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友誼公式。 這個公式是我前幾天看劉軒的書《停止你的精神內(nèi)耗:先完成,再完美》看到的。 友誼公式主要有四個要素組成: 友誼公式=彼此之間的距離+接觸的頻率+相處的時間長度+互動的強度。 下面我們來一一拆解。拆解完畢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不僅我們身邊的友誼好像確實如此,而且連老師與學(xué)生之間的師生關(guān)系也是同樣使用。又或者說,適用于大部分的關(guān)系。 第一個要素:彼此之間的距離。 距離產(chǎn)生美,但是很多時候,距離產(chǎn)生的還是距離。 很多友誼的疏遠(yuǎn),往往是從距離開始的。最好的友誼,往往是隨時可以“呼朋喚友”,朋友之間是可以常常見面的。 我們回想,在學(xué)生時代,會有很多要好的朋友,但是后來畢業(yè)了,不在同一個地方了,隨之聯(lián)系減少,關(guān)系也就慢慢淡了。 去年我工作調(diào)動,開始很不適應(yīng),一個原因,這邊幾乎沒有朋友,不似像原來在蓮都,想見誰,約一下,同城的,馬上可以見面。 第二個要素:接觸的頻率。 這一點正如昨天文章寫的“單純曝光效應(yīng)”:接觸的次數(shù)與好感度是程正比的。 單純只要提升曝光度,就可以讓別人更加喜歡你。 看看友誼是不是這樣,是不是幾個老友會定期聚一聚,而且這一次聚了,肯定要說下一次什么時候再聚。 定期的聚會,就是增加接觸的頻率。當(dāng)然因為距離原因,定期的通話也是在提升接觸頻率。 第三個要素:相處的時間長度。 什么叫做日久見生情。任何的情感離不開時間的積累。 為什么孩子小學(xué)畢業(yè)了,最后一刻,師生都是很不舍的。那是有六年的相處時間。 在原來單位,我有一些感情特別好的同事,有些同事是和一起入校的,那就相處十年了,有些同事和我拼班好多年,一個辦公室一坐就是好幾年。這也是用時間堆積起來的。 第四個要素:互動的強度 互動的方式可以是語言與非語言的。 非語言的方式在強度上更厲害。 書中介紹了幾種非語言的接觸方式。 第一,眼神接觸。 眼神接觸頻率要高,但是不能時長上一定要短。 如果眼神接觸超過一秒,會讓對方不安。 另外聽對方說話,至少七成時間,是要看對方的。 第二,輕輕抬眉毛。 人類學(xué)家發(fā)現(xiàn),快速挑動眉毛,是見到熟人下意識的表現(xiàn)。是在釋放信號:我認(rèn)識你,你好?。?。 怎么用這個技巧。當(dāng)然你與別人有眼神接觸的時候,你只需要把你的眼睛再張大一點,這樣眉毛就會被輕輕抬起。 第三,傾斜你的頭。 微微地傾斜你的頭,也是在表達(dá)善意。 電視劇中,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主角可能在發(fā)表高光講話,下面的配角聽得很專注,而且還很佩服,這個佩服怎么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輕輕斜著頭看著主角。 當(dāng)然幅度一定要小。 第四,微微地笑。 不要大小,只需要幅度較小的微笑即可。 人是很容易辨別出是真笑還是假笑。所以微笑也是常常需要練習(xí)。 怎么練習(xí),一個簡單的方法,對著鏡子,頭腦中去想一些開心的事情,然后把這種感覺帶到微笑之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