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曼羅蘭說: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依舊熱愛生活。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能看清生活真相的人很多,但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卻很少。 生活的真相是什么?是無法逃避的生老病死,是無法剝離的酸甜苦辣,是交織在一起的幸與不幸,是一地雞毛的柴米油鹽,甚至是我們極度討厭卻又不得不忍受的一切。 這樣的生活,怎么從中去感受到美好,怎么去熱愛? 可雙腿癱瘓、一身疾病的史鐵生就做到了,他對這生活投來長久的凝視,然后從人性里看到了神性,從苦難里也看到了恩典,企圖從不幸之中去探索命運(yùn)。 史鐵生的文章《我與地壇》,就是他凝視與思索的一個結(jié)晶。  011990年底,在《上海文學(xué)》擔(dān)任編輯的姚育明,收到一封史鐵生的信,隨信而來的,還有一篇文章。 此時的史鐵生,可以說“全身”都有病,只有腦袋是好的。 姚育明讀完史鐵生的文章,贊嘆不已,直接跑到副主編周介人的辦公室說: 
 周介人一看,也很激動,因為文章真的好,就決定用最快的速度發(fā)出來。 為了能最快發(fā)出,原本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的一篇稿子被取代了,史鐵生的文章,是一篇散文,但周介人想當(dāng)成小說發(fā): 
 在周介人看來,小說地位高于散文,這樣發(fā)對史鐵生并不虧,可是史鐵生不愿意,散文就是散文,不能當(dāng)成小說。 最終,《上海文學(xué)》打了一個擦邊球,還是刊發(fā)了這篇文章,就是《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發(fā)表后,深受讀者喜愛,很多讀者來信說史鐵生的文章,深深打動著他們的靈魂,很多人生不幸的人,也從中找到心靈慰藉,感覺不幸的生活有了力量,有了希望。 還有讀者很激進(jìn),直接宣稱:1991年整個中國文壇沒有文章,只有《我與地壇》立著。 這話未必屬實(shí),但由此可見《我與地壇》的影響力,就連作家韓少功也說: 我以為1991年的小說即使只有他一篇《我與地壇》,也完全可以說是豐年。 《我與地壇》發(fā)表至今,幾十年過去了,依舊是文壇上最美的散文之一,很多熱愛這篇文章的人說,去北京,可以不去長城,可以不去十三陵,但一定會去地壇。 他們?nèi)サ牡貕鞘疯F生的地壇。  02史鐵生與地壇的緣分,開始于他人生最不幸的時候。 那時候,二十歲的史鐵生,在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然癱瘓了,只能坐在輪椅上,失去了“直立行走”這個作為人最基本的特征。 他陽光燦爛的人生里,突然變得陰云密布,史鐵生心里痛苦,不知道怎么辦,出去找工作,又沒人要,他甚至不知道為什么要活著,只想了卻自己的生命。 人生劇變突然發(fā)生,史鐵生心情都苦悶,可想而知。 懷著這苦悶的心情,他搖著輪椅,進(jìn)了地壇。 
 地壇和史鐵生的緣分,就這樣開始了,從那以后的很多年,他都沒有“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 一開始,史鐵生是為了逃避現(xiàn)實(shí)的殘酷,才到地壇去的,他在地壇消磨時間,別人上班,他就去地壇,不是坐著就是躺著,不是看書就是想事情。 他想什么呢? “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guān)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么要出生。” 后來,他終于想明白了: 
 史鐵生想明白了關(guān)于死的事情。 在這之前,突然殘疾,讓他精神絕望,他甚至試過觸電自殺,但沒死成,在這之后,他不會再主動尋死,在和死神斗爭的過程中,他如同英雄,把命運(yùn)交給上帝,把疾病交給醫(yī)生,把快樂留給自己。 曹文軒說: 
