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自 盧秀輝 原標題: 她自己說:“我中國女界中放一光明燦爛之異彩”。她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這道異彩!烈士,永垂不朽! 《書法家詩傳·四七三·秋瑾》 詩文/盧秀輝 為秋瑾璿卿歌 仗劍湘湖出越吳,爭開氣象奪冠冕。 焉妨刃上雕蟲跳,劈裂封喉顧眸鮮。 抱節(jié)惜花探數枚,敢朝狂向怒張剪。 俠儒非是無情看,憐愛常貽報國惼。 真理尋求起波瀾,伉音異趣殊關鍵。 負心最恨床邊丁,怎及芝瑛知己善! 東渡扶桑自思維,婦姑獨立刻加勉。 薦才方為貞姿軀,歷練誓拋劃蹇淺。 革命痛憎論空玄,武裝旗幟必昂搴。 鐵軍倡舉醴瀏萍,秘密串聯江浙戩。 清腐已乎哀事瘥,胡奴狼虎辱殘臠。 回飆豪杰光芒拳,涕落難教眼角泫。 同志忽傳有叛夫,旦吾恥懼死生選。 成仁民族需贏妤,敵愾先行促實踐。 秋雨換來芳木圖,秋風竭盡水華轉。 凋零嬴得首丘期,烈士引腔顏狀靦。 嗟子欲敦詩與書,勿將遺澤曝于展。 高呼熱血化浪濤,憤懣舊愆合力鏟。 河海垂珠哭麗人,山川動色斷腸剸。 捧容萬柳盜尸仇,愁淚碧城悲去演。 天下男兒多若蠅,肯伸援手少欽件。 仰瞻揮斥蒼穹遒,竟此世塵哂入繾。 遙拜祭香供直言,濕襟郁結豈分辯。 她自己說:“我中國女界中放一光明燦爛之異彩”。她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這道異彩!烈士,永垂不朽!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初名閨瑾,乳名玉姑,字璿卿,號旦吾。東渡后改名瑾,字競雄,自號“鑒湖女俠”,筆名秋千,曾用筆名白萍。籍貫浙江山陰(今紹興市)人。 每讀秋烈士,必淚上心頭,竟夜無眠。有志男兒,每對秋先烈,也頓生愧心。秋烈士是一面鏡子,照的小我瑟瑟發(fā)抖;秋烈士是一抹陽光,使中華鏗鏘。秋瑾永遠不死,她活在中華民族的史書里,正像秋瑾自己所說:“我中國女界中放一光明燦爛之異彩”。 秋瑾的父親秋壽南,在湖南湘鄉(xiāng)縣任督銷總辦時,結識了曾國藩的長孫曾重伯,經曾重伯介紹,又結識了湘潭首富義源當鋪老板王黻臣。王黻臣知秋家有女,請媒妁為季子王廷鈞求親,秋壽南將女兒秋瑾許配給了雙峰縣荷葉鎮(zhèn)神沖王廷鈞。1896年,秋瑾與王廷鈞結婚?;楹?,倆人住在湘潭,秋瑾也?;仄偶?。 秋瑾在婆家雙峰荷葉時,常與唐群英、葛健豪往來,情同手足。當地有三大望族,為清代名臣曾國藩曾氏家族、秋瑾的婆家王氏家族,和葛健豪娘家葛氏家族。三家彼此聯姻,掌控了地方。唐群英二十歲時,嫁給了湘鄉(xiāng)荷葉曾國藩的堂弟曾傳綱為妻。過門沒幾年,女兒和丈夫就相繼病逝。唐群英毅然“大歸”,住回了娘家。唐群英蔑視舊禮教,沖破夫死女守節(jié)的封建桎梏,在當時,無疑是驚天霹靂。葛健豪與秋瑾的婆家所在地桂林堂相隔不遠,她聽說秋瑾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奇女子,接連幾次去拜望她。從秋瑾那里,葛健豪接受到了一種全新的思想。 葛健豪一生養(yǎng)育出了中國共產黨黨史上四個中央委員:兒子蔡和森,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人之一,中央宣傳部第一任部長;兒媳向警予,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人之一,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女中央委員,中央婦女部第一任部長;女兒蔡暢,共和國第一任婦聯主席;女婿李富春,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書記處書記。 1897年6月,秋瑾生下兒子王沅德。三年后,王家出巨資為王廷鈞買了戶部主事的官,秋瑾隨王廷鈞赴京。