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鮮說三國23|劉禪:本是最純潔的一張白紙······

 鮮說故事 2023-06-17 發(fā)布于四川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

您現(xiàn)在收看的是《歷史名人專欄》-鮮說三國。

一起領(lǐng)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余韻。

四月二十三日,劍閣,翠云廊。

“翠云莽莽,古柏蒼蒼,好一個幽靜的所在?!眴T外贊嘆不已。

書生接過話茬,“別看皇柏大道現(xiàn)在幽靜,它也曾熱鬧過,三國時可是直通蜀漢首都,這條通衢大道維系了后主劉禪四十二年的天子之位呢?!?/p>

道士撓了撓腦袋,“秀才,我一直挺納悶的,對劉禪的評論,總是兩個極端。批評的人說他愚蠢透頂,不可救藥維護的人說他說他大智若愚,韜光養(yǎng)晦。劉禪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吶?”

書生輕搖折扇,“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現(xiàn)在的人吶,總是想搞個大新聞,純粹為反對而反對,為維護而維護,這樣極端,很不好。

劉禪其人,說句實話,別想那么多,說白了,就是個一般人。套用陳壽高大上的評語,素絲無常,唯所染之。劉禪就是三國最純凈的一張白紙,你想怎么畫就怎么畫。

做了四十二年皇帝,開頭十二年,一切諸葛亮說了算,祭由寡人,政由丞相。阿斗簡直就是傳統(tǒng)文人理想的明君,類似于傳統(tǒng)評話中,對軍師或者宰相言聽計從的老實而無用之人。”

員外搖了搖團扇,“有人說,劉禪其實內(nèi)心反感厭惡諸葛亮,所以不給武侯立廟?”

書生啪的一聲收起折扇,“這就是典型的胡說八道了!

當時給諸葛亮立廟確實有爭議。諸葛亮的人格魅力超群,深受百姓愛戴,在他去世的消息到達之時,各地的老百姓自動為他戴孝,戴了很久。

咱們川北這個地方,以前很多老年人都頭纏白布。問起原因,都說祖先為諸葛亮戴孝戴久了,纏白布纏成習慣,不纏就會頭部受涼,因此而永遠纏下去,子孫相沿,直到九十年代我還見到不少。

中國人喜歡拜神,但我們拜的神是什么?聰明、正直,而一者也,超過普通人的人。諸葛亮死后成了人民所拜的神,自是極為應該。

當時,各地的老百姓,都要求給諸葛亮建筑一個廟。后主朝中官僚,認為這不合于禮秩,漢朝沒有給大臣立廟的先例,當然要爭論一番,主流意見是大臣最多只能配享太廟,而不能單獨立廟。

何況,一開始的上書要求在成都立廟,成都啊,成都只能有一個廟,那就是昭烈皇帝劉備的廟,給諸葛亮再一個廟,幾個意思?

朝中官僚當然不敢做主,以不符合禮制拒絕也完全合理合法。換做感情淡漠的主,早就疑心大臣們是借機向皇權(quán)發(fā)難,免不了一番腥風血雨了。

劉禪畢竟戀舊,考慮到諸葛亮功勞極大,感情深厚,選了一個折衷的辦法:不在成都立廟,而在沔陽,就是漢中的沔水之陽,諸葛亮墳墓的附近立一個廟。

大臣立廟,于漢一朝,絕無僅有。蕭何張良,云臺二十八將,都沒有這個待遇,諸葛亮身后尊榮超過了四百年大漢的全部大臣。

當時也不是沒人說諸葛亮壞話,諸葛亮剛剛?cè)ナ溃嬷菁賳T,犍為太守李邈覺得有機可乘,上書給劉禪說: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沒,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

意思就是諸葛亮仗著精兵強將在身邊,時常露出虎視狼顧的表情,使其他大臣都感到危險害怕。

李邈是個投機分子,覺得皇帝肯定不喜歡權(quán)臣,本以為權(quán)臣已死,落井下石,可討劉禪歡心。孰料馬屁拍到馬蹄子上,劉禪見李邈詆毀諸葛亮,勃然大怒,他不能容忍相父身后令名有污,罕見地發(fā)飆,將李邈處以死刑。

當時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年方八歲,成年后,劉禪大力提拔,還把女兒嫁給了諸葛瞻,可見后主心中武侯位置一直很高。”

