|
貧血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嚴重貧血明顯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其發(fā)生與多種因素有關(guān)。我國透析患者血紅蛋白達標情況不容樂觀,新近關(guān)于中國透析人群的調(diào)查顯示,60%患者的血紅蛋白不達標。而貧血的糾正與患者的預后直接相關(guān)。 一、貧血表現(xiàn) 貧血主要表現(xiàn)為組織缺氧和代償性心搏出量增加。乏力、呼吸困難最常見,其他癥狀包括注意力難以集中、頭暈、睡眠障礙、畏寒以及頭痛等。 嚴重貧血時,可出現(xiàn)心悸、體力下降以及左心室肥大。有些患者的止血功能、免疫功能、性功能和認知能力同時下降。心絞痛、間歇性跛行和一過性腦缺血偶見。 皮膚黏膜蒼白是最突出的體征,尤其是甲床、手掌、口腔黏膜等。心臟聽診可在心尖區(qū)聞及收縮期雜音。
二、貧血原因 紅細胞生成減少 促紅細胞生成素缺乏 促紅細胞生成素與紅細胞表面的受體結(jié)合,刺激紅細胞增生、分化和成熟。促紅細胞生成素大約90%由腎小管旁間質(zhì)細胞合成。尿毒癥患者由于腎組織的纖維化,促紅細胞生成素合成明顯減少 鐵及維生素缺乏 透析患者多數(shù)體內(nèi)有明顯的微炎癥狀態(tài),氧化應激反應增強,造成鐵的利用障礙,加重了鐵缺乏的狀態(tài)。另外,大量的維生素在透析中丟失,補充不足,也會造成造血原料的缺乏。 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由于透析患者合并鈣磷代謝紊亂,出現(xiàn)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進而對紅細胞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同時干擾紅細胞能量代謝,使紅細胞壽命縮短。 紅細胞破壞過多 透析不充分 尿毒癥毒素損傷紅細胞膜上的Na+-K+-ATP酶,導致紅細胞脆性增加。透析患者存在滲透壓的變化及晚期的氧化應激產(chǎn)物,造成紅細胞膜穩(wěn)定性下降,容易被破壞。 失血 急性失血:透析患者抗凝過度造成消化道、呼吸道、皮下等組織器官出血;抗凝不足導致透析器及管路栓塞失血。 慢性失血:長期維持性透析患者反復的抽血檢查、透析器及管路內(nèi)的少量失血、女性患者月經(jīng)過多等均會造成貧血加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活動系統(tǒng)性血管炎、狼瘡性腎炎、干燥綜合征、抗腎小球基底膜病等多種自身免疫病。 三、治療及調(diào)整 常見的方法可以通過注射促紅細胞生成素來進行糾正貧血。通過外用的紅細胞生成素來補充自己的體內(nèi)合成,同時在藥物的補充方面可以通過補充葉酸、多維鐵口服液等。 飲食方面,要注意補充新鮮的瘦肉和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也可以有助于糾正貧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