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少陰心經循行路線 手少陰心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后緣; 從心中開始,出來屬于心臟與它臟相連的系帶,下過膈肌,絡小腸;
其支脈,從心臟的系帶部向上挾咽喉,而與眼球內連于腦的系帶相聯系; 其直行脈,從心系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沿著上臂內側后緣走手太陰,手厥陰經之后,下向肘內,沿著前臂內側后緣,到掌后豌豆骨部進入掌內后邊,沿小指的橈側出于末端,接手太陽小腸經。
手少陰心經穴位圖
手少陰心經主要穴位一共有九個,按照經絡氣血流注方向依次為: 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里、陰郄、神門、少府、少沖 重點穴位解說 拓展:子午流注與疾病的關系 傳統(tǒng)觀念認為,一天可以分為十二個時辰,而每一個時辰代表著一個臟腑的氣血流注時間,對應關系如下: 3~5點為肺,5~7點為大腸,7~9點為胃,9~11點為脾,11~13點為心,13~15點為小腸,15~17點為膀胱,17~19點為腎,19~21點為心包,21~23點為三焦,23~1點為膽,1~3點為肝 從各個臟腑的流注時間可以粗略的判斷該臟腑是否存在問題; 由于白天人大多處于活動狀態(tài),不太容易觀察,但是到了夜間睡覺的時候,如果臟腑存在問題,那么人就會在對應氣血流注的時間內醒來,難以入睡。 比如說: 一到后半夜1點多就醒來,翻來覆去睡不著,差不多要等到3點以后才能再次入睡,則說明肝有問題; 因為1~3點是肝經的流注時間,如果每天都是這個時間段醒來則說明肝有問題; 同理如果膽有問題,那就會在每天的23~1點之間醒來。 拓展:消除動脈血管阻塞的天然方法 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阻塞情況,而老年人更加常見,當阻塞嚴重的時候就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問題,甚至還會威脅生命。 這里介紹一個消除血管阻塞的方法——背部撞墻。 就是用背部兩個肩胛骨去撞擊墻面,通過撞擊產生的震蕩作用于身體軀干內部的血管,而血管中的堵塞物在震動和血流沖擊的雙重作用下脫離血管壁,重新回到血液中,這樣其中的垃圾廢物才有機會被重新分解掉。 練習要點: 一是后背與墻不要離得太遠,大概一拳左右就可以了; 二是要用后面的兩個肩胛骨區(qū)域去撞擊,這里的位置對應的是人體的3~7椎,也是核心血管分布的區(qū)域; 三是撞擊前吸氣,撞擊時呼氣,這樣一離一撞配合一吸一呼; 四是碰撞的時候全身都要放松; 少海穴 少海穴為心經的合穴,五行屬水。 如果遇到心經的虛證出現時,可以用少海穴來代替心經的母穴來做補法。 理由是: 虛則補其母,補井當補合。 而心經屬性屬火,木生火,心經上屬性為木的穴位為井穴少沖; 因為井穴位于四肢末端,針刺時痛感比較明顯,所以可用合穴來代替。 靈道穴 靈道是心經的經穴,五行屬金。 通里穴 通里是心經的絡穴,手少陰心經在此絡于手太陽小腸經。 陰郄穴 陰郄穴是心經的郄穴。 神門穴 神門是心經的俞穴,五行屬土,因為火生土,所以神門也是心經的子穴。 按照“實則瀉其子”的治療法則,心經及心臟的實癥可在這里下針用瀉法。 神門常用于治療失眠,驚悸,心臟動悸,心神不守或者情緒不穩(wěn)定等。 神門穴下針的時候要對著少府的方向進針。 少府穴 少府穴是心經的榮穴,五行屬火,與心經的五行屬性相同,所以少府穴也是心經的本穴。 拓展:心臟驟停的急救方法 下針關元、巨闕、少府 少沖穴 少沖穴為心經的井穴,五行屬木,因為木生火,所以少沖穴也是心經的母穴。 手少陰經別
手少陰經別,分出后進入腋下淵腋穴處的兩筋之間,歸屬于心臟;向上走到喉嚨,淺出面部,與手太陽經在內眼眥會合。 手少陰絡 手少陰絡穴名為通里,在腕關節(jié)后1寸處分出上行,沿著本經進入心中,向上聯系舌根部,歸屬于眼后系于腦部,本絡走向手太陽小腸經脈。 手少陰經筋
手少陰經筋,起始于手小指內側,結聚于腕后豆骨處,向上結于肘內側,上入腋內,交手太陰經筋,循行于乳里,結聚于胸部,沿隔向下,聯系于臍部。 |
|
|
來自: 滄海一滴水8uba > 《經絡圖及經絡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