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目格石, 壽山石的一種,產(chǎn)在都成坑山坳中,有洞產(chǎn)和掘性兩種,與尼姑樓坑洞相去不遠(yuǎn),以產(chǎn)地命名,多為零散塊狀獨石,靠挖掘而得。洞產(chǎn)鹿目石,多黃、紅相間,亦有石皮,質(zhì)地透明,但肌理有黑點和粉黃點相雜其間。掘性鹿目格石,系久埋于砂土中的塊形獨石,質(zhì)地較通靈溫潤,石表有黃或枇杷黃的微透明石皮,肌理則為濃黃,偶有牛毛狀紋,但肌理不具有 蘿卜紋,俗稱鹿目田石。唯黃中多泛塊狀紅暈,質(zhì)遜于田石。
野菊圖 陳祖震作 鹿目石章 陳子奮在《壽山石小志》中有記載:“鹿目格產(chǎn)自杜陵坑附近之土內(nèi),為塊狀掘性石。黃而濃者,鮮艷若枇杷,暗則作紅醬如年糕。通靈細(xì)潤者,近似田黃,但無蘿卜紋,且黃中泛紅,名鹿目黃,又號鹿目田,其價值亦不減於田黃。” 《壽山石考》曰:水月鏡花,別有妙趣。意指鹿目格類似田黃石,如鏡中花水中月,別有一番妙趣。
赤靈芝圖 鹿目田章 鹿目產(chǎn)于杜陵坑西邊山坳中,有洞產(chǎn)及掘自砂土層中的掘性獨石二種,多為零散塊狀獨石,靠挖掘而得。 鹿目是杜陵坑的余脈,因此鹿目有杜陵坑的紋理特征。如上圖,赤靈芝圖,就是經(jīng)典的杜陵坑的色澤。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的鹿目石象馬背。但鹿目石自成一脈,既不是掘性杜陵,也不是掘性馬背。 洞產(chǎn)鹿目格多為黃色及紅色或紅黃交雜,肌里常雜色點。掘性鹿目格系久埋于砂土中的塊形獨石,以黃色居多,紅色較少,掘性鹿目格中質(zhì)優(yōu)通靈者稱“鹿目田”。
鹿目格方章 鹿目石中有一神品:鴿眼砂鹿目 毛奇齡《后觀石錄》謂其“通體荔紅色,而諦視其中,如白水濾丹砂,水砂分明,粼粼可愛,一云'鵓鴿眼’,白中有丹砂,銖銖粒粒,透白而出,故名'鴿眼砂’,舊錄亦以此為神品”。 鴿眼砂鹿目確是神品,筆者玩石三十年只見過一件。此件為霜天曉角主人曉龍擁有,后來被一個藏家買走了。毛奇齡描述為白水濾丹砂。這個白水其實是透明的白皮。鹿目的石頭在土里精華久了,形成了透明的白皮包裹全身,就跟銀包金田黃一樣。白皮里面是丹砂,一粒粒的,非常密集。最神奇的是在丹砂之中,有一個圓形的瞳孔,在瞳孔的中間有一個黑色的睛點。 這才是真正的鴿眼砂鹿目。但因為鴿眼砂鹿目太出名了,以致于有的玩家誤將丹砂就作為鴿眼砂。二者相差甚遠(yuǎn)。 辨別鹿目先看皮色。鹿目的皮有枇杷黃和蟹青色。如果石頭玩的年長石友或許會見過一種民國時期出產(chǎn)的蟹青鹿目,通體都是蟹青色?,F(xiàn)在看到的鹿目是黃為主。枇杷黃,黃如枇杷,鮮艷,濃郁,黃中往往透青點或青塊。如果是石頭玩的年長石友或許會見過一種民國時期出產(chǎn)的蟹青鹿目。皮如蟹殼的青色。 鹿目的紅也是很經(jīng)典,它是荔皮紅。陳子奮稱暗則作紅醬如年糕。講的也是這種色澤。
鹿目田素章 鹿目的黃是枇杷黃,色澤雖然有濃淡變化,但都脫離不了枇杷黃色。
鹿目田方章 通體荔紅色,而諦視其中,如白水濾丹砂,水砂分明,粼粼可愛,一云'鵓鴿眼’,白中有丹砂,銖銖粒粒,透白而出,故名'鴿眼砂’,舊錄亦以此為神品”。 -----《后觀石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