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條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要說阿拉伯世界的一哥,除了埃及就是沙特了。不過埃及雖然強大,可他們畢竟是非洲國家,相對來說,處于中東正中心的沙特,絕對成了阿拉伯世界的一顆巨星。 巨星也不是從天而降的,當年伊本沙特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只有40頭駱駝、30桿槍,就靠這點人馬,21歲的伊本沙特,就走上了創(chuàng)業(yè)之旅。 ![]() 一、建立內志酋長國時,伊本沙特只有27歲。19世紀初期,沙特家族當年和遜尼派分支哈瓦比派聯姻以后,逐漸走上了富強之路。奈何當時的阿拉伯半島諸侯林立,戰(zhàn)亂不斷。 光有本地諸侯也就算了,可埃及和奧斯曼帝國也想到阿拉伯半島上分一杯羹,很不幸的是,沙特家族在這兩大對手的壓迫之下,喪城失地,幾乎亡國。 公元1824年,沙特家族的新英雄圖爾基打算恢復祖宗基業(yè),再次創(chuàng)業(yè)。他以利雅得為根據地,通過戰(zhàn)爭和聯姻的方式,的確讓沙特家族再次雄起了一把。 可問題是,這回沙特家族內部出現了問題,宗室們整天想著奪取大位,結果讓外人拉希德家族漁翁得利。公元1891年,沙特家族的二次創(chuàng)業(yè),再次以失敗而告終。 這回沙特家族是沒法混了,為了打壓該家族,當地貴族們索性把這個家族給趕到了科威特。1880年,伊本沙特出生,本來是個貴族的他,沒想到11歲那年忽然就變成了流亡分子。 ![]() 這對伊本沙特的內心,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因此從11歲開始,其實伊本沙特就有著非常強烈的復國情懷。這就好比慕容復一樣,整天在江湖上晃悠,目的就一個:恢復大燕國。 可伊本沙特的老爹卻整天給兒子潑冷水:不行啦,咱們家族算是徹底完啦!你這臭小子就別亂想了,回家娶個媳婦兒生一堆娃完事兒就行啦! 伊本沙特冷冷一笑,并沒有接受父親的建議。失去父親的支持,為了創(chuàng)業(yè),伊本沙特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了當時科威特的扛把子穆巴拉克身上,畢竟這位大哥曾經多次在各種場合贊揚過伊本沙特的能力。 不出所料,穆巴拉克果然十分欣賞伊本沙特,他也表示支持伊本沙特復國的計劃,但是他只給了伊本沙特40頭駱駝、40幾個士兵還有30條槍。說實話,您老是支持他復國呢?還是支持他出去打獵呢?就這點破玩意兒能創(chuàng)業(yè)? 你別說,伊本沙特還真有辦法,他帶著這幫人偷偷摸摸跑回了沙特家族昔日的根據地利雅得,直接把這里的城主阿吉蘭給宰了。正所謂擒賊先擒王,利雅得城中的守軍群龍無首,伊本沙特利用混亂,制服了一大幫人。 此后那些沙特家族的老伙計們一聽老東家回來了,二話不說抄起家伙就跟著伊本沙特干了。就這樣,伊本沙特徹底奪取了利雅得,這一年他才21歲。 1906年,27歲的伊本沙特終于擊敗了宿敵拉希德家族,為自己的家族報仇雪恨。他以利雅得為首都,建立的是內志酋長國,自稱內志埃米爾。 ![]() 二、伊本沙特的目標是,整個阿拉伯半島。內志酋長國建立的時候,阿拉伯半島依舊是諸侯林立的狀態(tài),而當時的世界也是風云變幻,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導致西方列強無暇顧及阿拉伯半島這片領土。 屬于伊本沙特的時代終于到來了。
