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尚書·周書》下 原文及譯文

 偉111 2023-09-16
圖片

《尚書·多士》

成周既成,遷殷頑民,周公以王命誥,作《多士》。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

新都邑成周洛陽建成后,殷商流民開始集聚周圍安置駐地,周公發(fā)布周王告誡文書,這就是《多士》的由來。周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初往新都洛邑,用成王的命令告誡殷商的舊臣。

王若曰:爾殷遺多士,弗吊旻天,大降喪于殷,我有周佑命,將天明威,致王罰,敕殷命終于帝。肆爾多士!非我小國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亂,弼我,我其敢求位?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為,惟天明畏。

王這樣說:“你們這些殷商的舊臣們!紂王不敬重上天,他把災禍大降給殷國。我們周國佑助天命,奉行上天的明威,執(zhí)行王者的誅罰,宣告殷的國命被上天終絕了?,F在,你們眾位官員??!不是我們小小的周國敢于取代殷命,是上天不把大命給予那信誣怙惡的人,而輔助我們,我們豈敢擅求王位呢?正因為上天不把大命給予信誣怙惡的人,我們下民的所作所為,應當敬畏天命。

我聞曰:上帝引逸,有夏不適逸;則惟帝降格,向于時夏。弗克庸帝,大淫泆有辭。惟時天罔念聞,厥惟廢元命,降致罰;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

“我聽說:'上帝制止游樂?!蔫畈还?jié)制游樂,上帝就降下教令,勸導復桀。他不能聽取上帝的教導,大肆游樂,并且怠慢。因此,上帝也不念不問,而考慮廢止夏的大命,降下大罰;上帝于是命令你們的先祖成湯代替夏桀,命令杰出的人才治理四方。

自成湯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亦惟天丕建,保乂有殷,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澤。

“從成湯到帝乙,沒有人不力行德政,慎行祭祀。也因為上天樹立了安治殷國的賢人,殷的先王也沒有人敢于違背天意,也沒有人不配合上天的恩澤。

在今后嗣王,誕罔顯于天,矧曰其有聽念于先王勤家?誕淫厥泆,罔顧于天顯民祗,惟時上帝不保,降若茲大喪。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凡四方小大邦喪,罔非有辭于罰。

當今后繼的紂王,很不明白上天的意旨,何況說他又能聽從、考慮先王勤勞家國的訓導呢?他大肆淫游泆樂,不顧天意和民困,因此,上帝不保佑了,降下這樣的大喪亂。上帝不把大命給予不勉行德政的人,凡是四方小國大國的滅亡,無人不是怠慢上帝而被懲罰。

王若曰:爾殷多士,今惟我周王丕靈承帝事,有命曰:割殷,告敕于帝。惟我事不貳適,惟爾王家我適。予其曰惟爾洪無度,我不爾動,自乃邑。予亦念天,即于殷大戾,肆不正。

王這樣說:“你們殷國的眾臣,現在只有我們周王善于奉行上帝的使命,上帝有命令說:'奪取殷國,并報告上天?!覀冇懛ヒ笊蹋话褎e人作為敵人,只把你們的王家作為敵人。我怎么會料想到你們眾官員太不守法,我并沒有動你們,動亂是從你們的封邑開始的。我也考慮到天意僅僅在于奪取殷國,于是在殷亂大定之后,便不治你們的罪了?!?/p>

王曰:猷!告爾多士,予惟時其遷居西爾,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時惟天命。無違,朕不敢有后,無我怨。

王說:“??!告訴你們眾官員,我因此將把你們遷居西方,并不是我執(zhí)行教導不安靜,這是天命。不可違背天命,我不敢遲緩執(zhí)行天命,你們不要怨恨我。

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今爾又曰:夏迪簡在王庭,有服在百僚。予一人惟聽用德,肆予敢求于天邑商,予惟率肆矜爾。非予罪,時惟天命。

你們知道,殷人的祖先有書冊有典籍,記載著殷國革了夏國的命。現在你們又說:'當年夏的官員被選在殷的王庭,在百官之中都有職事?!抑唤邮?、使用有德的人?,F在我從大邑商招來你們,我是寬大你們和愛惜你們。這不是我的差錯,這是天命。

王曰:多士,昔朕來自奄,予大降爾四國民命。我乃明致天罰,移爾遐逖,比事臣我宗多遜。

王說:“殷的眾臣,從前我從奄地來,對你們管、蔡、商、奄四國臣民廣泛地下達過命令。我然后明行上天的懲罰,把你們從遠方遷徙到這里,近來你們服務和臣屬我們周族很恭順?!?/p>

王曰:告爾殷多士,今予惟不爾殺,予惟時命有申。今朕作大邑于茲洛,予惟四方罔攸賓,亦惟爾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遜。爾乃尚有爾土,爾用尚寧干止,爾克敬,天惟畀矜爾;爾不克敬,爾不啻不有爾土,予亦致天之罰于爾躬!今爾惟時宅爾邑,繼爾居;爾厥有干有年于茲洛。爾小子乃興,從爾遷。

王說:告訴你們殷商的眾臣,現在我不殺害你們,我想重申這個命令。現在我在這洛地建成了一座大城市,我是由于四方諸侯沒有地方朝貢,也是由于你們服務奔走臣屬我們很恭順的緣故。你們還可以保有你們的土地,你們還會安寧下來。你們能夠敬慎,上天將會對你們賜給憐愛;你們假如不能敬慎,你們不但不能保有你們的土地,我也將會把老天的懲罰加到你們身上。現在你們應當好好地住在你們的城里,繼續(xù)做你們的事業(yè)。你們在洛邑會有安樂會有豐年的。從你們遷來洛邑開始,你們的子孫也將興旺發(fā)達?!?/p>

王曰:又曰時予,乃或言爾攸居。

王說:“順從我!順從我!才能夠談到你們長久安居下來?!?/p>

《尚書·無逸》

周公作《無逸》。

【譯文】

周公作《無逸》。

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

周公說:“?。【釉谖?,切不可安逸享樂。先了解耕種收獲的艱難,然后處在逸樂的境地,就會知道老百姓的痛苦??茨切├习傩?,他們的父母勤勞地耕種收獲,他們的兒子卻不知道耕種收獲的艱難,便安逸,便不恭。時間已經久了,于是就輕視侮慢他們的父母說:'老人們沒有知識。’”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

周公說:“??!我聽說:過去殷王中宗,慶正敬畏,以天命作為自己的準則,治理百姓,敬慎恐懼,不敢荒廢、安逸。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于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十年有九年。

“在高宗,這個人長期在外服役,惠愛老百姓。等到他即位,便又聽信冢宰沉默不言,三年不輕易說話。因為他不輕易說話,有時說出來就能使人和悅。他不敢荒廢、安逸,善于安定殷國。從老百姓到群臣,沒有怨恨他的。所以高宗在位五十九年。

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萦谑?,不敢侮鰥寡。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

“在祖甲,他以為代兄稱王不合情理,逃亡民間,做過很久的平民百姓。等到他即位后,就知道老百姓的痛苦,能夠安定和愛護眾民,對于鰥寡無依的人也不敢輕慢。所以祖甲在位三十三年。

自時厥后立王,生則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自時厥后,亦罔或克壽?;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從這以后,在位的殷王生來就安閑逸樂,生來就安閑逸樂,不知耕種收獲的艱難,不知老百姓的勞苦,只是追求過度的逸樂。從這以后,在位的殷王也沒有能夠長壽的。有的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三、四年。”

周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杖彳补В瑧驯P∶?,惠鮮鰥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

周公說:“啊!只有我們周家的太王、王季能夠謙讓敬畏。文王安于卑下的工作,從事過開通道路、耕種田地的勞役。他和藹、仁慈、善良、恭敬,使百姓和睦、安定,愛護親善孤苦無依的人。從早晨到中午,到下午,他沒有閑暇吃飯,要使萬民生活和諧。文王不敢樂于嬉游、田獵,不敢使眾國只是進獻賦稅,供他享樂。文王中年受命為君,在位五十年?!?/p>

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今日耽樂。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愆。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

周公說:“啊!從今以后的繼位君王,不可沉迷在觀賞、安逸、嬉游和田獵之中,不可只是使老百姓進獻賦稅供他享樂。不要自我寬解說:'只是今天快樂快樂?!@樣子,就不是老百姓所贊成的,也不是上天所喜愛的,這樣的人就有罪過了。不要象商紂王那樣迷惑昏亂,把酗酒作為酒德?。 ?/p>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告,胥?;荩憬陶d,民無或胥譸張為幻。此厥不聽,人乃訓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

周公說:“?。∥衣犝f:'古時的人還能互相勸導,互相愛護,互相教誨,所以老百姓沒有互相欺騙、互相詐惑的?!灰勒者@樣,官員就會順從自己的意愿,就會變動先王的正法,以至于大大小小的法令。老百姓于是就內心怨恨,就口頭詛咒了?!?/p>

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時,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聽,人乃或譸張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則若時,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同,是叢于厥身。

周公說:“啊!從殷王中宗、到高宗、到祖甲、到我們的周文王,這四位君王領導得明智。有人告訴他們說:'老百姓在怨恨你咒罵你?!麄兙透泳瓷髯约旱男袨?;有人舉出他們的過錯,他們就說:'我的過錯確實象這樣?!坏桓覒雅?。不依照這樣,人們就會互相欺騙、互相詐惑。有人說老百姓在怨恨你咒罵你,你就會相信,就會象這樣:不多考慮國家的法度,不放寬自己的心懷,亂罰沒有罪過的人,亂殺沒有罪過的人。老百姓的怨恨一旦匯合起來,就會集中到你的身上?!?/p>

