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一天那篇文字的閱讀量數(shù)字一直還在變。蹭蹭地上漲。究其原因,可能就是標題切合了人們現(xiàn)在所關注的疫情形勢。有的可能是懷著好奇心點進來看看咋回事。平心而論,這是一篇流水賬式的碎碎念,記錄一些碎片情緒而已。 讓我真正釋懷的是通過幾次鏈接式閱讀。當你打開某篇公號文字,底部都會有一些相關種類的推薦鏈接。某次看到一篇三萬加的文字,便很好奇地點進去。結果讓我大失所望。只是一小段耳熟能詳?shù)碾u湯,全文不過三百字。純粹是標題黨。這樣的情境重復幾次之后,就對所謂的閱讀量真的不在意了。 但無論你是否在意,在這個數(shù)據(jù)化時代,它就是衡量文章熱度的一個指標。即使偶爾有人找上門來做頭條廣告推廣的文案,都要求一定的閱讀量。這個熟悉的公號朋友圈里,有兩位大咖級寫手,諸如曉荷、林蕾她們倆,日更閱讀量都在一兩千以上。穩(wěn)定的讀者,是一路跟隨而來的真正的鐵粉。她們可能是大部分人努力的目標與榜樣。 能夠支撐起穩(wěn)定閱讀量取決于幾個重要因素。首先公眾號文字屬于一種碎片化閱讀,太嚴肅古板的文字肯定不受歡迎。需要文字輕松活潑,故事性強,讀起來讓人舒服且解壓。其次,表達清晰。能夠通過通俗易懂而朗朗上口的文字講述生活見聞與人生感悟,會給人以啟發(fā)與思考,有一定的效仿與借鑒意義。再次,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認知,能夠引領別人提升,能夠通過閱讀獲取一些有實用價值的文字。還有,具有溫暖的情懷,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情景,傳遞愛與溫暖的小品文。讀者的需求不同,在習慣的跟讀中各取所需而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