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權(quán)??歸原作者 ![]() 老家東溝地,地處東岸和西嶺之間,是一個十畝地左右的開闊地帶,也是我們村舞臺所在地。 戲臺原先在西嶺的正下方,地處東溝地東北角,因窄小狹長,難以適應(yīng)時代發(fā)展需要。舞臺最終建在東邊,左臨池岸,右靠七隊廠房。最初建成的是一個四周圍著石頭的土臺子,只等戲班子一到,里外前后全都用幕布圍起來,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舞臺。 后來,村領(lǐng)導(dǎo)舉全村之力,建成了高六米有余,寬約二十米,里進二十米的大舞臺。舞臺頂部采用鋼體人字駕結(jié)構(gòu),紅磚紅瓦,前書楷體“大舞臺”,氣勢恢宏。后部為二層結(jié)構(gòu),和整個舞臺分離開來,成為獨立的空間。一層為路,左右暢達(dá);二層和大隊部連接起來,免除了來回取物品奔波之苦。設(shè)計精巧,牢固實用,美觀大方。 舞臺的左右后三面,皆有和舞臺門楣之高的檐面,便于搭建幕布。左右兩邊的白墻上,書寫著龍飛鳳舞的戲文,一撇一捺書寫人生,一點一頓勾畫歷史,是我們村的書法圣手——尊敬的王老師,在舞臺建成之初,巧妙設(shè)計,一揮而就。 唱戲和集會一般是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家鄉(xiāng)原來只唱大戲,卻一直沒有集會的日子。直到新千年來臨后的二零零五年,才把臘月初四定為集會之日。 唱戲一般是在冬天,地里的農(nóng)活到此而停,一年的農(nóng)人到此而閑。于是,便在心里勾畫著一臺大戲,以慰勞一年來忙忙碌碌之情,以怡悅大眾閑適舒慵之志。農(nóng)人們在心心念念一場大戲的同時,村干部們也開始忙活起來。 唱戲的日子定下來之后,就要寫戲。小時候,父親在村上當(dāng)著政工支書,便承擔(dān)了寫戲的重任。父親便開始整天忙于收集戲團的信息,在信息不暢的年代,父親有時還要坐上車親臨劇團,了解情況。由此,我知道唱戲的消息更早一些。 小孩子好事,便拿著雞毛當(dāng)令箭,不遺余力的在學(xué)校傳播開來,一幫小伙伴們,便跟在我的身后,打聽一些關(guān)于唱戲的消息。 戲有時馬上會來,有時要延續(xù)個幾天??墒遣还軕騺砹藳]有,我們每天都要去戲臺前面跑上幾圈。如空空如野,不免唉聲嘆氣;若遠(yuǎn)遠(yuǎn)看去,一班人在忙忙碌碌,便歡呼雀躍了。 心上有想法,心中有盼頭。這時候,做任何事情便也格外帶勁兒,聚精會神地聽課,認(rèn)認(rèn)真真地完成作業(yè),連走路都是一蹦一跳的。 少年的心事,如此簡單,一個信息,一個愿望,一個期盼,就撬動了我們童年的歡樂。 ![]() ![]() 一天上午放學(xué)之后,遠(yuǎn)遠(yuǎn)看去,戲臺上積聚了好多人,開始懸掛幕布,心中一喜,就向戲臺跑去,小伙伴們也蜂擁而至。 搭臺子工作正在進行,把幕布拉起來,五顏六色,七彩紛呈,方便快捷,半天下來,搭戲臺的工作就宣告結(jié)束。這就意味著,馬上就要開始唱大戲了。 戲臺下面,小凳子配著長板凳,大椅子配著大凳子;有的干脆兩邊摞上兩摞磚,中間擱上一塊長板,就是快捷的座位了;還有的就地取材,擺上幾塊大石頭,意在聲明,有人占下。誰占據(jù)有利地勢,就能一睹為快,且聽得清楚。我們西嶺人占據(jù)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仗著自己眼好,站在或坐在長路上,俯瞰戲臺,在自家門口就可一覽為妙了。 遠(yuǎn)近做買賣的人都來了,糖葫蘆李手執(zhí)長棍,上面插著一串一串糖葫蘆,在舞臺下轉(zhuǎn)悠叫賣著;貨郎蛋兒付挑著擔(dān)子趕來了,物品齊全,獨占一隅,大聲吆喝著;賣芝麻糖、姜米花兒,瓜子兒的紛至沓來,各吹各的調(diào),各唱各的號;油條雷占據(jù)了西北角,支上鍋,點起火,冒起煙兒,“刺啦、刺啦”地炸起了油條,油香彌散開來,黃凌凌、焦灼灼的油條擺在案頭上,生意一時興盛。 平日在街上乞討為生的“楊幾毛兒”,也頂著一頭干草葉兒風(fēng)塵仆仆地趕來了,“北貴兒”拿著他的飯碗也聞風(fēng)而至,孩子們在他們周圍奔跑著,村民們端茶送飯,鄉(xiāng)俗民風(fēng),淳樸至極。 我們小孩子像在慶祝節(jié)日一般,一刻也不得空閑。在賣東西人面前看看轉(zhuǎn)轉(zhuǎn),籌劃著自己要買的物品,計劃著怎么向父母張口。