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jiān)于茲。

【譯文】

周公說:“??!繼王要鑒戒這些?。 ?/p>

《尚書·君奭》

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召公不說,周公作《君奭》。

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喪于殷,殷既墜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終出于不祥。

召公做了太保,周公做了太師,一起輔佐成王。召公覺得周公專權,不高興,于是周公作《君奭》,向他闡明自己的想法。

周公這樣說:“君奭!商紂王不敬重上天,給殷國降下了大禍,殷國 已經喪失了福命,我們周國已經接受了。我不敢認為王業(yè)開始的時候,會長 期保持休美。順從上天,任用誠信的人為輔佐,我也不敢認為王業(yè)的結局會 出現不吉祥。

嗚呼!君已曰時我,我亦不敢寧于上帝命,弗永遠念天威越我民;罔尤違,惟人。在我后嗣子孫,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天難諶,乃其墜命,弗克經歷。嗣前人,恭明德,在今予小子旦非克有正,迪惟前人光施于我沖子。」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寧王德延,天不庸釋于文王受命。

“?。∧浾f過:'依靠我們自己,我們不敢安然享受上帝賜給的福 命,不去永遠顧念上天的威嚴和我們的人民;沒有過錯和違失,只在人???察我們的后代子孫,很不能夠恭敬上天,順從下民,把前人的光輝限制在我 們國家之內,不知道天命難得,不懂得上帝難信,這就會失去天命,不能長 久。繼承前人,奉行明德,就在今天?!澳目捶?,我小子姬旦不能有什 么改正,我想把前人的光輝傳給我們的后代。您還說過:'上天不可信賴?!?我只想把文王的美德加以推廣,上天將不會廢棄文王所接受的福命?!?/p>

公曰:君奭!我聞在昔成湯既受命,時則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時則有若保衡。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在武丁,時則有若甘盤。率惟茲有陳,保乂有殷,故殷禮陟配天,多歷年所。天維純佑命,則商實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屏侯甸,矧咸奔走。惟茲惟德稱,用乂厥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

周公說:“君奭!我聽說從前成湯既已接受天命,當時就有這個伊尹 得到上天的嘉許。在太甲,當時就有這個保衡。在太戊,當時就有這個伊陟 和臣扈,得到上天的嘉許,又有巫咸治理王國。在祖乙,當時就有這個巫賢。 在武丁,當時就有這個甘盤?!斑@些有道的人,安定治理殷國,所以殷人的制度,君王死后,他們的 神靈都配天稱帝,經歷了許多年代。上天用賢良教導下民,于是,殷商異姓 和同姓的官員們,確實沒有人不保持美德,知道謹慎,君王的小臣和諸侯的 官員,也都奔走效勞。這些官員是依據美德而被推舉出來,輔助他們的君王, 所以君王對四方施政,如同卜筮一樣,沒有人不相信。”

公曰:君奭!天壽平格,保乂有殷,有殷嗣,天滅威。今汝永念,則有固命,厥亂明我新造邦。

周公說:“君奭! 上天賜給中正和平的官員,安治殷國,于是殷王世世繼承著,上天也不降給 懲罰?,F在您深長地考慮這些,就掌握了一定不移之命,將治好我們這個新 建立的國家?!?/p>

公曰: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勸寧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閎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顛,有若南宮括。又曰:無能往來,茲迪彝教,文王蔑德降于國人。亦惟純佑秉德,迪知天威,乃惟時昭文王迪見冒,聞于上帝。惟時受有殷命哉。武王惟茲四人尚迪有祿。后暨武王誕將天威,咸劉厥敵。惟茲四人昭武王惟冒,丕單稱德。

周公說:“君奭!過去上帝為什么一再嘉勉文王的品德,降下大命在 他身上呢?因為文王重視能夠治理、和諧我們中國的人,也因為有這個虢叔, 有這個閎夭,有這個散宜生,有這個泰顛,有這個南宮括。有人說:沒有這些賢臣奔走效勞,努力施行常教,文王也就沒有恩德 降給國人了。也因為這些賢臣保持美德,了解上天的威嚴,因為這些人輔助 文王特別努力,被上帝知道了,因此,文王才承受了殷國的大命啊。武王的時候,文王的賢臣只有四人還活著。后來,他們和武王奉行上 天的懲罰,完全消滅了他們的敵人。也因為這四人輔助武王很努力,于是天 下普遍贊美武王的恩德。

今在予小子旦,若游大川,予往暨汝奭其濟。小子同未在位,誕無我責收,罔勖不及。耇造德不降我則,鳴鳥不聞,矧曰其有能格?

“現在我小子姬旦好象游于大河,我和你奭一起前往謀求渡過。我知識 不廣,卻身居大位,你不督責、糾正我,就沒有人勉力指出我的不夠了。您 這年高有德的人不指示治國的法則,連鳳凰的鳴聲都會聽不到,何況說將又 能被上天嘉許呢?”

公曰:嗚呼!君肆其監(jiān)于茲!我受命于疆惟休,亦大惟艱。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

周公說:“?。∧F在應該看到這一點!我們接受的大命,有無限的喜 慶,也有無窮的艱難?,F在請求您,急于教導我,不要使后人迷惑呀!”

公曰:前人敷乃心,乃悉命汝,作汝民極。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茲大命,惟文王德丕承,無疆之恤!

周公說:“武王表明他的心意,詳盡地告訴了您,要做老百姓的表率。 武王說:'您要努力輔助成王,在于誠心承受這個大命,考慮繼承文王的功 德,這會有無窮的憂患?。 ?/p>

公曰:君!告汝,朕允保奭。其汝克敬以予監(jiān)于殷喪大否,肆念我天威。予不允惟若茲誥,予惟曰:襄我二人,汝有合哉?言曰:在時二人。天休茲至,惟時二人弗戡。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在讓后人于丕時。

周公說:“君奭!請求您,我所深信的太保奭。希望您能警惕地和我一 起看到殷國喪亡的大禍,長久使我們不忘上天的懲罰。我不但這樣告訴,我 還想道:'除了我們二人,您有志同道合的人嗎?’您會說:'在于我們這 兩個人?!咸熨n予的休美越來越多,僅僅是我們兩人不能勝任了。希望您 能夠敬重賢德,提拔杰出的人才,終歸幫助我們后人去承受它。

嗚呼!篤棐時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海隅出日,罔不率俾。

“??!真的不是這兩個人,我們還能達到今天的休美境地嗎?我們共同 來成就文王的功業(yè)吧!不懈怠地加倍努力,要使那海邊日出的地方,沒有人 不順從我們。”

公曰:君!予不惠若茲多誥,予惟用閔于天越民。

公曰:嗚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終。祗若茲,往敬用治!

周公說:“君奭??!我不這樣多多勸告了,我們要憂慮天命和民心。”

周公說:“?。【龏]!您知道老百姓的行為,開始時沒有不好好干的, 要看他的末尾。我們要搞好這件大事業(yè),要勤勞恭敬地去治理??!”

《尚書·蔡仲之命》

蔡叔既沒,王命蔡仲,踐諸侯位,作《蔡仲之命》。

在蔡叔度被流放后,爵位也被剝奪,蔡叔度的兒子蔡仲有德行,于是周公最后又把蔡仲封在了蔡國,并且寫了《蔡仲之命》來告誡他。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蔡仲克庸只德,周公以為卿士。叔卒,乃命諸王邦之蔡。王若曰:小子胡,惟爾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命爾侯于東土。往即乃封,敬哉!

周公位居大宰、統(tǒng)帥百官的時候,幾個弟弟對他散布流言。周公于是到達商地,殺了管叔;囚禁了蔡叔,用車七輛把他送到郭鄰;把霍叔降為庶人,三年不許錄用。蔡仲能夠經常重視德行,周公任用他為卿士。蔡叔死后,周公便告訴成王封蔡仲于蔡國。成王這樣說:“年輕的姬胡!你遵循祖德改變你父親的行為,能夠謹守臣子之道,所以我任命你到東土去做諸侯。你前往你的封地,要敬慎呀!

爾尚蓋前人之愆,惟忠惟孝;爾乃邁跡自身,克勤無怠,以垂憲乃后;率乃祖文王之遺訓,無若爾考之違王命?;侍鞜o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為善不同,同歸于治;為惡不同,同歸于亂。爾其戒哉!

你當掩蓋前人的罪過,思忠思孝。你要使自身邁步前進,能夠勤勞不怠,用以留下模范給你的后代。你要遵循你祖父文王的常訓,不要像你的父親那樣違背天命! “皇天無親無疏,只輔助有德的人;民心沒有常主,只是懷念仁愛之主。做善事雖然各不相同,都會達到安治;做惡事雖然各不相同,都會走向動亂。你要警戒呀!

慎厥初,惟厥終,終以不困;不惟厥終,終以困窮。懋乃攸績,睦乃四鄰,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濟小民。率自中,無作聰明亂舊章。詳乃視聽,罔以側言改厥度。則予一人汝嘉。王曰:嗚呼!小子胡,汝往哉!無荒棄朕命!

“謹慎對待事物的開初,也要考慮它的終局,終局因此不會困窘;不考慮它的終局,終將困窮。勉力做你所行的事,和睦你的四鄰,以保衛(wèi)周王室,以和諧兄弟之邦,而使百姓安居成業(yè)。要循用中道,不要自作聰明擾亂舊章。要審慎你的視聽,不要因片面之言改變法度。這樣,我就會贊美你。”成王說:“??!年輕的姬胡。你去吧!不要廢棄我的教導!”