道士撫掌稱贊,“劉禪厚道,庸人有厚福,宜其所報。

書生折扇再次換換展開,“阿斗對諸葛亮信賴,對其指定的后任者同樣倚重。畢竟諸葛武侯獨一無二,劉禪眼中沒人可以和諸葛亮相提并論,遂廢了丞相一職。

而武侯的四位繼承人,用他們跌宕起伏的命運,為蜀漢政權(quán)后諸葛時代的三十年撐起了一片天空。諸葛亮身前,對繼承人做了四個方向的培養(yǎng):蔣琬行政、費祎外交、董允監(jiān)察、姜維軍事。

諸葛亮身后,他們也不負所望,分別代表了諸葛亮四位一體的最高水準:蔣琬正直、費祎聰明、董允勤勉、姜維堅持。

員外點了點頭,“蜀漢后諸葛時代的三十年,一向最被人忽視,今天倒要聽你好好講一講?!?/p>

書生輕搖折扇,“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不能割裂嘛,后三十年,還是得從前三十年說起。

聽我慢慢道來:蔣琬,字公琰,荊州零陵湘鄉(xiāng),今天湖南省湘鄉(xiāng)縣人。二十歲左右就因為顏值爆表,才華出眾而走紅。

赤壁之戰(zhàn)后的公元209年,劉備攻占了荊州的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蔣琬前去求職,通過面試進入了左將軍劉備的幕府,做了了一名光榮的基層公務(wù)員,州書佐。

公元211年,劉備入川,蔣琬隨軍。公元214年,益州牧劉璋向劉備投降,蔣琬水漲船高,做了廣都縣縣長,就是今天的成都雙流縣。

注意,縣長,不是縣令,根據(jù)秦漢官制,人口超過一萬戶的大縣領(lǐng)導稱縣令,不足一萬戶的小縣領(lǐng)導稱縣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成都還流行一句話,金溫江銀郫縣,叫花子住在雙流縣,一千八百年前的廣都縣,估計也不是肥差。

蔣琬懷才不遇,自暴自棄之下,他開始借酒澆愁,結(jié)果因為上班時間酗酒,被視察工作的劉備抓了現(xiàn)行。劉備當然大發(fā)脾氣,準備對蔣琬嚴加懲處。

然而,奇跡出現(xiàn)了,諸葛亮勸劉備說:蔣琬是國家棟梁之才啊,可不是治理方圓百里小縣城的人物,他一心撲在人民的安居樂業(yè)上,不做表面功夫,還請對他刷新認識。

劉備既需要維護程序正義,又要給諸葛亮面子,于是對蔣琬不打不罵,也沒貼上永不敘用的標簽,只把他免職了事。很快,諸葛亮就安排蔣琬起復,并升任縣令。

蔣琬上班時間喝酒的往事,在《三國演義》中被挪到了龐統(tǒng)的身上,使得蔣琬的形象更加單薄。

公元219年,劉備稱漢中王,蔣琬調(diào)入中央出任尚書郎,作為后備干部。

公元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開府治事,選拔自己的屬官,提拔蔣琬出任東曹掾,沒多久又提拔他擔任參軍。

公元227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長史張裔與蔣琬留下來主持丞相府日常工作。

公元230年,張裔去世,蔣琬不僅接替了長史的職務(wù),還加封為撫軍將軍的榮譽稱號。諸葛亮五次北伐,都有蔣琬在后方默默地提供后勤保障的身影。

諸葛亮常公開說:蔣琬,又忠誠又有節(jié)操,是個能和我一起輔佐皇上的人。還秘密地上書劉禪說:我要是不在了,國家大事可以托付給蔣琬。

員外摸了摸下巴,“看來,蔣琬是諸葛武侯精心保護的心腹,一手提拔的嫡系。諸葛亮去世以后,不知作為接班人的蔣琬能否得到劉禪的信任?”

書生笑了笑,“蔣琬不接著接班,先簡介一下另外幾位。費祎年幼喪父,依靠堂叔費伯仁度日。

費伯仁與益州牧劉璋是姑表兄弟,劉璋派人接他,費伯仁就帶著費祎一起去蜀地求學,本想著背靠大樹好乘涼,沒想到剛到益州,劉備頂替了劉璋的益州牧。

指望不上關(guān)系的費祎只好自己努力,憑借學問與掌中中郎將,也就是內(nèi)務(wù)總管董和之子董允齊名,混成了鐵哥們兒。兩個都是青年才俊,本來,董和認為他倆優(yōu)劣難分。

