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了這么久 轉(zhuǎn)眼間,近一個月沒有更新了,如此的懈怠,想起了有人夸我的“筆耕不輟”,不由又慚愧了。 寫與不寫,日子都在流逝,不知不覺、只減不增。記錄,是對流走時光的紀(jì)念。 從2018年的初冬到現(xiàn)在,我的“柳暗花又明”公眾號,隔三差五一直在更新著,恍然已歷時四載。 在自己心里,第一篇文章仿佛只是寫在昨日——《雞龍河秋思》。 周年紀(jì)念篇——《為什么而寫 ——我的公眾號周年記/薄海嵐》。那時候覺得能寫一年就不錯了。 竟也走了這么久。時光無聲無息,唯有默默記錄為它留下痕跡。在這里,我用指尖觸摸生活,記下我的悲與喜;在這里,我貼著生活的溫度,記下我轉(zhuǎn)山轉(zhuǎn)水、一步步走過的春秋四季;在這里,于冗繁瑣碎的生活間隙,我時常來找尋失去的自己。 因為這平平淡淡的生命歷程,總會悄然泯于塵煙,這也便是記錄的意義吧。 “天空不曾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边@一字一句都是一只小小鳥兒的振翅之聲,這聲響是如此輕微,在自己的心里卻是回音綿長。 因為曾陸陸續(xù)續(xù)地,在一些公眾號平臺上分享文字,便有朋友建議我做一個自己的公眾號。猶豫了好久,終于在朋友的敦促之下,建立了我的“柳暗花又明”。猶豫的原因就是怕自己三分鐘熱度,做事不能堅持。 因為這一遲疑,公眾號平臺自那時關(guān)閉了留言功能。這樣的號不能顯示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會顯得冷清很多。好在對我來說,寫作是一個人心里的熱鬧。 隨心的文字,隨意的表達,是一份心靈的暢意。但分享這自嗨式的文字,卻常常感覺底氣不足。 自嗨式的寫作猶如一個人的獨舞。 獨自站在這舞臺,在文字里讓孤獨的心靈起舞,觀者稀落,無意中卻也常會聽聞到,有掌聲不斷地響起。由是心生鼓舞,也會因此慚愧。 純粹為自我的表達,竟也能獲得讀者心靈的共鳴,讓我感到了分享的意義,也越發(fā)惶恐,總怕這淺薄的文字會有辜負(fù)。 做公眾號的成功應(yīng)該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關(guān)注者數(shù)量,二是閱讀量。開始我很在意這些,每當(dāng)看到有新粉進入,就會增一分歡喜與信心。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這兩者并不成正比。 剛開始有二百多粉絲的時候,閱讀量卻能常能達到上千或者幾千。四年來,陸陸續(xù)續(xù)增到一千多人的時候,閱讀量卻只有百余人或幾百。 因此,現(xiàn)在我對關(guān)注人數(shù)也并不太在意了,只管隨心地寫下去。若有花開,蝴蝶自來。文字吸引的是心靈能夠同頻的人。否則,即使給你百萬粉絲也形同虛設(shè),毫無意義。 畢竟這是一個流行快餐的時代,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能有幾個靜下來感悟你文字的人,便可引為知己了。人生得一知己,便足以慰風(fēng)塵,何況有那么一群呢! 感恩那些有緣與“柳暗花又明”遇見,并一直相伴,不離不棄的朋友。你的每一個“在看”和點贊,每一次的轉(zhuǎn)發(fā),每一筆的贊賞,那些悄悄話里的喜歡,那些對文中不足之處給予指正的良師益友……所有的肯定與鼓勵,所有的批評與指教,都是對我的支持與愛護,我都默默地記在了心里。 一直認(rèn)為,在這個功利的世間,文字里的邂逅是最美的緣分。隔山隔水,我們的心靈因之共舞。 比較安靜、老舊的一個人,所以在手機上沒有下載抖音、快手之類,只是關(guān)注了一些喜歡的公眾號,每日都會在文字里徜徉。在自己喜歡的文字里,感受到貼著心的溫度。 寫公眾號的人都是一些坦誠的人,真誠地向讀者打開自己的心扉。所以,即使未曾謀面,即使遠隔山海,即使沒有互動過,但你會覺得自己與作者離得很近。文字,確實是靈魂溝通的橋梁。 |
|
|
來自: 新用戶3601tvjQ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