【成王政】

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作《成王政》。

【將蒲姑】

成王既踐奄,將遷其君于蒲姑,周公告召公,作《將蒲姑》。

【譯文】

何謂成王政。周成王往東部征伐淮夷部落,戰(zhàn)敗并驅散了奄國(商朝屬國)。這就是《成王政》的來由。

何謂將蒲姑。周成王殲滅東方奄國后,將奄國君主遷址蒲姑。于是,周公將這件事轉告召公。這就是《將蒲姑》的由來。

《尚書·多方》

成王歸自奄,在宗周,誥庶邦,作《多方》。

惟五月丁亥,王來自奄,至于宗周。

【譯文】

周成王征討奄國歸來,在宗周,昭告各處邦國。這就是《多方》的故事背景。

五月丁亥這天,成王從奄地回來,到了宗周。

周公曰:“王若曰:猷告爾四國多方惟爾殷侯尹民。我惟大降爾命,爾罔不知。洪維圖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夏。有夏誕厥逸,不肯慼言于民,乃大淫昏,不克終日勸于帝之迪,乃爾攸聞。厥圖帝之命,不克開于民之麗,乃大降罰,崇亂有夏。因甲于內亂,不克靈承于旅。罔丕惟進之恭,洪舒于民。亦惟有夏之民叨懫日欽,劓割夏邑。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于成湯,刑殄有夏。

周公說:“成王這樣說:??!告訴你們四國、各國諸侯以及你們眾諸侯國治民的長官,我給你們大下教令,你們不可昏昏不聞。夏桀夸大天命,不常重視祭祀,上帝就對夏國降下了嚴正的命令。夏桀大肆逸樂,不肯恤問人民,竟然大行yinluan,不能用一天時間為上帝的教導而努力,這些是你們所聽說過的。夏桀夸大天命,不能明白老百姓歸附的道理,就大肆殺戮,大亂夏國。復桀因習于讓婦人治理政事,不能很好地順從民眾,無時不貪取財物,深深地毒害了人民。也由于夏民貪婪、忿戾的風氣一天天盛行,殘害了夏國。上天于是尋求可以做人民君主的人,就大下光明美好的使命給成湯,命令成湯消滅夏國。

惟天不畀純,乃惟以爾多方之義民不克永于多享;惟夏之恭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為,大不克開。乃惟成湯克以爾多方簡,代夏作民主。慎厥麗,乃勸;厥民刑,用勸;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罰,亦克用勸;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今至于爾辟,弗克以爾多方享天之命,嗚呼!”

“上天不賜給眾位諸侯,就是因為那時各國首長不能常常勸導人民,夏國的官員太不懂得保護和勸導人民,竟然都對人民施行暴虐,至于各種工作都不能開展;就是因為成湯由于那時有各國邦君的選擇,代替夏桀作了君主?! 八魇┙塘睿莿衩闳?;他懲罰罪人,也是勸勉人;從成湯到帝乙,沒有人不宣明德教,慎施刑罰,也能夠用來勸勉人;他們監(jiān)禁、殺死重大罪犯,也能夠用來勸勉人;他們釋放無罪的人,也能夠用來勸勉人?!艾F在到了你們的君王,不能夠和你們各國邦君享受上天的大命,實在可悲?。 备鄧鴮W經典請關注.諸子學.

王若曰:“誥告爾多方,非天庸釋有夏,非天庸釋有殷。乃惟爾辟以爾多方大淫,圖天之命屑有辭。乃惟有夏圖厥政,不集于享,天降時喪,有邦間之。乃惟爾商后王逸厥逸,圖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時喪。

王這樣說:“告訴你們各位邦君,并不是上天要舍棄夏國,也不是上天要舍棄殷國。是因為你們夏、殷的君王和你們各國諸侯大肆淫佚,夸大天命,安逸而又懈怠;是因為夏桀謀劃政事,不在于勸勉,于是上天降下了這亡國大禍,諸侯成湯代替了夏桀;是因為你們殷商的后王安于他們的逸樂生活,謀劃政事不美好,于是上天降下這亡國大禍。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天惟五年須暇之子孫,誕作民主,罔可念聽。天惟求爾多方,大動以威,開厥顧天。惟爾多方罔堪顧之。惟我周王靈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天惟式教我用休,簡畀殷命,尹爾多方。

“圣人不思考就會變成狂人,狂人能夠思考就能變成圣人。上帝用五年時間等待、寬暇商的子孫悔改,讓他繼續(xù)做萬民之君主,但是,無法可以使他們思考和聽從天意。上帝又尋求你們眾諸侯國,大降災異,啟發(fā)你們眾國顧念天意,你們眾國也沒有人能顧念它。只有我們周王善于順從民眾,能用明德,善待神、天。上帝就改用休祥指示我們,選擇我周王,授予偉大的使命,治理眾國諸侯。

“今我曷敢多誥。我惟大降爾四國民命。爾曷不忱裕之于爾多方?爾曷不夾介乂我周王享天之命?今爾尚宅爾宅,畋爾田,爾曷不惠王熙天之命?

“現在我怎么敢重復地說?我有過發(fā)布給你們四國臣民的教令,你們?yōu)槭裁床粍駥Ц鲊济瘢磕銈優(yōu)槭裁床淮蟠髱椭抑芡豕蚕硖烀??現在你們還住在你們的住處,整治你們的田地,你們?yōu)槭裁床豁槒闹芡跣麚P上帝的大命呢?

“爾乃迪屢不靜,爾心未愛。爾乃不大宅天命,爾乃悄播天命,爾乃自作不典,圖忱于正。我惟時其教告之,我惟時其戰(zhàn)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爾命,我乃其大罰殛之!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寧,乃惟爾自速辜!”

“你們竟然屢次教導還不安定,你們內心不順。你們竟然不度量天命,你們竟然完全拋棄天命,你們竟然自作不法,圖謀攻擊長官。我因此教導過你們,我因此討伐你們,囚禁你們,至于再,至于三。假如還有人不服從我發(fā)布給你們的命令,那么我就要重重懲罰他們!這并不是我們周國執(zhí)行德教不安靜,只是你們自己招致了罪過!”

王曰:“嗚呼!猷告爾有方多士暨殷多士。今爾奔走臣我監(jiān)五祀,越惟有胥伯小大多正,爾罔不克臬。自作不和,爾惟和哉!爾室不睦,爾惟和哉!爾邑克明,爾惟克勤乃事。爾尚不忌于兇德,亦則以穆穆在乃位,克閱于乃邑謀介。爾乃自時洛邑,尚永力畋爾田,天惟畀矜爾,我有周惟其大介賚爾,迪簡在王庭。尚爾事,有服在大僚?!?/strong>

王說:“啊!告訴你們各國官員和殷國的官員,到現在你們奔走效勞臣服我周國已經五年了,所有的徭役賦稅和大大小小的政事,你們沒有不能遵守法規(guī)的。你們自己造成了不和睦,你們應該和睦起來!你們的家庭不和睦,你們也應該和睦起來!要使你們的城邑清明,你們應該能夠勤于你們的職事。你們應當不被壞人教唆,也就可以好好地站在你們的位置上,就能夠留在你們的城邑里謀求美好的生活了。“你們如果用這個洛邑,長久盡力耕作你們的田地,上天會憐憫你們,我們周國會大大地賞賜你們。把你們引進選拔到朝廷來;努力做好你們的職事,又將讓你們擔任重要官職?!?/p>

王曰:“嗚呼!多士,爾不克勸忱我命,爾亦則惟不克享,凡民惟曰不享。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則惟爾多方探天之威,我則致天之罰,離逖爾土?!?/strong>

王說:“??!官員們,如果你們不能努力信從我的教命,你們也就不能享有祿位,老百姓也將認為你們不能享有祿位。你們如果放蕩邪惡,大大地違抗王命,那就是你們各國妄圖試探上天的懲罰,我就要施行上天的懲罰,使你們離開你們的故土?!?/p>

王曰:“我不惟多誥,我惟祗告爾命?!庇衷唬骸皶r惟爾初,不克敬于和,則無我怨?!?/strong>

王說:“我不想重復地說了,我只是認真地把天命告訴你們。”

王又說:“好好地謀劃你們的開始吧!若不能恭敬與和睦,那么你們就不要怨我了?!?/p>

《尚書·立政》

周公作《立政》。

【譯文】

周公作《立政》。

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譯文】

周公這樣說:“跪拜叩頭,報告繼承天子的王?!敝芄蚨鴦裾]成王說:“王要教導常伯、常任、準人、綴衣和虎賁?!?/p>

周公曰:嗚呼!休茲知恤,鮮哉!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競,吁俊尊上帝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乃敢告教厥后曰:『拜手稽首后矣!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準,茲惟后矣。謀面,用丕訓德,則乃宅人,茲乃三宅無義民。

周公說:“??!美好的時候就知道憂慮的人,很少??!古代的人只有夏代的君王,他們的卿大夫很強,夏王還呼吁他們長久地尊重上帝的教導,使他們知道誠實地相信九德的準則。夏代君王經常教導他們的諸侯道:'跪拜叩頭了,諸侯們!’夏王說:'考察你們的常任、常伯、準人,這樣,才稱得上君主。以貌取人,不依循德行,假若這樣考察人,你們的常任、常伯和準人就沒有賢人了。’

