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值秋分 韓連興 一城絮 孟繁英 豐收的喜悅 楊梅良

郵票歷史上的今天(9月25日)
周祝耕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王喜平
又到“八月十八”了,是觀“錢塘江大潮”的正日子。蘇軾寫詩贊美說,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由于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離心作用關系,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從而形成了錢塘江潮水“倒灌”的景觀 ,江水澎湃,波濤洶涌,勢不可擋。人們稱之為“錢塘江大潮”。原以為每年就一次大潮,其實不然,小潮一天兩次;而每年的“八月十八”則是最大的”潮汐”了。據(jù)說早在唐宋時期,人們就已經(jīng)觀潮了,那時的杭州城萬人空巷。錢塘江大潮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表現(xiàn)”,即在大缺口看“碰頭潮”;在鹽官鎮(zhèn)看”一線潮”;在老鹽倉看“回頭潮”。有的年輕人駕著轎車,在堤壩上一路追趕,叫作“一潮三看”。另外,觀看潮汐的時間像天氣預報那樣準確 ,公園都廣而告之。我曾經(jīng)在海寧鹽官鎮(zhèn)看過“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準確的時間是當天下午1點零五分,大潮像天上的水由遠及近呼嘯而來,心潮和大潮共鳴,真是很壯觀。那“一線潮”就像儀仗隊的士兵似的,整齊劃一 ,齊步推進,真像長長的“一條白練”。尤其大潮撞上“丁字壩”,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引起萬千觀眾的狂叫歡呼!能和“錢塘江大潮”媲美的是”人潮”,“一線潮”過后,是人山人海、萬頭攢動的“人潮”開始向公園外涌去… …我還保存著浙江海寧花園酒店的兩個信封,這是當年觀潮的憑證。
中秋節(jié)的團圓 安高學 觀錢江潮有感 汪海清
我生在杭州,長在杭州。七十多年來,我曾去錢塘江觀潮不下五六次。每次觀潮,總有激情和遺憾。大潮來時,激動不已;遇到小潮,垂頭喪氣,無功而返。記得數(shù)年前,我隨浙江省老干部集郵協(xié)會赴浙江海寧參加《錢江潮》郵票首發(fā),記得那天潮水并不大,好在大伙是沖著郵票而去的,對潮水大小,并不在意。一生最為記憶的一次觀潮,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記憶特別深切,我用五言詩作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