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是“吃貨”大國,沒辦法上下五千多年的美食文化可不是擺設,一種食材N多種做法,幾乎能滿足所有人的味蕾,在國外很少有人吃的動物內臟,在我國鹵煮一下后竟然賣的比肉都貴,比如豬大腸,因此,我國不是幾乎什么都吃,而是幾乎能吃的東西我們總是有辦法讓它變得更好吃。 ![]() 滿漢全席 不過,在“萬物皆可吃”的吃貨眼中也是有“禁忌”的,比如金魚,從古至今,吃金魚的人寥寥無幾,而它也作為一種觀賞魚遠離了人“罪惡”的大嘴,那么,金魚也是魚,為何我們很少吃它呢?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 金魚能吃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必然是肯定的,因為金魚是由野生鯽魚馴化而來的,而鯽魚是許多釣友最喜歡的魚之一,而且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鯽魚湯下奶”的說法和習慣。金魚和鯽魚的關系就像是野豬和家豬,顯然無論是哪一種從吃本身上來說都是沒有問題的。那么,從鯽魚到金魚,它究竟經歷了什么呢? ![]() 金魚如今有超過300個不同的品種,它們形態(tài)、顏色都有著很大的差異,甚至于一些金魚從外觀上看已經完全沒有了鯽魚的影子,比如高頭、水泡等,當然這些金魚都是現(xiàn)代人培育的一些品種,是在原始的金魚基礎上,通過人為的篩選而來的。 從目前的記載來看,金魚最早的出自《山海經》:睢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魚。這句話的意思是睢水從山上發(fā)源之后,向東南流入江水,水里面有許多紅顏色的石頭,同時有一些長著顏色的魚。 ![]() 到了南北朝時期的《述異記》中也有“晉桓沖游廬山,見湖中赤鱗魚,即此魚也”的記載,顯然其中的赤鱗魚就是金魚了。 從這些記載我們看出,金魚早就在自然界中進化出來了,根據《山海經》的記載來看,當時金魚出現(xiàn)的水域底部有許多紅顏色的石頭,所以,最早的金魚出現(xiàn)極有可能是一些鯽魚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進化出了更好的保護色而出現(xiàn)的。 ![]() 被古人發(fā)現(xiàn)以后,這些特別的魚類就被人撈起放到庭院的水池或者水缸中圈養(yǎng)了起來,由于這些金魚是在一起養(yǎng)的,所以在繁殖時,它們產生金色后代的幾率就會大大提高,經過上千年的人工選育,金魚徹底的被固定了下來,并且從我國逐漸的走向了全世界,有了數百個不同的品種。 ![]() 既然金魚是鯽魚,為何我們吃鯽魚卻不吃金魚?魚是我們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在我國生活著804種淡水魚類,其中鯉科占比最大,高達77.2%,而鯉科的魚類幾乎沒有一種逃過了我們的餐桌,包括鯽魚,但是作為鯽魚馴化來的魚,金魚卻沒有被列入食譜中,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我認為與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有關。 ![]() 鯽魚湯 第一:用途。金魚從野外到進入人類的生活,其主因就是它的顏色比較艷麗,適合觀賞,所以它是作為一種觀賞魚進入到人們生活的。這種魚通常人不會把它跟吃聯(lián)系到一起,舉個簡單的例子,金龍和銀龍也是觀賞魚,除了拍段子,很少有人會去吃它們,這就是用途不同,帶來的差異。 ![]() 第二:體型。對于魚,我們似乎不太挑剔,小雜魚可以油炸,大一點的可以紅燒、清蒸,但是對于我們來說金魚卻受到了體型的限制。首先,金魚是由鯽魚馴化而來的,鯽魚在野生環(huán)境其實能長到1.5斤左右,吃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金魚有點特殊,它倒不是長不大,而是在人們的飼養(yǎng)下,它們的死亡率太高,以至于沒有給金魚足夠的生長時間,而且上市面上我們能買到的金魚體型大都比較小。 ![]() 再加上金魚往往是成條買的,如果要吃一頓,要至少買個百八十條才夠,而能買這些金魚的錢,我們能買一條大鯉魚或者草魚了。 而且我們常見的金魚除了體型只能算小雜魚外,它與我們常見的小雜魚麥穗、小翹嘴還有一個本質的區(qū)別,那就是同體型下鱗片更硬更大,這樣處理起來也比較的麻煩,因此,金魚體型較小,單價較高以及難處理,也是我們很少會去吃金魚的主要原因。 ![]() 第三:文化影響。文化能夠影響我們對一些動物的看法,比如燕子和喜鵲,作為一種鳥類自古以來燕子和喜鵲就沒有進入到人的食譜中,按理說它們比其他鳥類更常見,這就是文化的影響,因為燕子和喜鵲都被視為“吉祥”的鳥類。 金魚也是如此,在我國金魚素有“國魚”之稱,金魚金色的外表讓古人將其視為幸運和財富的代名詞,正是因為如此,一些寺院的水池中會養(yǎng)一些金魚,而人們去到寺院都會在水池中投入錢幣祈福。 ![]() 之后,隨著人們的不斷選育,金魚的體色從金色逐漸的向紅色過渡,而紅色自古以來就是喜慶的代表,所以受這些文化的影響,金魚不僅是作為一種觀賞魚,更是被人們視為“幸運和財富”的象征,面對如此多的“頭銜”,顯然人是不會把金魚跟吃魚聯(lián)系到一起的。 ![]() 寫在最后金魚是鯽魚在特點環(huán)境下基因突變形成的,之后被人飼養(yǎng),進而人工選育,它起源于我國,更是在我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受文化、體型等因素的影響,人們吃魚,但卻對金魚敬而遠之。 當然,在入侵物種猖狂猖狂的今天,國人敬而遠之的已經不止是金魚了,比如清道夫(學名豹紋脂身鲇),它已經從人的魚缸中跑到了許多水體中(放生所致),但是人們也不會吃它,畢竟它除了長相有些讓人沒有食欲外,全身硬骨較多,肉少且腥也是一個關鍵的因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