桀德,惟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后。亦越成湯陟,丕厘上帝之耿命,乃用三有宅;克即宅,曰三有俊,克即俊。嚴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其在商邑,用協(xié)于厥邑;其在四方,用丕式見德。

“夏桀即位后,他不用往日任用官員的法則,于是只用些暴虐的人,終于無后?!暗搅顺蓽巧系畚?,大受上帝的明命,他選用事、牧、準三宅的官,都能就三宅的職位,選用三宅的屬官,也能就其屬官之位。他敬念上帝選用官員的大法,能夠很好地任用各級官員,他在商都用這些官員和協(xié)都城的臣民,他在天下四方,用這種大法顯揚他的圣德。

嗚呼!其在受德,暋為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乃惟庶習逸德之人,同于厥政。帝欽罰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萬姓。

“?。≡谏掏跫q登上帝位,強行把罪人和暴虐的人聚集在他的國家里;竟然用眾多親幸和失德的人,共同治理他的政事。上帝于是重重地懲罰他,就使我們周王代替商紂王接受上天的大命,安撫治理天下的老百姓。

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見三有俊心,以敬事上帝,立民長伯。立政:任人、準夫、牧、作三事。虎賁、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仆、百司庶府。大都小伯、藝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夷、微、盧烝。三亳阪尹。

“到了文王、武王,他們能夠知道三宅的思想,還能清楚地看到三宅部屬的思想,用敬奉上帝的誠心,為老百姓建立官長。設立的官職是:任人、準夫、牧作為三事;有虎賁、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仆以及百司庶府;有大小邦國的君主、藝人,外臣百官;有太史、尹伯;他們都是善祥的人。諸侯國的官員有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夷、微、盧各國沒有君主;還設立了商和夏的舊都管理官員。

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茲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訓用違;庶獄庶慎,文王罔敢知于茲。亦越武王,率惟敉功,不敢替厥義德,率惟謀從容德,以并受此丕丕基。

“文王因能夠度知三宅的思想,就能設立這些官員,而且能夠是俊彥有德的。文王不兼管各種教令。各種獄訟案件和各種禁戒,用和不用只順從主管官員和牧民的人;對于各種獄訟案件和各種禁戒,文王不敢過問這些。到了武王,完成了文王的事業(yè),不敢丟棄文王的善德,謀求順從文王寬容的美德,因此,文王和武王共同接受了這偉大的王業(yè)。

嗚呼!孺子王矣!繼自今我其立政。立事、準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亂;相我受民,和我庶獄庶慎。時則勿有間之,自一話一言。我則末惟成德之彥,以乂我受民。

“啊!您現在已是君王了。從今以后,我們要這樣設立官員。設立事、準人、牧夫,我們要能明白了解他們的優(yōu)點,才能讓他們治理政事。管理我們所接受的人民,平治我們各種獄訟和各種禁戒的事務,這些事務不可代替。雖然一話一言,我們終要謀于賢德的人,來治理我們的老百姓。

嗚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繼自今文子文孫,其勿誤于庶獄庶慎,惟正是乂之。

“啊!我姬旦把前人的美言全部告訴君王了。從今以后,繼承的賢子賢孫,千萬不要在各種獄訟和各種禁戒上耽誤時間,這些事只讓主管官員去治理。

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準人,則克宅之,克由繹之,茲乃俾乂,國則罔有。立政用憸人,不訓于德,是罔顯在厥世。繼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勵相我國家。

“從古時的商代先王到我們的周文王設立官員,設立事、牧夫、準人,就是能夠考察他們,能夠扶持他們,這樣才讓他們治理,國事就沒有失誤。假如設立官員,任用貪利奸佞的人,不依循于德行,于是君王終世都會沒有光彩。從今以后設立官員,千萬不可任用貪利奸佞的小人,應當任用善良賢能的人,用來努力治理我們的國家。

今文子文孫,孺子王矣!其勿誤于庶獄,惟有司之牧夫。其克詰爾戎兵以陟禹之跡,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嗚呼!繼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現在,先王賢明的子孫,您已做君王了!您不要在各種獄訟案件上耽誤,只讓主管官員和牧夫去治理,您要能夠治理好軍隊,步著大禹的足跡,遍行天下,直至海外,沒有人不服從。以此顯揚文王圣德的光輝,繼續(xù)武王偉大的功業(yè)。??!從今以后,繼位君王設立官員,必須任用善良的人。”

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蘇公式敬爾由獄,以長我王國。茲式有慎,以列用中罰。

周公這樣說:“太史!司寇蘇公規(guī)定要認真地處理獄訟案件,使我們的王國長治久安?,F在規(guī)定慎之又慎,依據常例,使用中罰?!?/p>

《尚書·周官》

成王既黜殷命,滅淮夷,還歸在豐,作《周官》。

周成王時期,度過了商朝復辟危機,殲滅了淮夷部落中有生力量后,周成王在都城豐京,全面整飭帝國管理體制。這就是《周官》的來由。

惟周王撫萬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綏厥兆民。六服群辟,罔不承德。歸于宗周,董正治官。

周成王安撫萬國,巡視侯服、甸服等諸侯,四方征討不來朝見的諸侯,以安定天下的老百姓。六服的諸侯,無人不奉承他的德教。成王回到王都豐邑,又督導整頓治事的官員。

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庶政惟和,萬國咸寧。夏商官倍,亦克用乂。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

成王說:“順從往日的大法,要在未出現動亂的時候制定治理的辦法,在未出現危機的時候安定國家。堯舜稽考古代制度,建立官職一百。內有百揆和四岳,外有州牧和侯伯。各種政策適合,天下萬國都安寧。夏代和商代,官數增加一倍,也能用來治理。明王設立官員,不考慮他的官員之多,而考慮要得到賢人。

今予小子,祗勤于德,夙夜不逮。仰惟前代時若,訓迪厥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冢宰掌邦治,統(tǒng)百官,均四海。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宗伯掌邦禮,治神人,和上下。

現在我小子恭敬勤奮施行德政,起早睡晚都象有所不及。仰思順從前代,說明建立我們的官制。設立太師、太傅、大保,這是三公。他們講明治道,治理國家,調和陰陽。三公的官不必齊備,要考慮適當的人。設立少師、少傅、少保,叫做三孤。他們協(xié)助三公弘揚教化,敬明天地的事,輔助我一人。冢宰主管國家的治理,統(tǒng)帥百官,調劑四海。司徒主管國家的教育,傳布五常的教訓,使萬民和順。宗伯主管國家的典禮,治理神和人的感通,調和上下尊卑的關系。

司馬掌邦政,統(tǒng)六師,平邦國。司冠掌邦禁,詰奸慝,刑暴亂。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六卿分職,各率其屬,以倡九牧,阜成兆民。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時巡,考制度于四岳。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司馬主管國家的軍政,統(tǒng)率六師,平服邦國。司寇主管國家的法禁,治理好惡的人,刑殺暴亂之徒。司空主管國家的土地,安置士農工商,依時發(fā)展地利。六卿分管職事,各自統(tǒng)率他的屬官,以倡導九州之牧,大力安定兆民。六年,五服諸侯來朝見一次。又隔六年,王便依時巡視,到四岳校正制度。諸侯各在所屬的方岳來朝見,王對諸侯普遍講明升降賞罰。

王曰:嗚呼!凡我有官君子,欽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學古入官。議事以制,政乃不迷。其爾典常作之師,無以利口亂厥官。蓄疑敗謀,怠忽荒政,不學墻面,蒞事惟煩。

成王說:“啊!凡我的各級官長,要認真對待你們所管理的工作,慎重對待你們發(fā)布的命令。命令發(fā)出了就要進行,不要違抗。用公正消除私情,人民將會信任歸服。先學古代治法再入仕途,議論政事依據法制,政事就不會錯誤。你們要用周家常法作為法則,不要以巧言干擾你的官員。蓄疑不決,必定敗壞計謀,怠情忽略,必定廢棄政事。不學習好象向墻站著,臨事就會煩亂。

戒爾卿士,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惟克果斷,乃罔后艱。位不期驕,祿不期侈。恭儉惟德,無載爾偽。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居寵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推賢讓能,庶官乃和,不和政龐。舉能其官,惟爾之能。稱匪其人,惟爾不任。

告訴你們各位卿士:功高由于有志,業(yè)大由于勤勞。能夠果敢決斷,就沒有后來的艱難。居官不當驕傲,享祿不當奢侈,恭和儉是美德啊!不要行使詐偽,行德就心逸而日美,作偽就心勞而日拙。處于尊寵要想到危辱,無事不當敬畏,不知敬畏,就會進入可畏的境地。推舉賢明而讓能者,眾官就會和諧;眾官不和,政事就復雜了。推舉能者在其官位,是你們的賢能;所舉不是那種人,是你們不能勝任。

王曰:嗚呼!三事暨大無,敬爾有官,亂爾有政,以佑乃辟。永康兆民,萬邦惟無斁。

成王說:“?。∪稳?、準夫、牧三位首長和大夫們:認真對待你們的官職,治理你們的政事,來輔助你們的君主,使廣大百姓長遠安寧;天下萬國就不會厭棄我們了?!?/p>

【賄肅慎之命】

成王既伐東夷,肅慎來賀。王俾榮伯作《賄肅慎之命》。

【亳姑】

周公在豐,將沒,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于畢,告周公,作《亳姑》。

何謂賄肅慎之命?周成王征討東夷后,肅慎部落前來進貢朝賀。周成王身邊的大臣榮伯記錄了此事,即《賄肅慎之命》。

何謂亳姑?周公告老歸鄉(xiāng),沒有返回封地曲阜,而是居住在周城豐京。即將去世時,周公打算將自己埋葬在成周(洛陽)。周公去世后,周成王沒有遵從周公遺愿,而把周公葬在臨近文王和武王墳墓的“畢”地界。周成王將這件事情的理由和經過,即告慰周公,又昭示天下。這就是《亳姑》一文的因由內容。