有一次,董允與費祎同往參加許靖之子的葬禮,董和給了他們一輛簡陋的車駕,董允覺得恥辱,因此神色不安,但費祎卻安然自若,可見費祎的心理素質(zhì)確實相當過硬。董和知道后,覺得自己兒子董允比不上費祎。

其實董允也不賴,后來子承父業(yè)并更上一次樓,掌管禁軍、監(jiān)督皇帝。董允任內(nèi),劉禪的嬪妃規(guī)模被嚴格控制在十二人以內(nèi),劉禪寵信的宦官黃皓也被壓制得老老實實。人們將董允與諸葛亮、蔣琬、費祎并稱為蜀漢四相。

公元225年,諸葛亮南征還朝,文武百官數(shù)十里相迎。這些官員中的大部分都比費祎年齡大、職位高,諸葛亮卻唯獨讓費祎上他的車,與他談笑風生。從此眾人無不對費祎刮目相看。

很快,費祎被任命為昭信校尉,出使東吳。孫權(quán)設(shè)宴招待,先告訴群臣:“一會兒費祎來了,你們就埋頭吃喝,不用搭理他?!钡鹊劫M祎上殿,孫權(quán)放下筷子表示歡迎歡迎,大臣們遵照命令頭也不抬只顧著甩腮幫子。

費祎也是真不客氣,他一邊吃大餅一邊嘲弄道:有鳳凰飛翔而來,麒麟懂得吐哺停食,奈何驢騾無知,只是伏食如故。

孫權(quán)畢生摯友諸葛瑾之子、諸葛亮之侄諸葛恪年輕氣盛,當即回擊道:我們種植梧桐,本欲等待鳳凰,現(xiàn)下一些甚么燕雀,竟也自稱來翔?我們何不彈而射之,讓它返回故鄉(xiāng)!

費祎一聽,放下大餅,要紙筆作了一篇以麥子為主題的賦,諸葛恪又針鋒相對,作了一篇關(guān)于磨盤磨麥子的賦,寫完兩人感到情投意合,互相稱善。

由于費祎言辭得當,既不給蜀國丟臉又善于恭維孫權(quán)和諸葛恪,孫權(quán)表示非常欣賞,夸他能當大官兒,又送他寶刀又舍不得他走。費祎回國后,升任侍中。

公元227年,諸葛亮任命費祎為相府參軍,常派他出使吳國。對蔣琬,諸葛亮重點培養(yǎng)他的行政水平,對費祎則是重點培養(yǎng)他的外交才能。

公元230年,他出任中護軍,不久又轉(zhuǎn)任司馬。當時魏延和楊儀水火不容,和這二人關(guān)系都很好的只有費祎一人,費祎就每次開會都坐在他們中間,把他們隔開、勸架、開導。”

員外捏著肥厚的下巴,“費祎確實會做人,八面玲瓏。對領(lǐng)導,他既是劉禪的班底,又是諸葛亮培養(yǎng)的干部。對同事,無論是蔣琬、董允,還是魏延、楊儀他都能吃得開。對外,孫權(quán)瞅他順眼,諸葛恪和他情投意合?!?/p>

書生點了點頭,“八面玲瓏的費祎,即將改變很多人的命運。公元234年,蔣琬、董允在成都。

諸葛亮在五丈原病危,與楊儀、費祎、姜維三人交待后事:楊儀先行,魏延斷后,姜維率軍在中間隔開,如果魏延不聽命令,就丟下他不用管。

諸葛亮溘然長逝,北伐軍中論資排輩,由楊儀主持工作。楊儀派費祎去試探魏延,魏延對費祎說:丞相雖亡,我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服喪還都入葬,我自當率領(lǐng)諸軍擊賊,豈何以一人之死,而廢天下之事呢?而且我魏延是什么人,會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后將嗎!還找費祎一起聯(lián)名,通告全軍。

費祎見勢不妙,忽悠魏延:好,我這就回去,替您做楊儀的思想工作。楊儀一個文官,不懂軍事,如今這形勢哪敢不聽您的話呢?然后騎上馬一路狂奔,回到大營告訴楊儀。楊儀當即拍板,撇下魏延回成都。

魏延得到自己被撇下的消息,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費祎耍了。他知道自己手下兵少不能硬拼,于是繞到楊儀大軍之前,燒毀棧道,上書劉禪告楊儀謀反。而楊儀告魏延謀反的奏章,也同一時間送到。

