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中,彭教授提取了積極教育培養(yǎng)孩子品格優(yōu)勢的個核心要素:5、天賦優(yōu)勢:欣賞自己,不斷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接下來幾天,我重點分享每一種核心要素中的實操部分,比如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抗逆力。那我們開始,今天我們先來聊聊有關(guān)管理孩子消極情緒的方法。一個熟悉的場景,孩子做作業(yè),一個題目做不出來,發(fā)脾氣甚至還哭了起來。你二話不說,就對孩子吼了幾句:題目做不出來就知道哭,這個題目昨天不是講了嗎,還不會做嗎?可能在你的吼叫中,孩子暫時停止了哭泣,但是孩子內(nèi)在的不良情緒沒有被消解。更為嚴重的后果,孩子在你身上習得了應對此類情況的應對方法。當你下次有什么不會的時候,估計你的孩子也會很不耐煩地跟你說。孩子不耐煩你的前提是你先不耐煩他。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該如何控制自己情緒,又幫助孩子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學會深呼吸:慢慢地、深深地吸氣,然后再吐氣。多重復幾次,心率會慢慢下降。等到心率下降,自己情緒也慢慢平復了,此時再去處理孩子的情緒。第二步:認知覺察,采用自言自語的對話系統(tǒng)。我現(xiàn)在是什么情緒,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我會用什么方式來應對呢。一旦開啟自問自答模式,其實內(nèi)在的壓力是在不斷被分解。標注自己情緒是心理學中的一種咨詢技術(shù)。比如你現(xiàn)在識別到的情緒是生氣,那么就明確告訴自己現(xiàn)在的情緒是生氣,怎么個生氣法,清晰、具體表達出來。對于孩子,則是采用共情的方式,把孩子此次此刻的情緒幫助孩子復述出來,比如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回到家,你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不是:“今天你在學校欺負你了,”而是應該對孩子說:“看來今天在學校受了委屈,心里不好受,你能跟我說說具體是怎么回事嗎?”A代表發(fā)生的事情。B代表當事人對這一事件的看法。C代表因為這一看法而引發(fā)的個體情緒與行為反應。從這個理論可以發(fā)現(xiàn),影響我們情緒與行為的關(guān)鍵因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于該事件的看法、觀念、評價。所以要解決情緒問題,不是去改變事情本身,而是要想辦法改變一些不合理的認知。正所謂,三觀不變,說什么也沒有,也是這個道理。一個好的方法就是學會自我反駁,反駁一些不合理的方式。還要去思考孩子為什么這個題目做出來,要把原因找到。原因找到之后,再和孩子一起想辦法,和孩子好好商量。當你不帶任何情緒和孩子商量對策,孩子也愿意和你合作,孩子甚至會想出很多連你都想不到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