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資料是由(歷史新知網www.lishixinzhi.com)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后發(fā)布的內容,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 1. 古文中如何稱呼五六十歲的老人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禮,身體尚弱,故稱弱冠。 孔子《論語 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花甲,指60歲?;滓辉~出自中國古代歷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huán),一循環(huán)稱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2. 文言文對著父母怎么稱呼自己的妾身(女) 吾(男) 文言文中其他場合稱呼自己 我:吾、余、予、愚、鄙人、在下 先秦以前:寡人 皇帝:朕、寡人 皇后、太后:哀家 老頭:老朽、老夫 老婦:老身 出家人:灑家 官人:下官 女子:妾、區(qū)區(qū)、奴、奴婢 讀書人:小可、不才 下人:奴才、老奴 第一人稱:又叫“自稱”。 常用“吾、我、余、予”等,還有帝王的專稱“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譯為“我”、“我們”、“我的”、“我們的”。 例: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薄多嵢速I履》——已經拿到了鞋子,竟然說:“ 我忘記了拿尺碼?!?/p> “吾”用于句首,作主語,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 《公輸》——我知道你用什么辦法來對付我,但我不說?!拔摇庇糜诰淠?,代替說話之人,作賓語。 3、余聞而愈悲?!恫渡哒哒f》——我越聽越覺得悲傷。 “余”用于句首,代替聽話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語。 4、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岳陽樓記》——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坝琛弊钟糜诰涫?,代替“我”,作主語。 5、朕乃天子,說話豈能兒戲?——我乃一國之君,說話豈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稱“我”。 6、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 “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劉備,作主語。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例: 7、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呢!“爾”字用于句首,用來稱代賣油老人,譯為“你”,作主語。 8、汝心之固,固不可徹?!队薰粕健贰愕乃枷腩B固啊,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汝”字用于句首,用來指代“智叟”譯為“你”,作主語。 9、子曰:“由,誨女知之乎?”《論語十則》——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話都明白了嗎?”“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動詞“誨”之后,作“誨”的賓語。 代替“仲由”,譯為“你”。 10、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你是個被雇傭給別人耕田的的人,怎么會富貴呢?“若”用于句首,用來稱代陳涉。 相當于“你”。 1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乃翁。 陸游《示兒》——大王的軍隊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時不要忘了把這個喜訊稟告給你的父親。句中的“乃”就是代詞,“你的”。 12、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你爹爹回來時,一定會跟你算賬的。“而”便是代詞“你”。 第三人稱:又叫他稱,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例: 13、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劌論戰(zhàn)》——他們的士氣衰竭了,我們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zhàn)勝了他。這里的“彼”和“之”都是代詞,用來指代齊國的軍隊,相當于“他們”。 14、其妻獻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捌洹弊钟脕泶嬗薰钠拮樱g為“他的”。 1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公輸》——北方有個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殺了。句末的“之”就是代詞,代替“侮臣者”,相當于“他”。 關于己稱,即“自稱”,常用“自、己”二字,均可譯為“自己”之意。 例: 16、自云先世避秦時亂。 《桃花源記》——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zhàn)亂……“自”便是自稱“自己”。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凹骸弊忠餐弦粯?,指“自己”。 還有旁稱:亦即稱別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譯為“別人”、“人家”。 