劉禪問蔣琬董允怎么看,兩人都保舉楊儀,懷疑魏延。得不到朝廷支持,魏延本就不多的部下臨陣倒戈,只好帶著兒子和幾個鐵桿兒逃亡漢中。

楊儀派馬岱追擊,將魏延斬殺之后,又把魏延所有親屬全部殺光,其處置過于殘忍,欠朝野一個交代,他卻自我感覺良好。

部隊回到成都,已經(jīng)升為尚書令,接手國事的蔣琬給魏延事變定性:魏延從來沒想過投降魏國,他只是對楊儀有意見,不能說他是叛徒。這等于當眾抽了楊儀一個耳光,楊儀被剝奪一切權(quán)利,只授予后軍師的閑職。

姜維加官進爵,封為右監(jiān)軍、輔漢將軍、平襄侯,統(tǒng)領(lǐng)軍隊。至于費祎,則從司馬調(diào)任中軍師。

劉禪一方面給蔣琬加封為大將軍、益州刺史、錄尚書事。另一方面,他宣布永遠撤銷丞相這一職位,也沒有授予蔣琬開府的權(quán)利,自攝國事。蔣琬必須去皇宮上班,而不能選拔自己的屬官在官邸里辦公?!?/p>

員外搖起了團扇,“蔣琬這個接班人不好當啊!”

書生輕輕頷首表示贊同,“蔣琬這時的處境很尷尬,他沒有諸葛亮的權(quán)柄,卻要干諸葛亮的工作。

諸葛亮一死,當時蜀漢朝野都感到天塌地陷,所有人都在看他如何應對?蔣琬如果愁眉苦臉,就會導致更加人心惶惶。如果喜笑顏開,大家就會說他沒良心,這才是標準的哭笑不得。

蔣琬只好每天都嚴格控制著自己的表情,看上去永遠是無喜無悲,這才穩(wěn)定了局勢,贏得了多數(shù)人的肯定。

公元235年,賦閑在家的楊儀怎么想怎么窩囊,他逮誰跟誰發(fā)牢騷,大伙兒都躲得遠遠兒的,唯有費祎主動去他家送溫暖。

在費祎的親切關(guān)懷下,楊儀越訴苦越覺得苦,終于說出了最有分量的一句氣話:當初我要是帶著大軍投奔魏國,怎么會像今天這么落寞??!費祎要的就是這個,連夜密奏打小報告。

劉禪大怒,將楊儀流放到邊遠地區(qū)。楊儀氣得要吐血,一再給劉禪寫信,言辭甚為激烈,信里面估計少不了罵費祎賣友求榮。朝廷更不爽了,打算直接讓他當階下囚,悲憤的楊儀在絕望中自殺。檢舉楊儀之后,費祎升任尚書令?!?/p>

道士搖頭撇嘴,“費祎不是好人,誰跟他做朋友誰倒霉!”

書生苦笑一聲,“偏偏他手腕高明,很會籠絡(luò)人心,連蔣琬都漸漸讓著他。

公元238年,劉禪加封蔣琬為大司馬、開府治事,授予蔣琬和當年諸葛亮一樣的權(quán)力。得到了權(quán)力,穩(wěn)定了人心的蔣琬,終于可以放開手腳大干一場。

蔣琬將政務(wù)交給費祎,親自率領(lǐng)蜀國主力部隊駐扎在漢中,提升姜維為司馬,令姜維多次率領(lǐng)少量部隊攻魏,既是為了擺出進攻姿態(tài),也是為了試探虛實,而魏國依然采取守勢。

公元243年,經(jīng)過了六年的總結(jié),蔣琬提出:諸葛丞相生前五次北伐,可北邊道路太過崎嶇難行,不如換個思路,改為東征。沿漢水順江而下,聯(lián)合吳國,一起攻打三國交界的魏國上庸郡。

這一計劃遭到了大部分朝臣反對,水路進攻方便是方便,可要是攻不下上庸,想撤兵可就難了。他們推選費祎和姜維去勸說蔣琬,到了漢中,費祎馬上表示堅決擁護大司馬的領(lǐng)導,姜維則保留意見。

蔣琬和費祎商量出一個折中方案:姜維升任鎮(zhèn)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從北路進軍,聯(lián)合羌族的人馬。蔣琬則駐扎在涪縣,今天的重慶涪陵,那里水路發(fā)達,方便從東路出兵,萬一魏國從東北打過來,也來得及馳援。費祎升任大將軍、錄尚書事,確立了蔣琬費祎二元領(lǐng)導體制。