那么是什么使得他如此順利呢?其實這事兒還得問問英國。正是由于英國在背后一直支持伊本沙特,所以伊本沙特才會無往不勝。 早在1915年,伊本沙特就和英國簽訂了《達林條約》,條約規(guī)定,英國支持伊本沙特抵御外敵,而且每年都會給伊本沙特6萬英鎊的補助。伊本沙特這邊,則承認他們需要英國的保護。說實話,這等于是出賣了阿拉伯的利益,但對伊本沙特來說,統(tǒng)一阿拉伯半島是當務之急,適當做出點讓步,他覺得很劃算。 按照這個趨勢發(fā)展下去,伊本沙特統(tǒng)一阿拉伯半島,乃至統(tǒng)一阿拉伯世界,似乎都不是個問題,那么為啥現在阿拉伯半島還是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呢? ![]() 三、成也英國,敗也英國。當伊本沙特雄起以后,英國人是既興奮又感到擔憂,為啥?因為伊本沙特強大起來以后,英國似乎在中東有了一個強有力的代理人。 但是這位代理人又不是完全聽命于英國,有點兒不太好控制。因此英國在扶持伊本沙特的同時,也在適當敲打伊本沙特。 比如在1922年,當伊本沙特和伊拉克王國,在錫爾漢谷地的部分地區(qū)的歸屬問題上,發(fā)生爭論甚至戰(zhàn)爭的時候。英國作為伊本沙特的老大哥,主動跑出來當起了和事佬。 在英國的調停之下,伊本沙特和伊拉克簽訂了《烏凱爾條約》,將內志王國的部分地區(qū),劃給了伊拉克和科威特。這事兒嚴重侵犯了伊本沙特的利益,可伊本沙特也沒法子啊,畢竟英國當時還是世界扛把子。 1926年,伊本沙特奪取漢志王國以后,英國立馬意識到這家伙不好管了,可伊本沙特已經處于尾大不掉的狀態(tài)了。 ![]() 當時伊本沙特和英國重新簽訂了《吉達條約》,取代了《達林條約》。英國的要求是,伊本沙特需要承認科威特、巴林、亞丁等地繼續(xù)接受英國的保護。作為交換條件,英國則承認伊本沙特目前打下來的地盤擁有絕對的獨立權。 這么一來,伊本沙特倒是擺脫了英國人的控制,可與此同時,伊本沙特也失去了繼續(xù)統(tǒng)一阿拉伯半島的希望。 這也就造成了如今阿拉伯半島上,除了龐大的沙特阿拉伯以外,還有阿聯酋、卡塔爾、巴林、也門、阿曼等國的重要原因。 雖然沙特阿拉伯的地盤最大,擁有2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大量沿海地區(qū)都被這些小國給占著,這嚴重影響了沙特的發(fā)展。說實話,沙特做夢都想把這些小國家給吞了,可惜如今已經力不能及了。甭說也門、阿曼、阿聯酋了,如今就連卡塔爾,都敢跟沙特較勁了。這個半島扛把子當的,實在是沒啥滋味。 ![]() 結局:英國人為啥后來哭瞎了?《吉達條約》簽訂以后,英國人還比較高興,至少在中東地區(qū)保住了自己的顏面。伊本沙特占領的地盤,大多數都是沙漠,留給他也無所謂。 可偏偏在1938年,絕地逢生的沙特阿拉伯,居然在美國人的幫助下,開采出了石油!好家伙,英國人得知這個消息以后,差點選擇切腹自盡。為啥?白花花的銀子,就算是從他們手里溜走了! 自此伊本沙特過上了富得流油的好日子,他們再也不用為生計發(fā)愁。用石油換錢就行了,壓根不需要為房貸、車貸、老人的醫(yī)藥費、娃的培訓費發(fā)愁,剩下的時間干嘛?生娃唄! 具體計,伊本沙特有超過300位夫人,在籍的兒子就有90多個,不在籍的孩子那就更多了。時至今日,伊本沙特的子孫后代已經超過了5000人。 不對?。堪⒗腥瞬皇侵荒苋?個老婆嗎?伊本沙特是咋辦的?他倒是想了個好辦法,和前面的離婚再娶不就不違背習俗了嗎?又沒人規(guī)定,離了婚就不能在一起生活了。因此伊本沙特是不斷離婚不斷結婚,結果就成這樣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