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廢話隊長 第4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上,許鞍華導演的紀錄片新作《詩》贏得一致好評,以首映開分9.0為本屆電影節(jié)拉開序幕。 影片《詩》在Ann的影像序列中占有比較特殊的位置,尤其是考慮到其近作《第一爐香》口碑票房雙雙折戟沉沙的前情,再拍攝這樣看起來平淡如水,成本難以回收的紀錄片作品,頗有點任性施為的意味。
據(jù)Ann在首映場的交流中透露,影片《詩》的制作實是她的多年夙愿,尤其在看過《他們在島嶼寫作》和《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后,自己的創(chuàng)作愿景變得更加清晰?;蛘哒f,《海水》亮眼的票房成績也從側(cè)面提振了她的信心。 對于已經(jīng)76歲的許鞍華來說,影片《詩》的出現(xiàn)更像是她創(chuàng)作本心的一次回歸。而2020年面世的《第一爐香》放到許鞍華自身的創(chuàng)作維度來看,屬于那種“為老板拍的電影”,因為有著走向院線和面對市場檢閱的壓力,難免會產(chǎn)生諸多桎梏。 影片《詩》則不同,這是許鞍華多年來心之所系的作品,很自然地帶入了許多除卻商業(yè)考量外的思考,這也是她自己堅持出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這部《詩》不僅僅是關(guān)于這個時代的詩人們的紀錄片,也是許鞍華近年來的心境寫照。 很多熟識許鞍華的影迷朋友們都知道,她曾是在香港本土完成的文學碩士學業(yè),而后赴英進修電影專業(yè)。念文學時,她主修詩歌,直到以導演身份出道后,她仍舊與香港的新派詩人們保持著密切交往?!对姟繁闶且源藶橛桑瑢⒍辔辉娙说纳钴壽E、天賦才情編織于一體。在其中,我們還看到了已故作家西西生前念誦詩歌《舊啟德機場》的珍貴素材。 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曾有言:“詩意即翻譯過程中失去的東西?!保≒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那么,影像介質(zhì)該如何轉(zhuǎn)錄并秉承詩的真義呢? 影片《詩》的開頭,Ann采用的方法是詞句鋪排。除西西誦讀自己的作品外,還有飲江、淮遠、馬若等人的詩作,在幽藍色背景中交替滾動,隨后則是與幾位詩人的對談。 關(guān)于“創(chuàng)作靈感”這一最為神秘的命題,Ann將之前置,并把討論的篇幅縮短,縮至一個魅影的身位,保留其難以言表的深層的氣質(zhì)。這種內(nèi)容上的取舍,同樣傳達出Ann的興味所在。這部電影終究不是一場針對詩歌理論而開展的“華山論劍”,它更是關(guān)乎切實的生活,流動的思緒。 兩位詩人的日常片段成為影片軀干——黃燦然與廖偉棠。一方面他們是許鞍華導演多年的好友,彼此都知根知底,能更為自如地交流;另一方面,他們身上都有著重要的身份標簽。 巧妙的是,他們的狀態(tài)似乎構(gòu)成一組工整的對仗關(guān)系。黃燦然在影片中幾度宣稱,詩人應該自覺地放棄物質(zhì)財富,以換取靈魂自由,所謂“努力不賺錢”的理論逗得Ann哈哈大笑。因為負擔不起在港的開銷成本,他赴往深圳安家,卻又因割舍不下故土的羈絆而多次在兩地間穿行。他面對鏡頭坦言,自己所作最好的詩歌都根植于香港的土壤。 與之相對,受疫情影響的廖偉棠,只能待在臺灣家中,平時忙著線上講學和評審,同時還要照料兒子的起居。在課堂上,他引用保羅·策蘭的《一片葉子》致敬貝爾托特·布萊希特的《致后代》,富有哲思地剖析著公眾話語權(quán)的傾斜與暴力。 這算是什么時代 /當一次談話 /幾乎就是犯罪 /因為它包含 /如此多說過的?——保羅·策蘭《一片葉子》,黃燦然譯 除卻詩人身份,廖偉棠也是一名攝影師,他會帶著相機走上巷尾街頭,記錄這個時代的萬千變幻。在攝影檔案中,我們看到很多他與大陸藝術(shù)家的聯(lián)動,比如早年的賈樟柯、梁龍,都曾出現(xiàn)在他拍攝的照片當中。 他在《詩》中侃侃而談自己近年來的內(nèi)心感受。而這些記憶與感悟,也是Ann決定拍攝影片的重要原因。身為采訪者的她狡猾而可愛,可以看出,哪怕處于前期的拍攝階段,她也已經(jīng)具備清晰的腳本思維,用帶有預設性的問題來引導詩人沒人能進行輸出,傾聽這些生活在陽春白雪中的藝術(shù)家對時代的思索。 影片中最為驚艷的部分,莫過于Ann對于詩句的動人演繹。黃燦然的《在茶餐廳里》,寫的本是一個平凡的中年男人照顧小孩吃飯的瞬間,經(jīng)由Ann特意邀請來幾位演員的詮釋,而變得生機勃勃,化作夾在在紀錄片篇幅里的一出靈動的迷你劇場。 Ann選用低光敏度的膠片質(zhì)感,將詩歌轉(zhuǎn)錄成影像,鏡頭取特寫畫面,游離在演員們的身體和一旁觀望的黃燦然之間,反身指代了詩人的在場,實現(xiàn)靈感落地的“昨日重現(xiàn)”。 |
|
|
來自: zhb學習閱覽室 > 《經(jīng)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