《尚書·君陳》

周公既沒,命君陳分正東郊成周,作《君陳》。

周公去世后,周成王命令大臣君陳(或為周公之子)去朝廷東郊的成周(洛陽)主政,一是呼應周公遺愿,二是帝國政治急需。這就是《君陳》的來由。

王若曰:“君陳,惟爾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命汝尹茲東郊,敬哉!昔周公師保萬民,民懷其德。往慎乃司,茲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訓,惟民其乂。

成王這樣說:“君陳!你有孝順恭敬的美德。因為你孝順父母,又友愛兄弟,就能夠移來從政了。我命令你治理東郊成周,你要敬慎呀!從前周公做萬民的師保,人民懷念他的美德。你前往,要慎重對待你的職務呀!遵循周公的常道,勉力宣揚周公的教導,人民就會安定。

我聞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爾。’尚式時周公之猷訓,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凡人未見圣,若不克見;既見圣,亦不克由圣,爾其戒哉!爾惟風,下民惟草。圖厥政,莫或不艱,有廢有興,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則繹。爾有嘉謀嘉猷,則入告爾后于內,爾乃順之于外,曰:'斯謀斯猷,惟我后之德?!瘑韬簦〕既讼倘魰r,惟良顯哉!”

“我聽說:至治之世的馨香,感動神明;黍稷的香氣,不是遠聞的香氣,明德才是遠聞的香氣。你要履行這一周公的教訓,日日孜孜不倦,不要安逸享樂!凡人未見到圣道,好象不能見到一樣;已經見到圣道,又不能遵行圣人的教導。你要戒懼呀!你是風,百姓是草,草隨風而動啊!謀劃殷民的政事,不要認為不難;有廢除,有興辦,要反復同眾人商討,大家議論相同,才能施行。你有好謀好言,就要進入宮內告訴你的君主,你于是在外面順從君主,并且說:'這樣的好謀,這樣的好言,是我們君主的美德?!?!臣下都象這樣,就良好??!”

王曰:“君陳,爾惟弘周公丕訓,無依勢作威,無倚法以削,寬而有制,從容以和。殷民在辟,予曰辟,爾惟勿辟;予曰宥,爾惟勿宥,惟厥中。有弗若于汝政,弗化于汝訓,辟以止辟,乃辟。狃于奸宄,敗常亂俗,三細不宥。爾無忿疾于頑,無求備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簡厥修,亦簡其或不修。進厥良,以率其或不良。

成王說:“君陳!你當宏揚周公的大訓!不要倚勢造作威惡,不要倚法侵害人民。要寬大而有法制,從容而又和諧。殷民有陷入刑法的,我說處罰,你不要處罰;我說赦免,你也不要赦免;要考慮刑法的適中。有人不順從你的政事,不接受你的教訓,處罰他如果可以制止別人犯法,才處罰。慣于做奸宄犯法的事,破壞常法,敗壞風俗,這三項中的小罪,也不寬宥。你不要忿恨愚鈍無知的人,不要向一人求全責備;人君一定要有所忍耐,事才能有成;有所寬容,德才算是大。鑒別善良的,也鑒別有不善良的;進用那些賢良的人,來勉勵那些有所不良的人。

惟民生厚,因物有遷。違上所命,從厥攸好。爾克敬典在德,時乃罔不變。允升于大猷,惟予一人膺受多福,其爾之休,終有辭于永世。”

“民性敦厚,又依外物而有改移;往往違背上級的教命,順從上級的喜好。你能夠敬重常法和省察自己的德行,這些人就不會不變。真的升到非常順從的境地,我將享受大福,你的美名,終將有人永遠贊揚?!?/p>

《尚書·顧命》

成王將崩,命召公、畢公率諸侯相康王,作《顧命》。

【譯文】

周成王臨終之際,指令召公、畢公率領諸侯扶持周康王繼位,這就是《顧命》的背景和內容。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憑玉幾。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wèi)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御事。王曰:嗚呼!疾大漸,惟幾,病日臻。既彌留,恐不獲誓言嗣,茲予審訓命汝。

四月,月亮新現光明,成王生了病。甲子這天,成王洗了頭發(fā)洗了臉,太仆給王戴上王冠,披上朝服,王靠著玉幾。于是會見朝臣。成王召見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wèi)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官的首長以及辦事官員。王說:“??!我的病很厲害,有危險,痛苦的日子到了。已經是臨終時刻,恐怕不能鄭重地講后嗣的事了,現在,我詳細地訓告你們。

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麗陳教,則肄肄不違,用克達殷集大命。在后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訓,無敢昏逾。今天降疾,殆弗興弗悟。爾尚明時朕言,用敬保元子釗弘濟于艱難,柔遠能邇,安勸小大庶邦。思夫人自亂于威儀。爾無以釗冒貢于非幾。

過去,我們的先君文王、武王,放出日月般的光輝,制定法律,發(fā)布教令,臣民都努力奉行,不敢違背,因而能夠討伐殷商,成就我周國的大命。“后來,幼稚的我,認真奉行天威,繼續(xù)遵守文王、武王的偉大教導,不敢昏亂越軌。如今上天降下重病,幾乎不能起床不能說話了。你們要勉力接受我的話,認真保護我的大兒子姬釗大渡艱難,要柔服遠方,親善近鄰,安定、教導大小各國。我想眾人要用禮法自治,你們不可使姬釗冒犯以至陷于非法??!”

茲既受命,還出綴衣于庭。越翼日乙丑,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宮毛俾爰齊侯呂伋,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于南門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冊度。

群臣已經接受教命,就退回來,拿出成王的朝服放在王庭。到了明天乙丑日,成王逝世了。太保命令仲桓和南宮毛跟從齊侯呂伋,二人分別拿著干戈,率領一百名勇士,在南門外迎接太子釗。請?zhí)俞撨M入側室,作憂居的主人,丁卯這天,命令作冊制定喪禮。

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須材。狄設黼扆、綴衣。牖間南向,敷重篾席,黼純,華玉,仍幾。西序東向,敷重厎席,綴純,文貝,仍幾。東序西向,敷重豐席,畫純,雕玉,仍幾。西夾南向,敷重筍席,玄紛純,漆,仍幾。

到了第七天癸酉,召公命令官員布置各種器物。狄人陳設斧紋屏風和先王的禮服。門窗間朝南的位置,鋪設著雙層竹席,飾著黑白相間的絲織花邊,陳設彩玉,用無飾的幾案。在西墻朝東的位置,鋪設雙層細竹篾席,飾著彩色的花邊,陳設花貝殼,用無飾的幾案。在東墻朝西的位置,鋪設雙層莞席,飾著繪有云氣的花邊,陳設雕刻的玉器,用無飾的幾案。在堂的西邊夾室朝南的位置,鋪設雙層青竹蔑席,飾著黑絲繩連綴的花邊,陳設漆器,用無飾的幾案。

越玉五重,陳寶,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胤之舞衣、大貝、鼖鼓,在西房;兌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東房。大輅在賓階面,綴輅在阼階面,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

越玉五種,寶刀、赤刀、大訓,大璧、琬、琰,陳列在西墻向東的席前。大玉、夷玉、天球、河圖,陳列在東墻向西的席前。胤制作的舞衣、大貝殼、大軍鼓,陳列在西房。兌制作的戈、和制作的弓、垂制作的竹矢,陳列在東房。王的玉車放置在賓客們所走的臺階前,金車放置在主人走的臺階前,象車放在門左側堂屋的前面,木車放在門右側堂屋的前面。

二人雀弁,執(zhí)惠,立于畢門之內。四人綦弁,執(zhí)戈上刃,夾兩階戺。一人冕,執(zhí)劉,立于東堂,一人冕,執(zhí)鉞,立于西堂。一人冕,執(zhí)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zhí)瞿,立于西垂。一人冕,執(zhí)銳,立于側階。

二人戴著赤黑色的禮帽,執(zhí)三角矛,站在祖廟門里邊。四人戴著青黑色的禮帽,執(zhí)著戈,戈刃向前,夾著臺階,對面站在臺階兩旁。一人戴著禮帽,拿著大斧,站立在東堂的前面。一人戴著禮帽,拿著大斧,站立在西堂的前面。一人戴著禮帽,拿著三鋒矛,站立在東堂外邊。一人戴著禮帽,拿著三鋒矛,站立在西堂外邊。還有一人戴著禮帽,拿著矛,站立在北堂北面的臺階上。

王麻冕黼裳,由賓階隮。卿士邦君麻冕蟻裳,入即位。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階隮。太史秉書,由賓階隮,御王冊命。曰:皇后憑玉幾,道揚末命,命汝嗣訓,臨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揚文、武之光訓。王再拜,興,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亂四方以敬忌天威。

王戴著麻制的禮帽,穿著繡有斧形花紋的禮服,從西階上來。卿士和眾諸侯戴著麻制的禮帽,穿著黑色禮服,進入中庭,各人站在規(guī)定的位置上。太保、太史、太宗都戴著麻制的禮帽,穿著紅色禮服。太保捧著大圭,太宗捧著酒杯和瑁,從東階上來。太史拿著策書,從西階走上來,進獻策書給康王。太史說:“大王靠著玉幾,宣布他臨終的教命,命令您繼承文王、武王的大訓,治理領導周國,遵守大法,協(xié)和天下,以宣揚文王、武王的光明教訓?!蓖踉侔?,然后起來,回答說:“我這個微末的小子,怎么能協(xié)和治理天下以敬畏天威???”