適逢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秋瑾親眼目睹了八國聯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使她認識到了清廷無能、衰敗,中國已經到了必須革新的地步。戰(zhàn)亂中,夫婦二人只好又回到家鄉(xiāng)荷葉。1901年,秋瑾生下了女兒王燦芝。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王廷鈞、秋瑾攜女兒一同前往京城,以復官職。此次來京,夫婦二人經常發(fā)生沖突,王廷鈞竟想納妾,秋瑾負氣出走,進行了反抗。她深感女子無平權,丈夫居然能隨意遺棄。她悲傷的寫下了七絕《古意》詩: 金屋無人見淚痕, 墜歡如夢黯銷魂。 秋風一夕捐紈扇, 雪落人間棄婦恩。 秋瑾搬到南半截胡同后,與王廷鈞的同事廉泉的夫人吳芝瑛為近鄰。吳芝瑛是“桐城派”大儒吳汝綸的侄女,夫婦二人思想開明,與秋瑾朝暮相處中遂成至交。吳芝瑛工詩、文、書法,曾為秋瑾寫了一副對聯:“今日何年,共諸君幾許頭顱,來此一堂痛飲;萬方多難,與四海同胞手足,競雄世紀新元?!倍镨闹鞠蚺c理想,得不到王廷鈞的理解,反而遭到他的譏諷,這更堅定了秋瑾去尋求真理的決心。此時,王廷鈞做了最不應該做的事,他偷偷地將秋瑾的珠寶首飾及積蓄全部竊走。秋瑾嘆息道:“琴瑟異趣,伉儷不甚相得?!庇谑?,她變賣了僅剩的財產和衣物,加上吳芝瑛等人的資助,于1904年4月只身東渡日本。 ![]() 秋瑾書法 秋瑾到日本后,眼界大開,接受了新的知識,常參加留學生大會和浙江、湖南同鄉(xiāng)會集會。秋瑾還認識了周樹人、陶成章、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創(chuàng)辦了《白話報》,加入洪門天地會,受封為“白紙扇”(軍師)。她與孫中山經常交流反抗清廷、恢復中華的理念,而孫中山建議她“依據此特長,利用宣傳工具,報告時事,解決實事,效果越直接越迅速越好”。秋瑾首先想到的是男女平等,“女子必當有學問,求自立,不當事事仰給男子”。她發(fā)表了大量文章,抨擊封建制度,宣傳女權主義,號召救國。 秋瑾在日語講習所畢業(yè)后,進入東京青山實踐女校附設的清國女子速成師范專修科學習,因留學費用問題,她不得不回國想法籌措,以繼續(xù)學業(yè)。1905年,秋瑾歸國。她在上海、紹興分別會晤了蔡元培、徐錫麟。7月,秋瑾再赴日本,入青山實踐女校學習。在黃興寓所,秋瑾加入了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 秋瑾嫉惡如仇,最恨男人蓄妾和嫖妓。湖南衡山人陳范,家中有錢,曾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買下上?!短K報》產權,支持章太炎抨擊清廷。章太炎被抓后,陳范為避禍,攜二妾湘芬和信芳遠赴東瀛留學,為秋瑾所恨,她認為陳范擁妾而驕是玷污了革命同志的名譽。于是,她極力促成湘芬和信芳脫離陳范,并支持她們獨立,搞的陳范很被動,很不開心,但是,也無可奈何。秋瑾的朋友陳擷芬,是陳范的長女,有名的才女,女報人中的佼佼者。陳范為一時利益,竟將女兒陳擷芬許配給廣東某富商為妾。秋瑾自然公開反對,為她的朋友仗義執(zhí)言,使他們的婚事泡了湯。 1906年,日本政府頒布了取締留學生規(guī)則,秋瑾憤而回國,在上海創(chuàng)辦中國公學。相約革命同志,準備武裝起義。萍瀏醴起義發(fā)生后,她與同盟會中同志密謀在長江流域各省響應,她自己擔任浙江方面的發(fā)動工作。在杭州和徐錫麟約定,在皖、浙二省中同時發(fā)動起義。萍瀏醴起義失敗后,接應起義的工作不得不停頓下來。秋冬間,她回了一趟荷葉婆家,以辦大通學堂的名義,為“光復軍”籌餉,在夫家得到了二千元一筆經費,那時候的二千元是筆巨款。秋瑾和家人作了訣別,聲明脫離骨肉關系。當時鄉(xiāng)里親友,莫不駭怪,認為她瘋癲,而加以唾罵。其實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后,恐株連家庭,故有脫離家庭之舉,乃借以掩人耳目?!?