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湯治痰飲 病案舉例: 胡某,男,47歲,工人。1963年9月11日初診。 病者咳嗽氣短,倚息不得臥,吐白痰夾水,每于早晚咳甚,咳時須俟痰出而后安。伴有胸悶不適,胃脘脹滿,舌白而潤,脈象弦滑。察其病屬痰飲為患,肺有宿寒,未見外感,故從除痰飲、溫肺散寒入手,方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湯。處方: 茯苓15g 炙甘草5g 五味子5g 生姜3片 細(xì)辛3g 制半夏10g 干姜10g 水煎溫服,囑服2劑。 二診:服上方兩劑后,諸癥大減,咳平安臥,精神倍增,早晚咳嗽減少。胃脘略感不舒,脈仍弦而滑,舌白潤。病仍屬肺氣虛寒,痰飲未盡。守原方加廣陳皮10g,去生姜,繼進(jìn)5劑后咳止痰平,其病如失,飲食大增,精神恢復(fù),睡眠安寧,脈息和緩而虛,舌凈口和,惟食后稍有胃悶脹,繼以香砂六君子湯加味調(diào)理中焦,以善其后。 「按」 病痰飲者,當(dāng)以溫藥和之,這是《金匱》治痰飲的大法,故立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湯方。對于寒飲宿肺,不失為良方良策,是臨床上常用方。其加減用法:有合苓桂術(shù)甘湯,有合六君子湯,有合二陳湯,均不外增強溫肺化痰之功,更好地提高臨床療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