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吒。上宗曰:饗!太保受同,降,盥,以異同秉璋以酢。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受同,祭,嚌,宅,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降,收。諸侯出廟門俟。

王接受了酒杯和瑁。前進三次,祭酒三次,奠酒三次。太宗說:“請喝酒!”王喝酒后,太保接過酒杯,走下堂,洗手,又登上堂,用另外一種酒杯自斟自飲作答,然后把酒杯交給宗人,對王下拜,王也回拜。太保又從宗人那里接過酒杯,祭酒,嘗酒,奠酒,然后把酒杯交給宗人,又拜。王又回拜。太保走下堂,行禮結束,諸侯卿士們都走出祖廟門,恭候康王視朝。

《尚書·康王之誥》

康王既尸天子,遂誥諸侯,作《康王之誥》。

【譯文】

周成王時,叛亂的管叔、蔡叔等得到懲處后,康叔被分封在殷商故地,借以作為保護周朝豐鎬都城的一道屏障。這就是《康誥》《酒誥》《梓材》由來的背景。

王出,在應門之內,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皆布乘黃朱。賓稱奉圭兼幣,曰:一二臣衛(wèi),敢執(zhí)壤奠。皆再拜稽首。王義嗣,德答拜。太保暨芮伯咸進,相揖。皆再拜稽首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武誕受羑若,克恤西土。惟新陟王畢協(xié)賞罰,戡定厥功,用敷遺后人休。今王敬之哉!張惶六師,無壞我高祖寡命。

王走出祖廟,來到應門內。太保召公率領西方的諸侯進入應門左側,畢公率領東方的諸侯進入應門的右側,他們都穿著繡有花紋的禮服和黃朱色的韨。贊禮的官員傳呼進獻命圭和貢物,諸侯走上前,說:“一二個王室的護衛(wèi)向王奉獻土產?!敝T侯都再拜叩頭。王依禮辭謝,然后升位答拜。太保召公和芮伯同走向前,互相作揖后,同向王再拜叩頭。他們說:“恭敬地稟告天子,偉大的天帝更改了大國殷的命運,我們周國的文王、武王大受福祥,能夠安定西方。新逝世的成王,賞罰完全合宜,能夠成就文、武的功業(yè),因此把幸福普遍地留給我們后人。現在王要敬慎?。∫訌娡醭牧?,不要敗壞我們高祖的大命?!?/p>

王若曰:庶邦侯、甸、男、衛(wèi),惟予一人釗報誥。昔君文武丕平,富不務咎,厎至齊信,用昭明于天下。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用端命于上帝?;侍煊糜栘实?,付畀四方。乃命建侯樹屏,在我后之人。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顧,綏爾先公之臣服于先王。雖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用奉恤厥若,無遺鞠子羞!

王這樣說:“侯、甸、男、衛(wèi)的各位諸侯!現在我姬釗答復你們的教導。先君文王、武王很公平,仁厚慈愛,不濫施刑罰,致力實行中信,因而他們的光輝普照天下。還有象熊羆一樣勇武的將士,忠貞不渝的大臣,安定治理我們的國家,因此,我們才被上帝加以任命。 “上天順從先王的治理之道,把天下交給先王。先王于是命令分封諸侯,樹立蕃衛(wèi),眷顧我們后代子孫?,F在,我們幾位伯父希望你們互相愛護顧念王室,繼續(xù)如你們的祖先臣服于先王。雖然你們身在朝廷之外,你們的心不可不在王室,要輔助我得到吉祥,不要把羞辱留給我!”

群公既皆聽命,相楫,趨出。王釋冕,反喪服。

眾位大臣都聽完了命令,互相作揖,快步走出。康王脫去吉服,返回居喪的側室,穿上喪服。

《尚書·畢命》

康王命作冊畢,分居里,成周郊,作《畢命》。

周康王決意下詔書,告知畢公在成周(洛陽)郊區(qū),要將民眾依其善惡,劃分片區(qū)居住。這就是《畢命》的由來。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豐。以成周之眾,命畢公保厘東郊。

康王十二年六月庚午日,月亮新放光明。到第三天壬申日,康王早晨從鎬京行到豐邑,把成周的民眾,命令給太師畢公安治于東郊。

王若曰:嗚呼!父師,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綏定厥家,毖殷頑民,遷于洛邑,密邇王室,式化厥訓。既歷三紀,世變風移,四方無虞,予一人以寧,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民罔攸勸。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師言。嘉績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

康王這樣說:“??!父師。文王武王行大德于天下,因此能夠承受殷的王命,代理殷王。周公輔助先王安定國家,告戒殷商頑民,遷徙到洛邑,使他們接近王室,因而他們被周公的教訓感化了。自從遷徙以來,已經過了三紀。人世變化,風俗轉移,今四方沒有憂患,我因此感到安寧。治道有起有落,政教也隨著風俗改革。若不善用賢能,人民將無所勸勉仰慕。我公盛德,不但能勤小事,而且輔助過四代,嚴正地率領下屬,臣下沒有人不敬重師訓。你的美好功績被先王所重視,我小子只有垂衣拱手仰仗成功罷了?!备鄧鴮W經典請關注.諸子學.

王曰:嗚呼!父師,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旌別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弗率訓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申畫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貴有恒,辭尚體要,不惟好異。商俗靡靡,利口惟賢,余風未殄,公其念哉!

康王說:“?。「笌煛,F在我把周公的重任敬托給公,我公前往吧!我公到那里,當識別善和惡,標志善人所居之里,表彰善良,疾恨邪惡,樹立好的風氣。有不遵循教訓和常法的,就變更他的井居田界,使他能夠畏懼和敬慕。又要重新畫出郊圻的境界,認真加固那里的封疆守備,以安定四海之內。為政貴在有常,言辭應當體現精要,不宜好異。商地舊俗喜好侈靡,以巧辯為賢,馀風至今沒有斷絕,我公要考慮呀!

我聞曰:世祿之家,鮮克由禮。以蕩陵德,實悖天道。敝化奢麗,萬世同流。茲殷庶士,席寵惟舊,怙侈滅義,服美于人。驕淫矜侉,將由惡終。雖收放心,閑之惟艱。資富能訓,惟以永年。惟德惟義,時乃大訓。不由古訓,于何其訓。

“我聽說:'世代享有祿位的人家,很少能夠遵守禮法?!麄円苑攀幹模p蔑有德的人,實在是悖亂天道。腐敗的風俗奢侈華麗,萬世相同。如今殷商眾士,處在寵位已經很久,憑仗強大,忽視德義,穿著華美過人。他們驕恣過度,矜能自夸,將會以惡自終。放恣之心今天雖然收斂了,但防閑他們還是難事。資財富足而能接受教訓,可以長久。行德行義,這是天下的大訓;若不用古訓教導,他們何時會順從呢?”

王曰:嗚呼!父師,邦之安危,惟茲殷士。不剛不柔,厥德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陳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終。三后協(xié)心,同厎于道,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四夷左衽,罔不咸賴,予小子永膺多福。公其惟時成周,建無窮之基,亦有無窮之聞。子孫訓其成式,惟乂。嗚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罔曰民寡,惟慎厥事。欽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

康王說:“?。「笌?。我國的安危,就在于這些殷商眾士。不剛不柔,那樣的教化就真好。開初,周公能夠謹慎對待;中間,君陳能夠使他們和諧;最后,我公當能夠成功。三君合心,共同歸向于教導,教導普遍了,政事治理了,就能潤澤到生民。四方各族被發(fā)左衽的人民,都會受到福利,我小子也會長受大福。我公當治理好成周,建立無窮的基業(yè),也會有無窮的美名。后世子孫順從我公的成法,天下就安定了。啊!不要說不能,當盡自己的心;不要說百姓少,當慎行政事。認真治理好先王的大業(yè),使它比前人的政績更好吧!”