公元244年,蔣琬將主力部隊駐扎在涪縣。十年來相安無事,沒想到這一年卻兵連禍結(jié):南蠻又反了,吳國再次在吳蜀邊境增兵,魏國大將軍曹爽親率二十萬大軍入侵漢中,而漢中蜀軍被抽調(diào)得只剩下三萬人。

蔣琬身體本就不好,這一下病勢更加沉重,他將益州刺史的職位讓給費祎,費祎的實際權(quán)力已經(jīng)超過了蔣琬。漢中守將是曾在街亭之戰(zhàn)中表現(xiàn)搶眼的王平,他利用漢中的險要地理環(huán)境,盡可能多布置幾道防線,拖延時間等待援軍。

費祎抓緊時間,正要率領(lǐng)援軍從成都出發(fā)時,發(fā)生了非常奇怪的一幕:以口出狂言、荒唐不羈而聞名,一生被免職多次,卻因為是知名學者,又是劉禪做太子時的東宮總管,一再被啟用后,死性不改的糟老頭子,七十九歲的光祿大夫來敏找到費祎,非要和他下圍棋!

在這三軍整裝待發(fā),火燒眉毛的時刻,任何一個正常的總司令,恐怕都不會答應這種扯淡的要求。然而,很會做人的費祎不是一般人,他居然答應了。

眾所周知,下圍棋本來就很耗時間,老年人下棋又格外慢,費祎不慌不忙,不瘟不火,不顧部下多次請示、催促,楞是陪著這個糟老頭子下完了這盤棋。老頭子很滿意,說我就是來試試,看你能不能坐得住架?小子,真有你的,這次出征一定能成功。

要說這費祎也真有兩把刷子,他耽誤了寶貴的幾個時辰,不僅及時趕到了漢中,而且還繞到魏軍身后,截斷了曹爽的后路。魏軍損失了幾萬人,才逃了回去。費祎立此大功,受封為成鄉(xiāng)侯,這段故事也就被傳為費祎氣度從容的佳話。

員外哼了一聲,“費祎倒是氣度從容。那些站好了隊伍,整裝待發(fā)的將士,卻因為統(tǒng)帥莫名其妙,要陪一個老頭子下棋而形同罰站幾個小時。

等到統(tǒng)帥下完棋,又不得不格外拼命趕路!將士們作何感受,難道心里面就沒有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費文偉,你可真是會做人??!”

書生打了個哈哈,“不管怎么說,費祎都成為了曹爽伐蜀的最大受益者,他的權(quán)力、威望都超過了蔣琬。

公元246年,蔣琬去世,追謚為恭侯,東征計劃隨著蔣琬的去世而被永遠擱置。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引發(fā)一千八百年的熱烈討論,蔣琬的東征計劃,卻和他本人一樣很少被人們提起。

蔣琬不惜消耗本就不多的國力大量打造戰(zhàn)船,并一再讓出權(quán)力換取費祎的支持,耗盡畢生心血,就因為蔣琬的積勞成疾、費祎的陽奉陰違、姜維的不理解被永遠擱置了。蔣琬的戰(zhàn)略策劃,名副其實,付諸東流,一語雙關(guān)。

蔣琬的主動讓權(quán),在漢末三國絕無僅有,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極為罕見。他寬容而又不失真性情,無論是作為領(lǐng)導、下屬、還是同事都是無可挑剔。

蔣琬沒有前任的驚才絕艷,卻繼承了前任偉大的人格并發(fā)揚光大。蔣琬剛?cè)ナ溃瑒⒍U就下詔,不再設(shè)立大司馬,一如當年諸葛亮去世不再設(shè)立丞相。

許多年以后,一度控制蜀地,眼高于頂、鼻孔看人的鐘會,出于內(nèi)心深處五體投地的尊重,親自前去拜祭的也只有諸葛武侯和蔣恭侯兩人······”

員外沒有那么多愁善感,“這下是費祎登臺亮相的舞臺了?!?/p>

書生點了點頭,“這一年,董允也病逝了,費祎推薦陳祗接替董允的尚書令職務(wù)。陳祗擅于迎合劉禪和黃皓黃公公,深得劉禪的歡心,黃公公則開始干預朝政。

當然,這對很會做人的費祎來說也沒什么。他下令在全國大赦,大司農(nóng)孟光說他閑著沒事兒,突然大赦是收買人心、姑息養(yǎng)奸。費祎無法反駁,孟光的前途也就此止步。姜維在這一年正忙著應對少數(shù)族群的叛亂,他恩威并施,迅速平定。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wèi)將軍,與大將軍費祎共錄尚書事,主持朝政。姜維要出兵北伐,費祎沒說不行,但是交給姜維的軍隊從不超過一萬人。還勸姜維也不要搞事:我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何況我等?等以后出個天才再說吧。

