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女人,你如何不困于此 / 家庭內(nèi)部,事無巨細,你默默地或怨恨地從事著令人精疲力竭的勞動,卻一再被忽視。 你成為家庭財務規(guī)劃者、孩子的照顧者、居家打掃者、家內(nèi)事務正常運行的操盤者、孩子和丈夫諸多小事的提醒者…… 種種所謂“小事”相互交集,堆積如山,日日如此,令你憂心如焚、抓狂沮喪。    十分之九的非職業(yè)女性是家庭主婦,十分之七的職業(yè)女性也是家庭主婦。 家務不僅是一項女性工作,也是一種大多數(shù)人必經(jīng)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英國社會學研究領(lǐng)域的先驅(qū)女性安·奧克利的社會學經(jīng)典著作——《看不見的女人:家庭事務社會學》。 她著眼“女性與家庭事務”這一話題,采訪了40位都市家庭主婦,研究女性對家務勞動的認識、對從事繁復單一的家務的感受,以及她們對不同家務抱持的態(tài)度等,并從這些表述后透視家庭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和分工。 將家務作為工作研究,回到女性本身,通過她們的眼睛來看待家庭主婦的職業(yè)。  2 / 女人,你為何不去思考 / 《看不見的女人:家庭事務社會學》是一本1974年的作品,這是首次嚴肅對待家務勞動的研究,它第一次將“家務”這件表面上個體化的事情,放置在更廣泛的公共領(lǐng)域進行討論。雖然這本書已經(jīng)距離我們半個世紀之久,但當代的《衛(wèi)報》依然會在頭條寫:“女權(quán)主義運動發(fā)展四十年了,女人仍然從事著大部分的家務勞動”。 這本書里提出的種種主婦之苦,眼前的世界依然沒有解決,每一位女性都會被刻板印象裹挾,從而選擇性地“被看不見”。 《看不見的女人》里有一個比喻,說的是許多人覺得家庭主婦就是“卷心菜”,完全沉浸在家庭事務中。這樣的負面觀念傳遞出的結(jié)論是:她們是沒有個性特色,單調(diào)乏味,了無生趣的機器人。  英國社會學家、作家。長期從事性和性別、家務、分娩、身體社會學、女權(quán)主義研究。 倫敦大學學院社會學和社會政策系教授,代表作有《地球上的性別》《性、性別和社會》等。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授予其榮譽院士的稱號。 2011年,英國社會學協(xié)會授予其終身成就獎 。 安·奧克利   《看不見的女人》在調(diào)查了數(shù)十位不同階層的女性后寫道:“在女性的表述中,家務工作與職場工作相比是相形見絀的。因為無論職場工作是何種性質(zhì)的,它們都能給女性帶來陪伴感,社會認可和經(jīng)濟效益?!?/p> 現(xiàn)在流行一個說法叫“職場媽媽”,這個概念乍一聽,好像是很獨立,給了女性多元身份的詞語。其實,將“有酬勞”的工作和“無酬勞”的家務疊加起來,表面上似乎肯定了兩種角色,卻沒有細細探究:家務本身,也應該被視為工作。 家務不被視為“有價值”,是從一個有毒的三段論開始的: 1、家庭生活中,女主內(nèi),男主外; 2、因此,男人工作,女人不工作; 3、因此,家務活動不是一種工作。 第三個論斷似乎是前兩個的推論,但這個三段論是錯誤的。它的錯誤在于,“家庭”與“工作”之間被刻意地切割了。 什么是“工作”呢?一種定義認為,工作具有五個屬性:它需要消耗能量;它允諾對商品或服務的生產(chǎn)做出貢獻;它定義了社會互動的模式;它為工作的人提供了社會地位;最后,工作會帶來收入。 在此定義下,有薪工作和家務勞動之間的唯一區(qū)別是家務勞動是無酬勞的。荒誕的是,僅僅因為一個要素的缺乏,家務在理論以及社會實踐中,就被默認排除于工作類別之中,連帶著做家務的家庭婦女們,根本不知道要怎么稱呼眼前這一攤子繁瑣事情,逐漸深陷泥潭,既沒有金錢獎賞,也找不到對應的社會地位。 3 / 女性艱難處境,當作命運共同體 /   作者安·奧克利沒有把不同階層的女性嚴格劃分開討論,她是把所有女性的艱難處境當作某種命運共同體來看。 這位社會學家敏銳地看到,所謂女性的階層分化,很多時候是依附在男性的階層上的。她說,人們根據(jù)丈夫的職業(yè)將女性分配到某個社會階層,這些人為的區(qū)分可能是站不住腳的,主婦之間可能沒有表現(xiàn)出顯著的社會階層差異,這樣建構(gòu)出來的階級界限實際上可能會轉(zhuǎn)移人們的注意力,反而讓人們忽視一些確切存在的有意義的比較。 也就是說,中產(chǎn)階層以上的女性的經(jīng)濟寬裕,并不意味著她們精神和金錢支配上真的自由。中產(chǎn)階層以上主婦地位的提升可能是由于她們從事的活動主要集中在消費領(lǐng)域,但“買買買”會帶來有收入一方(即她們丈夫)家庭話語權(quán)的提升,這種物欲的膨脹,恰好構(gòu)筑了更密更大的牢籠。 要想“姐姐妹妹站起來”,不分貧富地走向強大,這本書的作者提出,可能需要做到三個層次: 其一是理論研究的進步。別小看家庭事務社會學,在這本書出來之前,該領(lǐng)域是一片空白。甚至整個學術(shù)界因為不把家庭主婦當回事,而從來沒想過研究她們。這種忽視本身,就是很可怕的。 其二就是完善各種制度。隨著女性運動的不斷高漲,對各種實際立法等的推進也在進行中。作者提醒我們,不要總說“女性解放運動”已經(jīng)取得足夠成就,女人受到的壓迫就像是一個長在她們身體內(nèi)部的惡性腫瘤,全社會必須一起來了解這份痛苦,并幫助她們解除才行。因為善待女性,就是善待我們自己的母親、姐妹和女兒,如果你也是女性,那每一次善待,都是善待你自己。 其三可能是一個美好的長期愿景:作者希望,這個社會終有一天能消除對女性的偏見。女人們自己也要認識到,沒有一種低下的位置專門就該女性去占據(jù)。所有人應當對女性這種性別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想象她能辦到他能辦到的一切,如果辦不到,是否有什么結(jié)構(gòu)性的不公平在阻礙,是否可以幫一把,是否能夠一起達成。  4 / “我們的立場”/ 需謹記,理性、感性、柔軟、陽剛……這些只是不同面向的個性,既不專屬某個階層,也從來不專屬哪個性別。人類的悲歡,應當相通,有共情能力的人,才會更好地理解他人,理解自己。而由這樣的我們組成的社會,才會更有希望,更能向前進。 “我們的立場”,就是自立自強的立場,是所有女性應該共同去走的路,這樣的路走的人多了,“看不見的女人”才能變少。而下一代“被看見”的,是更自信更美麗的女孩。 END 公眾號號|今天聽她說 圖文源于|網(wǎng)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