《尚書·君牙》

穆王命君牙,為周大司徒,作《君牙》。

王若曰:「嗚呼!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篤忠貞,服勞王家,厥有成績,紀于太常。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遺緒,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亂四方。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穆王這樣說:“??!君牙。你的祖父和你的父親,世世純厚忠正;服勞于王家,很有成績,記錄在畫有日月的旗子上。我小子繼守文、武、成、康的遺業(yè),也想先王的臣子能夠輔助我治理四方。任大才弱,我心里的憂慮危懼,就象踩著虎尾和走著春天的冰。

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纘乃舊服。無忝祖考,弘敷五典,式和民則。爾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爾之中。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艱哉!思其艱以圖其易,民乃寧。嗚呼!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啟佑我后人,咸以正罔缺。爾惟敬明乃訓,用奉若于先王,對揚文、武之光命,追配于前人。

“現在我命令你輔助我,作我的心腹重臣。要繼續(xù)你舊日的行事,不要累及你的祖考!普遍傳布五常的教育,用為和諧人民的準則。你自身能正,人民不敢不正;民心沒有標準,只考慮你的標準。夏天大熱大雨,小民只是怨恨嗟嘆;冬天大寒,小民也只是怨恨嗟嘆。治民艱難呀!你要想到他們的艱難,因而謀求那些治理的辦法,人民才會安寧。??!光明呀!我們文王的謀略;相承呀!我們武王的功業(yè)。它可以啟示佑助我們后人,使我們都依從正道而無邪缺。你當不懈地宣揚你的教訓,以此恭順于先王。你當報答頌揚文王、武王光明的教導,追求并美于前人?!?/p>

王若曰:君牙,乃惟由先正舊典時式,民之治亂在茲。率乃祖考之攸行,昭乃辟之有乂。

穆王這樣說:“君牙!你當奉行先正的舊典善法,人民治亂的關鍵,就在這里。你當遵循你祖父的行為,贊助你君主的治道?!?/p>

《尚書·冏命》

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嗣先人宅丕后。怵惕惟厲,中夜以興,思免厥愆。昔在文、武,聰明齊圣,小大之臣,咸懷忠良。其侍御樸從,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欽,發(fā)號施令,罔有不臧,下民祗若,萬邦咸休。

穆王這樣說:“伯冏!我不優(yōu)于道德。繼承先人處在大君的位置,戒懼會有危險,甚至半夜起來,想法子避免過失?!皬那霸谖耐?、武王的時候,他們聰明、通達、圣明,小臣大臣都懷著忠良之心。他們的侍御近臣,沒有人不是正人,用他們早晚侍奉輔佐他們的君主,所以君主出入起居,沒有不敬慎的事;發(fā)號施令,也沒有不好的。百姓敬重順從君主的命令,天下萬國也都喜歡。

惟予一人無良,實賴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繩愆糾謬,格其非心,俾克紹先烈。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群仆侍御之臣,懋乃后德,交修不逮;慎簡乃僚,無以巧言令色,便辟側媚,其惟吉士。仆臣正,厥后克正,仆臣諛,厥后自圣;后德惟臣,不德惟臣。爾無昵于憸人,充耳目之官,迪上以非先王之典;非人其吉,惟貨其吉;若時瘝厥官;惟爾大弗克只厥辟,惟予汝辜。”

“我沒有好的德行,實在要依賴左右前后的官員,匡正我的不到之處。糾正過錯,端正我不正確的思想,使我能夠繼承先王的功業(yè)?! 敖裉煳胰蚊阕魈烷L,領導群仆、侍御的臣子。你們要勉勵你們的君主增修德行,共同醫(yī)治我不夠的地方。你要慎重選擇你的部屬,不要任用巧言令色、阿諛奉承的人,要都是賢良正士。仆侍近臣都正,他們的君主才能正;仆待近臣諂媚,他們的君主就會自以為圣明。君主有德,由于臣下,君主失德,也由于臣下。你不要親近小人,充當我的視聽之官,不要引導君上違背先王之法。如果不以賢人最善,只以貨財最善,象這樣,就會敗壞我們的官職,就是你大大地不能敬重你的君主;我將懲罰你?!?/p>

王曰:“嗚呼!欽哉!永弼乃后于彝憲。

穆王說:“??!要認真呀!要長久用常法輔助你的君主?!?/p>

《尚書·呂刑》

呂命穆王訓夏贖刑,作《呂刑》。

周穆王與呂侯(也稱甫候)磋商,并公告一部參考中國刑罰歷史而新確立的贖買刑制。這就是《呂刑》的故事背景。

惟呂命,王享國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詰四方。王曰:若古有訓,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奸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刵、椓、黥。

呂侯被命為卿時,穆王在位很久,軍紀老了,還是廣泛謀求制定刑法,來禁戒天下。王說:“古代有遺訓,蚩尤開始作亂,擴大到平民百姓。無不寇掠賊害,冒沒不正,內外作亂,爭奪竊盜,詐騙強取。苗民不遵守政令,就用刑罰來制服,制定了五種酷刑以為法律。殺害無罪的人,開始放肆使用劓、刖、椓、黥等刑罰。

越茲麗刑并制,罔差有辭。民興胥漸,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詛盟。虐威庶戮,方告無辜于上。上帝監(jiān)民,罔有馨香德,刑發(fā)聞惟腥?;实郯я媸局还迹瑘笈耙酝?,遏絕苗民,無世在下。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鰥寡無蓋。

于是,施行殺戮,拋棄法制,不減免無罪的人?!懊缑窕ハ嗥墼p,紛紛亂亂,沒有中信,以致背叛誓約。受了虐刑和一些被侮辱的人都向上帝申告自己無罪,上帝考察苗民,沒有芬芳的德政,刑法所發(fā)散的只有腥氣。顓頊皇帝哀憐眾多被害的人沒有罪過,就用威罰處置施行虐刑的人,制止和消滅行虐的苗民,使他們沒有后嗣留在世間。又命令重和黎,禁止地民和天神相互感通,神和民再不能升降來往了。高辛、堯、舜相繼在下,都顯用賢德的人,扶持常道,于是孤苦之人的苦情,沒有壅蔽了。

皇帝清問下民鰥寡有辭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種,家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

“堯皇帝清楚地聽到下民和孤寡對苗民的怨言。于是提拔賢人,賢人所懲罰的,人都畏服,賢人所尊重的,人都尊重。命令三位大臣慎重地為民服務。伯夷頒布法典,用刑律制服人民;大禹平治水土,負責名山大川,后稷教民播種,努力種植莊稼。三后成功了,就富足了老百姓。士師又用公正的刑罰制御百官,教導臣民敬重德行。

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典獄非訖于威,惟訖于富。敬忌,罔有擇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堯皇帝恭敬在上,三位大臣努力治事在下,光照四方,沒有人不勤行德政,所以能勉力于刑罪的公平,治理老百姓以扶持常道。主管刑罰的官,不是終于作威,而是終于仁厚。又敬、又戒,自身不說壞話。他們肩負上天仁愛的美德,自己造就了好命,所以配天在下享有祿位?!?/p>

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獄,非爾惟作天牧?今爾何監(jiān)?非時伯夷播刑之迪?其今爾何懲?惟時苗民匪察于獄之麗,罔擇吉人,觀于五刑之中;惟時庶威奪貨,斷制五刑,以亂無辜,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無辭于罰,乃絕厥世。

王說:“??!四方的諸侯們,你們不是做上天的治民官嗎?現在,你們重視什么呢?難道不是這伯夷施行刑罰的道理嗎?現在你們要用什么作為懲戒呢?就是苗民不詳察獄事的施行,不選擇善良的人,監(jiān)察五刑的公正,就是任用虛張威勢,掠奪財物的人,裁決五刑,亂罰無罪,上帝不加赦免,降災給苗民,苗民對上帝的懲罰無話可說,于是斷絕了他們的后嗣?!?/p>

王曰:嗚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庶有格命。今爾罔不由慰曰勤,爾罔或戒不勤。天齊于民,俾我一日,非終惟終,在人。爾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雖畏勿畏,雖休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

王說:“??!你們要記住這個教訓啊!伯父、伯兄、仲叔、季弟以及年幼的子孫們,都聽從我的話,或許會享有好命。如今你們沒有人不喜歡慰勞說勤勞了,你們沒有人制止自己不勤勞。上帝治理下民,暫時任用我們,不成與成,完全在人。你們可要恭敬地接受天命,來輔助我!雖然遇到可怕的事,不要害怕;雖然可以休息,也不要休息,希望慎用五刑,養(yǎng)成這三種德行。一人辦了好事,萬民都受益,國家的安寧就會長久了。

王曰:吁!來,有邦有土,告爾祥刑。在今爾安百姓,何擇,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兩造具備,師聽五辭。五辭簡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簡,天于五罰;五罰不服,正于五過。五過之疵:惟官,惟反,惟內,惟貨,惟來。其罪惟均,其審克之!

王說:“??!來吧!諸侯國君和各位大臣,我告訴你們要善用刑法。如今你們安定百姓,要選擇什么呢,不是吉人嗎?要慎重什么呢,不正是刑罰嗎?要考慮什么呢,不就是判斷適宜嗎?“原告和被告都來齊了,法官就審查五刑的訟辭;如果訟辭核實可信,就用五刑來處理。如果用五刑處理不能核實,就用五罰來處理;如果用五罰處理也不可從,就用五過來處理。五過的弊端是:法官畏權勢,報恩怨,諂媚內親,索取賄賂,受人請求。發(fā)現上述弊端,法官的罪就與罪犯相同,你們必須詳細察實?。?/p>

五刑之疑有赦,五罰之疑有赦,其審克之!簡孚有眾,惟貌有稽。無簡不聽,具嚴天威。墨辟疑赦,其罰百鍰,閱實其罪。劓辟疑赦,其罪惟倍,閱實其罪。剕辟疑赦,其罰倍差,閱實其罪。宮辟疑赦,其罰六百鍰,閱實其罪。大辟疑赦,其罰千鍰,閱實其罪。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其屬二百。五刑之屬三千。

“根據五刑定罪的疑案有赦免的,根據五罰定罪的疑案有赦免的,要詳細察實??!要從眾人中核實驗證,審理案件也要有共同辦案的人。沒有核實不能治罪,應當共同敬畏上天的威嚴。“判處墨刑感到可疑,可以從輕處治,罰金一百鍰,要核實其罪行。判處劓刑感到可疑,可以從輕處治,罰金二百鍰,要核實其罪行。判處剕刑感到可疑,可以從輕處治,罰金五百鍰,要核實其罪行。判處宮刑感到可疑,可以從輕處治,罰金六百鍰,要核實其罪行。判處死刑感到可疑,可以從輕處治,罰金一千鍰,要核實其罪行。墨罰的條目有一千,劓罰的條目有一千,荊罰的條目有五百,宮罰的條目有三百,死罪的刑罰,其條目有二百。五種刑罰的條目共有三千。更多國學經典請關注.諸子學.

