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期叛逆是多數(shù)父母都繞不開的頭疼話題。孩子的叛逆既有普遍的表現(xiàn), 具體的每個孩子也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 有的可能表現(xiàn)的和風細雨, 有的可能表現(xiàn)為狂風暴雨。無論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父母都希望“風雨過后是彩虹”, 孩子能”蛻變”出一個全新, 獨立自強的自我。當然, '陪伴'孩子走過青春期叛逆對于父母來說可能是一個'及其煎熬'的過程。父母最需要的是有科學的理解, 合理的預期和最重要的一點-“耐心'。
理解叛逆, 父母首先要理解父母和子女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是從屬關系, 是平等的朋友關系, 還是上下級關系? 在孩子成長的不同時期, 也許答案是不同的。在孩童時代, 更多的是從屬關系。沒有獨立認知和生活能力的孩子主要靠父母遮風擋雨。但是到了青春期開始以后, 過度到初中, 再到高中, 父母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不再會“一味的順從”父母, 而是有了自己的”主見”, 甚至完全有和父母相反的”見解”。 孩子的”不成熟, 不懂事”, 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方式, 更會讓父母感到?jīng)]有受到'尊重'而感到“無奈'甚至'憤怒”。很多時候, 父母”強迫”孩子順從自己的想法, 有些孩子會被”壓抑”了“天性”, 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不能獲得以后”獨立生活”的能力; 或者另外一些孩子會在父母的“暴政”下變得更加叛逆, 甚至導致最終家庭和親子關系的”徹底破裂”。當父母期望孩子變得'懂事, 成熟'甚至'聽話'的時候, 是否想過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把青春期的孩子當作平等和尊重的朋友, “同事”, 甚至”老板”來對待。無論父母是否愿意或同意, 孩子必然遲早會發(fā)展為不同于父母的獨立人格自我。他們的'自我'也許和父母期望的一致, 也許不一致。換一個角度考慮, 似乎父母想要孩子去做的也不一定是'正確'或'適合'的。父母因此更需要做的是'自我反省', 用合適的方式去”影響”, 而不是”強迫”改變他們。具體的做法當然取決于每個家庭具體的親子關系如何, 父母的性格特點, 孩子的天性, 文化等不同因素。從這角度講, 青春逆反是相互的, 當你在用力擠壓一個彈簧時, 你施加的力量往往就是你感受到的”反作用力”。
對立反抗障礙(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 理解叛逆也同時要分清楚孩子的行為是”質變”的行為? 還是在一定尺度內, 與孩子發(fā)育階段相符合的不同程度的”正常范圍內的偏差”?是一過性的, 對特殊人, 情況的”反應性”行為, 還是”長期, 慢性”的習慣。多數(shù)時候, 當孩子在疲倦, 饑餓, 有壓力或情緒不好時, 都會或多或少的會爭辯, 反駁, 甚至不服從, 挑戰(zhàn)父母, 老師和其他成年人。然而, 當這些行為與發(fā)育年齡嚴重不符, 甚至影響孩子的社會, 家庭和學習生活時, 在臨床上會被診斷為對立反抗障礙, 表現(xiàn)為一種持續(xù)不合作, 挑釁和敵對行為模式。當這種行為出現(xiàn)在學齡前階段時, 很難與發(fā)育年齡一致但不合適的'正常'行為區(qū)分。比如”不聽話”常常是兩到三歲兒童和青少年早期發(fā)育的一部分。在學前班期間形成穩(wěn)定對立行為模式的孩子可能會在小學期間繼續(xù)發(fā)生對立的挑釁行為, 甚至最終發(fā)展為與父母, 教師和同齡人的關系嚴重緊張。對立反抗障礙在1980年首次在“精神疾病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第3版中定義為一種精神心理障礙。具體癥狀包括:
為什么孩子會出現(xiàn)叛逆? 關于青春期叛逆問題有很多的理論。其中, 帕特森(Patterson)及其同事的研究提出了關于在親子互動過程中, 孩子為什么會發(fā)展出與父母的對立和并帶有侵略, 逆反行為相對成熟和公認的理論之一,稱為強制理論(Coercion theory)。之所以稱為強制理論, 是指孩子常常用不好的行為(Aversive behavior)來獲得他們想要的, 并形成一種'強制'的不良循環(huán)。比如孩子用'發(fā)脾氣'來得到想要的玩具。該理論認為孩子的行為主要受父母的態(tài)度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不守規(guī)矩, 挑釁叛逆和侵略性的兒童行為常源于并主要受家庭成員關系影響和決定, 尤其是從家庭中的其他成員那里'學習'獲得。因此, 在這種行為出現(xiàn)的早期階段, 可以通過改變家庭成員內部關系, 交流模式的方法來改正(Unlearn), 減少或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指望孩子在認知上去主動理解和改變他們有時非常困難, 因為他們的認知還沒有成熟。那么改變互動關系的有效途徑就可能是父母必須做出'調整或妥協(xié)“, 來改變孩子叛逆行為和親子之間對立的關系。
叛逆嚴重的孩子一般很少與父母建立很強的依戀關系(Attachment)。很多時候, 這些孩子的父母沒有從始至終的對叛逆的孩子進行一致的'有效'管教, 有時松懈, 有時嚴格。其結果是產(chǎn)生與預期相反, 并'加強'孩子的逆反行為。如果孩子不遵守指示和規(guī)矩, 拒絕服從, 發(fā)脾氣, 對父母進行言語暴力, 或攻擊行為時, 很多父母, 如果沒有很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很難不去做出'立刻“回應性的反應, 用懲罰的方式'壓制孩子。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下意識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消極和負面的, 并因為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而'強化', 而不是'減弱'孩子的逆反行為。
客觀理解青春期叛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