例: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論語》——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沒有才能。這里的“人”字,即旁稱。 19、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而欓T宴》——現(xiàn)在人家有大功卻要擊殺他,這是不道德的。 “人”字旁稱“人家”。至于尊稱:即對人的禮貌稱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閣下”等之用,一般譯著“您、您老人家,他老人家”之意。 例: 20、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憑您微薄的力量,還不能削平像魁父那樣的小土丘,又能把太行、王屋那兩座大山怎樣呢,句中的“君”便是愚公之妻用來尊稱愚公的,相當于“您”。 21、子何恃而往?《為學》——您憑什么去呢?“子”便是對對方的敬稱,相當于“您”。 22、公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您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的情況嗎? 23、卿言多務,孰若孤?《孫權勸學》——您說你事務多,誰像我呢? 24、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公輸》——公輸盤說:“您老人家有什么見教呢?” 25、足下事皆成?!蛾惿媸兰摇贰氖聵I(yè)都會成功。 3. 文言文中對父母或親人的尊稱有哪些稱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 向人稱自父母,曰家嚴,曰家慈。見朋友之父,稱老伯,母稱伯母,自稱晚或侄。 四、稱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向人稱自祖曰家祖。 祖母曰家祖母。見人之祖父祖母,稱太老伯,太伯母。 自稱己名即可。 五、稱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 向人稱自兄弟,曰家兄舍弟。稱人之姊妹,曰令姊令妹。 向人稱自姊妹,曰家姊舍妹。見人之兄弟,稱幾先生,或幾兄,自稱小弟。 見人之姊妹,統(tǒng)稱幾姐,稱自曰小弟。(書款則稱侍) 六、稱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稱自妻,曰拙荊或賤內。 見人之妻稱嫂,自稱己名。 (女子可自稱妹) 七、女子稱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稱自夫,曰外子。 見人之夫稱某先生,自以避免稱呼為佳,如必要時,只稱本人即可。 八、稱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稱人女曰令愛,或女公子。 向人稱自子,曰小兒,女曰小女。見人子稱世兄,自稱弟,稱女曰世姐,自不稱。 九、稱人之孫及孫女,曰令孫曰令女孫。向人稱自孫,及女孫,曰小孫,曰小女孫。 見人之孫及女孫,稱幾公子幾小姐。 十、稱人或稱自之已故上輩,統(tǒng)加一先字。 如稱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稱自之故父母,曰先嚴先慈之類。稱人已故下輩不必另加字,只云「以前某兄」即可,稱自故下輩,但加一亡字,或云「以前某某」亦可。 十一、稱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向人稱自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姑母。 見人之姑丈姑母,稱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稱老伯及老伯母。 十二、稱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 向人稱自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見人之舅父舅母,稱謂仿前。 十三、稱人之岳父岳母,曰令岳令岳母。 向人稱岳父母,曰家岳家岳母。 見人之岳父母,稱謂仿前。 十四、稱人之內侄,曰令內侄。 稱人之甥,曰令甥。稱人之婿,曰令婿。 向人稱自內侄,甥,婿,曰敝內侄,曰舍甥,曰小婿。 十五、稱人之親友,曰令親曰貴友。 向人稱自親友,曰舍親敝友。 。 4. 用文言文對別人可以怎樣稱呼因為你提了這個問題,我也學習了,特摘抄并整理他人的答案給你,如有不明或者其他問題歡迎追問 第一人稱: 男:我,于,余,吾,臣(對君王),朕(皇帝自稱),在下,區(qū)區(qū),末晉(對前輩),小生(男子對女子),其(很少見,一般都是第三人稱),學生(對老師) 女:妾,妾身,賤妾,奴家,小女子,吾,臣妾(對君王) 第二人稱(一般好像不分男女吧): 子,汝,女(通汝),足下,若,而,乃,爾,爾等(復數(shù)),先生(對老師),陛下(對君王),老爺(對主人),卿,愛卿(君王對臣子) 第三人稱: 先生,老爺,彼,之,其等代詞 對別人稱呼自己的: 父親:家父,家君,家嚴 母親:家母,家慈 兒子:犬子,小兒 女兒:小女 對別人稱呼他的: 父親:令尊,令嚴 母親:令堂,令慈 兒子:令郎,令公子 女兒:令嬡,令愛 一、初見面之人問姓,曰貴姓,問名,曰臺甫。自說姓曰敝姓某,說名曰草字某某。 二、有親戚世交者,應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稱。普通稱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稱曰弟。老者長者,稱曰老先生,自稱曰后學,或稱自名。 三、稱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向人稱自父母,曰家嚴,曰家慈。見朋友之父,稱老伯,母稱伯母,自稱晚或侄。 四、稱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向人稱自祖曰家祖。祖母曰家祖母。見人之祖父祖母,稱太老伯,太伯母。自稱己名即可。 