上下比罪,無僭亂辭,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審克之!上刑適輕,下服;下刑適重,上服。輕重諸罰有權。刑罰世輕世重,惟齊非齊,有倫有要。罰懲非死,人極于病。非佞折獄,惟良折獄,罔非在中。察辭于差,非從惟從。哀敬折獄,明啟刑書胥占,咸庶中正。其刑其罰,其審克之。獄成而孚,輸而孚。其刑上備,有并兩刑。

“要上下比較其罪行,不要錯亂供辭,不要采取已經廢除的法律,應當明察,應當依法,要核實??!上刑宜于減輕,就減一等處治,下刑宜于加重,就加一等處治。各種刑罰的輕重允許有些靈活性。刑罰時輕時重,相同或不相同,都有它的條理和綱要。“刑罰雖不置人死地,但受刑罰的人感到比重病還痛苦。不是巧辯的人審理案件,而是善良的人審理案件,就沒有不公正合理的。從矛盾處考察供詞,不服從的犯人也會服從。應當懷著哀憐的心情判決訴訟案件,明白地檢查刑書,互相斟酌,都要以公正為標準。當刑當罰,要詳細察實啊!要做到案件判定了,人們信服;改變判決,人們也信服。刑罰貴在慎重,有時也可以把兩種罪行合并考慮,只罰一種。”

王曰:嗚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懼。朕敬于刑,有德惟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單辭,民之亂,罔不中聽獄之兩辭,無或私家于獄之兩辭!獄貨非寶,惟府辜功,報以庶尤。永畏惟罰,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罰不極,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

王說:“啊,謹慎?。≈T侯國君以及同姓官員們,對我的話要多多戒懼,我重視刑罰,有德于老百姓的也是刑罰。如今上天扶助老百姓,你們是在下面作天之配。應當明察一面之辭,老百姓的治理,無不在于公正地審理雙方的訴訟詞,不要對訴訟雙方的訴詞貪圖私利啊!獄訟接受賄賂不是好事,那是獲罪的事,我將以眾人犯罪來論處這些人。永遠可畏的是上天的懲罰,不是天道不公平,只是人們自己終結天命。上天的懲罰不加到他們身上,眾民就不知有美好的政治在天下了?!?/p>

王曰:嗚呼!嗣孫,今往何監(jiān),非德?于民之中,尚明聽之哉!哲人惟刑,無疆之辭,屬于五極,咸中有慶。受王嘉師,監(jiān)于茲祥刑。

王說:“??!子孫們,從今以后,我監(jiān)察什么呢?難道不是行德嗎?對于老百姓案情的判決,要明察啊!治理老百姓要運用刑罰,使無窮無盡的訟辭合于五刑,都能公正適當,就有福慶。你們接受治理我的好百姓,可要明察這種祥刑??!”

《尚書·文侯之命》

平王錫晉文侯秬鬯、圭瓚,作《文侯之命》。

周平王賞賜美酒、酒具,表彰晉文侯護駕功勞。這就是《文侯之命》的故事背景。

王若曰:父義和!丕顯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聞在下;惟時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謀猷罔不率從,肆先祖懷在位。

王這樣說:“族父義和?。ゴ蠊饷鞯奈耐鹾臀渫?,能夠慎重行德,德輝升到上天,名聲傳播在下土,于是上帝降下那福命給文王、武王。也因為先前的公卿大夫能夠輔佐、指導、服事他們的君主,對于君主的大小謀略無不遵從,所以先祖能夠安然在位。

嗚呼!閔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資澤于下民,侵戎我國家純。即我御事,罔或耆壽俊在厥服,予則罔克。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嗚呼!有績予一人永綏在位。父義和!汝克紹乃顯祖,汝肇刑文、武,用會紹乃辟,追孝于前文人。汝多修,捍我于艱,若汝,予嘉。

“??!不幸我這年輕人繼承王位,遭到了上天的大責罰。沒有福利德澤施給老百姓,侵犯我國家的人很多。現在我的治事大臣,沒有老成人長期在職,我便不能勝任了。我呼吁:'祖輩和父輩的諸侯國君,要替我擔憂??!’啊哈!果然有促成我長安在王位的人了?!白甯噶x和?。∧軌蚶^承您的顯祖唐叔,您努力制御文武百官,用會合諸侯的方式延續(xù)了您的君主,追懷效法文王和武王。您很好,在困難的時候保衛(wèi)了我,象您這樣,我很贊美!”

王曰:父義和!其歸視爾師,寧爾邦。用賚爾秬一鬯卣,彤弓一,彤矢百,盧弓一,盧矢百,馬四匹。父往哉!柔遠能邇,惠康小民,無荒寧。簡恤爾都,用成爾顯德。

王說:“族父義和??!要回去治理您的臣民,安定您的國家。現在我賜給您黑黍香酒一卣;紅色的弓一張,紅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一張,黑色的箭一百支;四匹馬。“您回去吧!安撫遠方,親善近鄰,愛護安定老百姓,不要荒廢政事,貪圖安逸。大力安定您的國家,以成就您顯著的德行?!?/p>

《尚書·費誓》

魯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興,東郊不開。作《費誓》。

魯侯伯禽(周公兒子)入住封地的城邑曲阜后,其周邊的徐戎和淮夷起來反叛,敵對雙方即將在曲阜東郊開戰(zhàn)。這就是《費誓》的故事背景。

公曰:嗟!人無嘩,聽命。徂茲淮夷、徐戎并興。善敹乃甲胄,敿乃干,無敢不吊!備乃弓矢,鍛乃戈矛,礪乃鋒刃,無敢不善!今惟淫舍牿牛馬,杜乃擭,敜乃穽,無敢傷牿。牿之傷,汝則有常刑!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復之,我商賚汝。乃越逐不復,汝則有常刑!無敢寇攘,逾垣墻,竊馬牛,誘臣妾,汝則有常刑!

公說:“喂!大家不要喧嘩,聽取我的命令?,F今淮夷、徐戎同時起來作亂。好好縫綴你們的軍服頭盔,系連你們的盾牌,不許不好!準備你們的弓箭,鍛煉你們的戈矛,磨利你們的鋒刃,不許不好!“現在要大放圈中的牛馬,掩蓋你們捕獸的工具,填塞你們捕獸的陷阱,不要傷害牛馬。傷害了牛馬,你們就要受到常刑!“牛馬走失了,男女奴仆逃跑了,不許離開隊伍去追趕!得到了的,要恭敬送還原主,我會賞賜你們。如果你們擅自離開隊伍去追趕,或者不歸還原主,你們就要受到常刑!不許搶奪掠取,跨過圍墻,偷竊馬牛,騙取別人的男女奴仆,這樣,你們都要受到常刑!

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糧,無敢不逮;汝則有大刑!魯人三郊三遂,峙乃楨干。甲戌,我惟筑,無敢不供;汝則有無馀刑,非殺。魯人三郊三遂,峙乃芻茭,無敢不多;汝則有大刑!

“甲戌這天,我們征伐徐戎。準備你們的干糧,不許不到;不到,你們就要受到死刑!我們魯國三郊三遂的人,要準備你們的筑墻工具。甲戌這天,我們要修筑營壘,不許不供給;如果不供給,你們將受到終身不釋放的刑罰,只是不殺頭。我們魯國三郊三遂的人,要準備你們的生草料和干草料,不許不夠;如果不夠,你們就要受到死刑!”

《尚書·秦誓》

秦穆公伐鄭,晉襄公帥師敗諸崤,還歸,作《秦誓》。 公曰:嗟!我士,聽無嘩!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是多盤。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是惟艱哉!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云來。

穆公說:“?。∥业墓賳T們,聽著,不要喧嘩!我有重要的話告訴你們?! 肮湃擞性捳f:'人只順從自己,就會多出差錯。’責備別人不是難事,受到別人責備,聽從它如流水一樣地順暢,這就困難啊!我心里的憂慮,在于時間過去,就不回來了。

惟古之謀人,則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雖則云然,尚猷詢茲黃發(fā),則罔所愆。 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違,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諞言,俾君子易辭,我皇多有之!

“往日的謀臣,卻說'不能順從我的教導’;現在的謀臣,我愿意以他們?yōu)橛H人。雖說這樣,還是要請教黃發(fā)老人,才沒有失誤?!鞍装l(fā)蒼蒼的良士,體力已經衰了,我還是親近他們。強壯勇猛的武士,射箭和駕車都不錯,我還是不大喜愛。只是那些淺薄善辯的人,使君子容易疑惑,我太多親近他們!

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達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邦之杌隉,曰由一人;邦之榮懷,亦尚一人之慶。

“我暗暗思量著,如果有一個官員,誠實專一而沒有別的技能,他的胸懷寬廣而能容人。別人有能力,好象自己的一樣。別人美好明哲,他的心里喜歡他,又超過了他口頭的稱道。這樣能夠容人,用來保護我的子孫眾民,也或許有利啊!“別人有能力,就妒忌,就厭惡。別人美好明哲,卻阻撓使他不能通向君主。這樣不能寬容人,用來也不能保護我的子孫眾民,也很危險??!“國家的危險不安,由于一人;國家的繁榮安定,也許是由于一人的善良啊!”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