 人生是一場磨難,但從磨難中看到恩典,才是真正的英雄所為。  03想明白了關(guān)于出生與死亡的事情,史鐵生決定,要好好活,但是怎么活呢?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一個人要想在這個世間好好生活下去,就需要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在史鐵生的人生中,苦難之門大開,他也無法像健康的人一樣工作生活。 此前,他喜歡田徑,想當(dāng)運(yùn)動員,可是現(xiàn)在,上帝拿走了雙腿的行走能力,運(yùn)動員的夢想破滅了,在廠里畫了一段時間的彩蛋,又不想一輩子就畫彩蛋,恰好,朋友鼓勵他寫作,他就試試。 起初,每天帶著筆和紙到地壇,找一個最不為人打擾的角落,偷偷寫,只要有人走進(jìn),就合上本子,生怕別人看見。 他想寫,又怕寫不成尷尬。 沒想到,他寫成了,漸漸有了名氣,卻又感覺自己被寫作綁架了,成了人質(zhì),整天都在尋找小說,思考什么可以寫。 那時候,他甚至?xí)?dān)心,要是寫不出來怎么辦。 
 他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后來他又想明白了: “只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寫作?;蛘哒f只是因為你還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寫作?!?/span> 后來,他說他主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寫點(diǎn)東西。 確實(shí),后來他寫作都很“業(yè)余”,比如《病隙碎筆》,就是在透析間隙一點(diǎn)一點(diǎn)寫成的。 想明白了死的事情,又想明白了生的事情,寫作之后,他能思考的東西就更加廣闊了,他自己的經(jīng)歷,他自己的殘疾,他自己的想法,都是他思考的對象。 人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因為人間終于有了清醒的人,上帝終于有了對手。  04史鐵生思考的最多的,是命運(yùn)、殘疾和愛情。 在地壇,史鐵生見到了很多人,從很多人的人生經(jīng)歷中,他也漸漸明白了,所謂命運(yùn),就是老天給你什么,你不能拒絕。 他在地壇里,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又一對夫妻每天都牽著手在地壇散步,十五年前,這對夫妻是中年,十五年后,他們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 每天暮色到來,這對夫妻也就來了,繞著地壇轉(zhuǎn)一圈,然后回去,仿佛是被命運(yùn)推著向前的。 他還遇見了一個喜歡唱歌的人,每天,史鐵生就在歌聲中找屬于自己的安靜角落。 一開始,唱“藍(lán)藍(lán)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后來唱“我交了好運(yùn)氣,我交了好運(yùn)氣,我為幸福唱歌曲”。 他們一直沒有說過話,后來有一天,他們說了你好,然后說再見。 唱歌的人走了,史鐵生還在尋找自己的位置,這就是命運(yùn)。 他也遇見了一個運(yùn)動員,希望靠長跑改變命運(yùn),每次在地壇,至少跑兩萬米,可是卻沒有靠跑步改變命運(yùn)。 第一年,他跑了第十五名,可出頭的只有前十。 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可出頭的只有前三。 第三年,他跑了第七名,可出頭的是前六。 第四年,他跑了第三名,可出頭的只有第一。 第五年,他跑了第一,卻只有一張集體照作為紀(jì)念。 他想改變命運(yùn),卻一直被命運(yùn)玩,他絕望了,開口大罵,罵完了,摸摸回家,和史鐵生相互叮囑:“先別去死,再試著活一活看?!?/span> 這就是命運(yùn)。 他遇見的人還很多,有一個漂亮的女孩,可是他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女孩是弱智。 這就是命運(yùn)。 這個世界,苦難與幸福同在,丑陋和美好并存,愚蠢和智慧相互映照。 人間這個巨大的劇場里,人人都是演員,都照著“命運(yùn)”設(shè)置的劇本演戲,而你,絕對不能因此不努力。 這是史鐵生看到的,也是上帝顯現(xiàn)在這個人間的影響。  05思考了很多,史鐵生明白,很多事情不是能思考明白的。 