五、稱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向人稱自兄弟,曰家兄舍弟。稱人之姊妹,曰令姊令妹。向人稱自姊妹,曰家姊舍妹。見人之兄弟,稱幾先生,或幾兄,自稱小弟。見人之姊妹,統(tǒng)稱幾姐,稱自曰小弟。(書款則稱侍) 六、稱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稱自妻,曰拙荊或賤內。見人之妻稱嫂,自稱己名。(女子可自稱妹) 七、女子稱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稱自夫,曰外子。見人之夫稱某先生,自以避免稱呼為佳,如必要時,只稱本人即可。 八、稱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稱人女曰令愛,或女公子。向人稱自子,曰小兒,女曰小女。見人子稱世兄,自稱弟,稱女曰世姐,自不稱。 九、稱人之孫及孫女,曰令孫曰令女孫。向人稱自孫,及女孫,曰小孫,曰小女孫。見人之孫及女孫,稱幾公子幾小姐。 十、稱人或稱自之已故上輩,統(tǒng)加一先字。如稱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稱自之故父母,曰先嚴先慈之類。稱人已故下輩不必另加字,只云「以前某兄」即可,稱自故下輩,但加一亡字,或云「以前某某」亦可。 十一、稱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向人稱自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姑母。見人之姑丈姑母,稱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稱老伯及老伯母。 十二、稱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向人稱自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見人之舅父舅母,稱謂仿前。 十三、稱人之岳父岳母,曰令岳令岳母。向人稱岳父母,曰家岳家岳母。見人之岳父母,稱謂仿前。 十四、稱人之內侄,曰令內侄。稱人之甥,曰令甥。稱人之婿,曰令婿。向人稱自內侄,甥,婿,曰敝內侄,曰舍甥,曰小婿。 十五、稱人之親友,曰令親曰貴友。向人稱自親友,曰舍親敝友。 十六、稱人之師,曰令師,生曰令高足。向人稱自師,曰敝業(yè)師。稱自生曰敝徒。自稱師,曰夫子或吾師。稱自曰受業(yè),或曰門生。 十七、稱人之長官,曰貴某長(院部廳局等)。稱人之屬員,曰貴部下或貴屬。向人稱自長官,曰敝某長,稱自屬員,曰敝同事或敝屬,稱其某姓某職亦可。 十八、稱人之主人,曰貴上,稱人之仆,曰尊紀。向人稱自主人,曰敝上;稱自仆,曰小價。 (附說) 一、稱呼一事,本甚繁雜,各地習慣,直接見面之稱,尤多不同,故難備載。本編僅錄其對外交際通常用者。 二、親戚之間,稱呼甚為微細,每有錯一字而貽笑者。茲編本為舉要,專為常用,故不詳載。 5. 什么是語文中的對稱詞中國古代在相互稱呼時很有禮貌。 常用的對稱詞有“ 爾”、“ 而”、“ 若”、“汝”、“乃”等幾個詞,表示你、你們的意思。常用的敬稱詞古漢語中主要是“子”,親昵的對稱詞有“吾子”,還有夫子、夫君、夫公等表示對男子的尊稱。 在稱呼自己的親屬時,常用“家”、“舍”、“先”、“亡”這幾個字。 家、舍有謙恭平常之意,而先、亡含有懷念哀痛之情。 在稱呼對方親屬時,常用“令”、“尊”、“賢”三字。令含有善與美之意;“尊”相當于今天的“您”,用在尊稱長者;“賢”相當于公或君,用在稱呼對方叔父以下者。 在用對方職務相稱時,我國封建社會里有嚴格的規(guī)范,如對帝王尊稱君、人君、人主、天子、君王、皇上等;對宰相敬稱君侯、丞相、相公、中堂等;對將帥敬稱主帥、主將等。 古代尊稱 父: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父”本義不是父親,而是父系氏族社會中司火的長者,后成為對男子的尊稱。大約至周代,“父”才成為父親的別稱。 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甚至父親對兒子說話,有時也以“公”相稱,用來表示鄭重或愛重。 子:古代尊稱,男女皆可稱之。 學生對老師也稱“子”。 夫妻之間又互稱“內子”和“外子”。 長者:古代尊稱。 指有德行受尊敬的人。 卿:古代尊稱,古時使用較廣,君稱臣為“卿”,夫妻之間稱“卿”或“卿卿”。 先生:古代尊稱,多稱師長、老人或有德行的人。 閣下:是舊時對一般人的尊稱。 常用于書信之中。原意也是由于親屬同輩間互相見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閣下的侍從轉告,而將侍從稱“閣下”,后來逐漸演變?yōu)閷χ劣延H朋間尊稱的敬辭。 足下:在古代稱謂上,或同輩相稱,都用“足下”,足下意為“您”。 麾下:是對將帥的尊稱。 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宮殿的臺階。 “陛下”原來指的是站在臺階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敢直口乎天子,必須先呼臺下的侍者而告之,后來“陛下”就成為對帝王的敬辭。 殿下:和“陛下”是一個意思,原來也是對天子的尊稱。 漢代以后演變?yōu)閷μ?、帝王的尊稱,唐代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稱為“殿下”。 令尊:舊時稱對方父親的敬詞。 令有善、美之意,故用為敬詞。 尊公:亦稱“尊大人”、“尊大君”。 舊時稱對方父親的敬詞。尊與卑相對,指地位或輩分高,故用敬詞,如“尊翁”、“尊駕”。 令堂:舊時稱對方母親的敬詞。 令郎:舊時稱對方兒子的敬詞。 原稱“令郎君”。 令嗣:舊時稱對方兒子的敬詞,同“令郎”。 令子:舊時稱對方兒子的敬詞。 令愛:并作“令嬡”。 舊時稱對方女兒的敬詞。 令正:舊時稱對方嫡妻的敬詞。 令兄:舊時稱對方之兄的敬詞。 令弟:舊時稱對方之弟的敬詞。 令坦:舊時稱對方大婿的敬詞。 仁兄:舊時對同輩友人的敬稱。 常用于書信。 賢兄:舊時對同輩友人的敬稱,賢指德才之眾,故用為敬詞。 仁弟:舊時對同輩中青年者的敬稱。師長對學生,年長者對幼子亦常以之為稱,表示愛重。 賢弟:賢弟意為“仁弟”,賢有德行好、才能出眾之意,故習以為敬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