/p> 秋瑾秘密編制了光復軍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應,誘清軍離杭州出攻,然后由紹興渡江襲擊杭州,如不克,則回紹興,再經金華、處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錫麟呼應。原定于1907年7月6日起義,后改為19日。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其弟徐偉供出了秋瑾。7月10日,秋瑾已經知道了徐錫麟失敗的消息,她當時完全可以安全脫身。但是,她拒絕了所有人要她離開紹興的勸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她理智的遣散眾人,留守在大通學堂,靜候清軍。13日,清軍才包圍大通學堂,秋瑾被捕,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以懟審問。 在沒有得到確切證據的情況下,紹興知府貴福電請浙江巡撫張曾揚處死秋瑾。1907年7月15日凌晨三時,動刑之前,時安丘人李鐘岳為山陰縣令,他在大堂上對秋瑾說:“爾之冤屈,我深知之,鄙人位卑言輕,愧無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諒之也?!鼻耶攬鰷I隨聲落。李鐘岳問她還有何遺言,秋瑾提出了三條:一、給兒女寫遺書;二、不要梟首;三、刑后勿剝衣服。李鐘岳第一條不敢作主,對第二、三條,李鐘岳自作主張,應許了秋瑾。凌晨四時,秋瑾被押赴至紹興軒亭口刑場,執(zhí)行槍決,一代人杰英勇就義。 秋瑾有《對酒》詩: 不惜千金買寶刀, 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 灑去猶能化碧濤。 未過3日,李鐘岳因“庇護女罪犯”被革職。秋瑾遇難百日后,10月29日上午9時許,李鐘岳因愧對秋瑾,壓力山大,乘家人不備,在寓中懸梁自縊,年僅53歲。 秋瑾遇難后,尸體在紹興街頭曝曬數日,無人敢為她收尸,中國大小報館“皆失聲”,不敢有言論。曝曬十五日后,隱居于上海曹家渡“小萬柳堂”的吳芝瑛和秋瑾另一好友、有“中國第一女編輯”之稱的呂碧城,設法請人將秋瑾的遺體偷了出來,掩埋在紹興府城臥龍山西北麓。1908年,吳芝瑛在丈夫廉泉的全力協(xié)助下,將秋瑾的遺骨遷葬至杭州西湖西泠橋畔。徐自華撰寫墓表,吳芝瑛書寫碑文,勒之于石。她還在秋瑾就義的紹興古軒亭口造“風雨亭”,在杭州南湖別墅內建造“悲秋閣”,以志哀悼。 12月1日,御史常徵途經西湖,看到了秋瑾墓,上折遷墓。吳芝瑛致書兩江總督端方,鄭重聲明:“是非縱有公論,處理則在朝廷,芝瑛不敢逃罪?!币粫r間,吳芝瑛的命運受到各國輿論關注。英國《泰晤士報》在頭版刊登了吳芝瑛大幅照片,發(fā)表了她的美國好友麥美德撰寫的專文,聲援吳芝瑛和徐自華。強大的輿論壓力,使清廷不敢造次,逼令王家遷移,而放過了徐自華、吳芝瑛二位女士。 秋瑾家境富足,自己能文能武,而且有兒有女,娘婆二家都敬她,但她毅然放下這些,為伸張女權而奮斗,為革命建國而努力。她的死,轟動一時,教育了國民,催生了武昌起義的槍聲。千千萬萬的愛國婦女受她的影響,參加了革命,拿起了槍桿子,成了秋瑾所希望的、為“我中國女界中放一光明燦爛之異彩”。 秋瑾書法,顯然得力于唐人,又得魏碑的厚重,取法很正統(tǒng)。秋瑾行書,筆力清剛,結字雅正,有歐字之骨,又有北海之雄,更能豪邁雄渾,激昂憤發(fā)于字里行間,磊落正氣橫陳眼底。她的書法講法度有規(guī)章,源于她的家庭教育和專業(yè)的學業(yè)修養(yǎng)。她是革命家,又喜讀詩書,正大氣象成了她筆端毫間的主節(jié)奏。對她的書法更需要探求其精神,依書識人懷念品質。秋瑾與吳芝瑛為好友,倆人都工書法,又能卓然成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