 他于是就明白,“差別永遠(yuǎn)要有”,上帝永遠(yuǎn)不會錯。 然而,這樣一來,有人好,就一定有人不好,有人美,就一定會照見他人的丑,有人健康,就能映襯出有人的病態(tài)。 好的人,當(dāng)然,無話可說,但不好的人,難免要說命運(yùn)不公。 然而,史鐵生說,“就命運(yùn)而言,休論公道”。 命運(yùn)沒有公道可言,他給你什么,你就要接受什么,他給你殘疾,你只能接受;他要拿走什么,你都不能拒絕,他要拿走健康,你只能聽話。 然后,接受的心態(tài),就決定了人會活成什么樣! 差別雖然是設(shè)定,但人如果不被差別限制,跳出差別,就能坦然。 比如,痛苦之難以忍受,就是因為還有美好存在,丑陋讓人煩惱,就在于美麗令人欣喜。 然而,沒有痛苦,何來美好?沒有丑陋,如何界定美麗? 史鐵生說: 
 對于這一人間劇目,就“不是別的,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span> 人遭遇不幸,抱怨很正常,但更難得的是,去理解不幸之存在的意圖,然后熱愛這不幸的生命,將他活得陽光。 史鐵生做到了。 正如作家姚育明說的:史鐵生超越了自己的痛苦,升華了自己的生命,這個生命在最后不是走向世俗的輪回,而是走向了光明無盡的解脫之境。 史鐵生身體殘疾了,可是他的心,卻活得更健康了,他把殘疾作為思考上帝的對象,他把命運(yùn)當(dāng)成博弈的對手,越活越光明。 他在這形同地獄的人間,找到了天堂的所在。  062018年,史鐵生誕辰67周年時,人們舉行了一場紀(jì)念史鐵生的活動,史鐵生的親朋好友全都在場,還有無數(shù)喜歡史鐵生的人,也在場。 著名的哲學(xué)學(xué)者鄧曉芒拿著精心準(zhǔn)備的關(guān)于史鐵生的哲學(xué)性的講稿,講了兩個多小時,無一人離開。 鄧曉芒說: 
 沒錯,史鐵生是深刻的,他很深刻地從人性里看到神性,從不公之中看到公正,從特殊之中看見尋常,按照世俗的觀點(diǎn),史鐵生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可是他卻將這一生,活得那么“燦爛”。 鄧曉芒感嘆:每個心靈都有殘疾,其實(shí)他比我們更健康。 確實(shí)如此。 史鐵生的代表作《務(wù)虛筆記》出版后,哲學(xué)學(xué)者周國平一讀,贊嘆不已: 
 可是上天還沒打算就這樣放過史鐵生,而是讓他陷入更深的不幸,兩個腎越來越壞,只能靠透析活著,周國平不得不開始擔(dān)心,史鐵生還能不能寫作? 那時候,史鐵生三天透析一次,透析當(dāng)天肯定什么也做不了,透析前一天也不行,三天里,只有一天能稍微有點(diǎn)精神,可是那一點(diǎn)精神,能干什么呢?他還怎么寫作? 然而,史鐵生很快就回應(yīng)了周國平的擔(dān)心,《病隙碎筆》出版了。 周國平一讀,再次表示驚嘆。 他簡直不敢相信,這樣一部充滿智慧的作品,這樣積極的隨筆,竟然是史鐵生在透析間隙里偷時間寫的。 在《病隙碎筆》里,沒有一點(diǎn)抱怨,有的都是積極的對命運(yùn)和殘疾的思考,是對信仰的深思。 周國平說:“他的精神性自我已經(jīng)能夠十分自由地離開肉身,靜觀和俯視塵世的一切?!薄八吹搅诵叛龅恼嫦唷薄岸昧苏嬲男叛觥?/span> 史鐵生死后,高暉說:如果真有天堂,他一定是去了那個地方。 天堂在哪里呢?就在人的心里。 史鐵生的心里,已經(jīng)看見了天堂!  07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一個大劇場,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都劇本,但是開演之前,劇本好壞,我們并不知道。 有人開場大好,卻在中途開始大轉(zhuǎn)折,一落千丈,跌進(jìn)谷底。 有人開始時很不幸,可是慢慢就變好了。 這就是命運(yùn)。 面對命運(yùn),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不是自悲自嘆,而是用最積極的心態(tài),去活好我們所能擁有的每一天,去熱愛我們所能擁有的生活,無論他是怎樣的,只要我們能在當(dāng)中投入熱愛,我們就一定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東西。 當(dāng)然,我們還需要去思考,去變得智慧,因為一顆智慧的心靈,能帶著我們超越現(xiàn)實(shí),活得更加超然。 文|不有趣靈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