看上的是一些吃的東西,平時稀缺的芝麻糖、糖葫蘆、江米花,極是令我們眼熱,酥軟綿甜的大股兒油條,吸著我們的眼球,引著我們的胃口。 還有一種叫做“西洋鏡”的玩意兒,形狀像微型照相機,眼對著“照相機”口,可以窺見里面的圖像。按動一下開關(guān),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悉數(shù)呈現(xiàn),為我們所鐘愛、所歡喜。 我們幾個小伙伴兒也經(jīng)常要到舞臺后邊去看演員的化妝過程,服裝道具自不在話下,那戲中的美人生動傳神,撥動著一個少年的心弦。 學(xué)校很是開明,開始了半天上課、半天看戲摸式。我們就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聚精會神地上課,高效率地玩作業(yè);拼命地玩耍,把自己融入這妙不可言的場景之中。 心中有戲,那里都是舞臺,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是小孩子的成長樂園。 ![]() ![]() 舞臺上,由幕布作為間界,分為了三部分:靠近前面的是大舞臺,是供表演之地;中間一部分較窄,是演員們候場的地方;最后一部分是化妝間,穿鞋戴帽,是“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之地。 舞臺的最前面,是遮蓋全景的幕布,當(dāng)一段劇情結(jié)束,會全部拉上,只留下行云流水的音樂。舞臺正后方,往往要打上一些電子圖景,渲染背景,烘托戲場氣氛。 樂隊班子一般安排在戲臺的左側(cè),這是戲臺的指揮中心,而敲“八子”的更是中心的中心。八子一響,其他的樂器便也跟著響動起來,這也意味著,一場大戲?qū)⒁_帷幕。每一個樂手傾情投入這音樂的洪流,奏出最強的和諧音,經(jīng)由喇叭擴散開來,便具有了恢宏如江河般的氣勢。 在整臺戲開始之前,一般要送一個經(jīng)典的短劇,名曰:得出,也稱:炒臺子。旨在告訴人們:大戲馬上就要開演了 ,請抓緊時間就位。經(jīng)鑼鼓催促,四面八方的看戲人頃刻而至了。 為了讓看戲的群眾聽得看得更清楚,在戲臺的兩側(cè)往往會打上唱詞字幕 如此這般,看戲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我們小孩子白天并不怎么看戲,忙于奔跑,忙于看熱鬧,忙于吃吃喝喝。志趣并不在舞臺之上,而是在玩耍的一點一滴之中。 等到晚上,四周一片黑漆漆的。小伙伴們回家的回家,看戲的看戲,各干各的事去了。只有把目光投放在明亮的舞臺之上,這時候才想起來,家中并沒有在戲臺下面擺放座位,便和小伙伴們爬上舞臺的角落去看戲。 “看戲臺子李”,一個高高大大的叔叔,聲音奇大,控制力極強,臉頰長毛,如毛臉雷公一般,看了就讓人害怕。這時候,他整天在戲臺上上下下忙碌起來,專門驅(qū)趕我們這些舞臺角落的小孩子們。他趕,我們就下來;他走,我們就再上去,打起了游擊戰(zhàn)。 晚上看戲的效果特別好,光彩耀眼的舞臺,醒目的字幕,少了場下的紛擾,音響效果出奇好。“游擊戰(zhàn)”碰壁后,我就坐在親戚家的長木板上,瞪著亮晶晶的眼睛,看著舞臺上的一劇一幕,聽著婉轉(zhuǎn)悠揚的唱腔,那些扮相極美的女孩們成了心里的女神。 戲劇人物,標(biāo)簽鮮明:紅臉忠貞,黑臉耿直,白臉奸臣,在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塑造著愛憎分明的情感。小小的我在心中決定要做一個好人,要苦練本領(lǐng),兼濟天下蒼生。要像包文正、海瑞那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審理天下不平事,解救天下窮苦人。 村里的大戲最少六場,最多八場。未來之前,滿懷希望,滿身心期待;及至最后一場戲唱罷,帷幕卸下,戲服道具裝箱,心里便有了說不盡的惆悵。心里在想著:這一群四海為家、居無定所的演員們,下一站要趕往何處?村里的下一場大戲,又在何時? 第二天清晨,趕去上學(xué)的路上,望著那空曠的舞臺,寂寥的場景,心里便又升騰起陣陣憂傷。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看戲是在看他人,也是在看自己。舞臺小劇場,演繹的是濃縮的人生;而多姿多彩的生活,才是對劇情的精彩詮釋。
趙海軍,教育工作者,喜好文字,常有作品發(fā)表于報刊、平臺。 ![]() 掃碼關(guān)注,閱讀精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