費祎的心態(tài),好得讓人無話可說。他率領(lǐng)主力部隊去漢中屯田,朝中所有政務(wù)都要送往漢中,經(jīng)他同意才能辦理。而在朝中替他主持工作的自然不是姜維,而是他所器重提拔的尚書令陳祗。

公元250年,姜維再次帶著他那少得可憐的人馬北伐,這一次他聯(lián)合了羌人部落,但依然沒有攻下一寸土地。姜維最大的收獲,是俘虜了一個身世成謎的奇男子郭修

根據(jù)《三國志》的說法,郭修是魏國的中郎將,但裴松之做注解時堅持認為他只是一個老百姓。

公元251年,費祎從漢中返回成都,有算命先生對他說呆在成都不利,費祎就真的離開成都,帶領(lǐng)軍隊去漢壽屯田了。

公元252年,費祎等了六年,望穿秋水的詔書終于下達,劉禪讓他開府治事了!

公元253年,春節(jié)。費祎在漢壽大擺筵席,慶賀這一美好的節(jié)日。一向不怎么愛喝酒的費祎,這一次實在是高興,喝高了,直到被郭修刺殺,還沒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兒,連句遺言都沒來得及說。”

道士張大了嘴巴,有些不敢置信,“費祎就這么死了?這個人吶,可真難說?!?/p>

書生嘆了一口氣,“費祎是蜀漢最復雜的人物,他兩面三刀、賣友求榮、陽奉陰違、溜須拍馬、哄騙蔣琬、壓制姜維,是欺上壓下的代表人物。

但他能力出眾:過目不忘、還能一心多用、可以同時下棋、吃飯、做游戲、招待客人、辦公,并且既不耽誤公務(wù),也能讓客人盡興。

當初董允接替他的尚書令職務(wù),也想學他這么瀟灑,結(jié)果不到十天,就耽擱了一堆事情。董允感嘆:我就納悶了,同樣是國家的尚書令,做官的差距咋就這么大呢?

費祎主政的時代,內(nèi)政方面,人民安居樂業(yè),齊夸他的領(lǐng)導。外交方面,跟吳國更是好得沒話說。軍事上,繞到曹爽大軍身后截斷歸路,也不能不說他神奇。

至于費祎的私生活,更是簡樸得令人難以置信,他的兒子們出門沒有馬車,穿的衣服跟老百姓一樣。他死后,家里連存款都沒有。

費祎不貪財,他所愛的只有權(quán)力。他的人品固然可疑,但他的功績不容抹殺。面對蜀漢的困局,他的對策很實際,也最容易為蜀國多數(shù)人所接受:活在當下。

他的聰明才智,甚至超過了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但有一點要謹記:費祎這樣的人,絕對不適合做朋友。

員外左手扣著下巴,“我覺得費祎之死有蹊蹺,沒那么簡單!”

書生輕輕頷首,“這也是千年未解之謎。刺客郭修當場被殺,至于殺人動機,官方說法是郭修心念故國,不愿成為蜀臣,本想刺殺劉禪,無奈一直沒有機會,于是決定換一個刺殺對象。

還有一種陰謀論說法認為:刺殺和平共處的劉禪、費祎對魏國談不上有什么好處,而費祎死亡,最大的受益者當屬年輕時就喜歡陰養(yǎng)死士姜維。

姜維有機會,并且也只有姜維有能力,把一名死士包裝成被俘的魏國中郎將,讓他長期潛伏,尋找機會刺殺費祎。迄今為止,姜維主使的說法依然無法證實,但也無法證偽。”

員外松開了左手,“權(quán)力斗爭,復雜?。 ?/p>

書生搓了搓手,“蜀漢算好的啦,權(quán)力交接平穩(wěn),內(nèi)部斗爭也相對平和。除了魏延之變以外,大多數(shù)都是點到為止,丟官去職,流放發(fā)配,再嚴重一些,也不過戮及一身,不會牽連太多。

魏吳兩國就不同了,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利,不殺個血流成河誓不罷休。魏國皇帝曹芳被廢、曹髦被殺、曹奐最后禪讓,執(zhí)政官司馬懿祖孫三代,為了篡位無所不用其極。”

道士提起了建議,“那明天就說說司馬懿的事吧······”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