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strong> 規(guī)矩兩字,也頗有深意?!耙?guī)”字 左邊是“夫”,“矩”字左邊是“矢”,“夫” 和“矢”都是象形的“箭”。以“箭”設(shè)偏旁,意思很清楚。箭自然要有方向,有目標,有標準,且方向要正確,目標要準確,方能“矢志不移”。 “規(guī)”字的右邊是 “見”,合在一起就是一個站著的人,頭上長著極夸張的大眼睛,表示自己眼睜睜地監(jiān)視監(jiān)督。“矩”字的右邊是“巨”,即一個人手持量具在測量操作。 漢字以形求義,規(guī)矩兩字本意是講“成”方圓的工具,引申則是講規(guī)矩全靠應(yīng)用踐行才有意義。這說的是法則、規(guī)范、標準,即大家都要遵守的行為界線和約束。 自小我們的父母就教導(dǎo)我們要懂規(guī)矩,比如大人說話小孩子別亂插嘴的規(guī)矩;上學(xué)時見到老師要懂規(guī)矩開口先叫“老師好”;出來工作后經(jīng)商要懂得商場上的規(guī)矩;為人父母的時候還要教導(dǎo)自己的孩子學(xué)規(guī)矩…… 張岱年先生曾說,“一個對本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種歸屬感;一個對自己的傳統(tǒng)不懂得繼承發(fā)揚的民族,便無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strong> 無論時代怎么變遷,有些老祖宗傳下來的老規(guī)矩,我們不能丟。 1. 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12. 坐、立、行走當坐如鐘,立如松,行如風,臥如弓。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臥如弓。21. 不走馬路中間,越路須先向左右看清,不可與汽車爭路。22. 行走時,步履宜穩(wěn)重,并宜張胸閉口,目向前視。24. 途次有人問路,須詳為指示;問路于人,須隨即稱謝。27. 在舟車上或飛機上,不探首或伸手出窗,并不得隨便涕痰。32. 聽講時,應(yīng)端坐或直立;不支頤交股,彎腰,翹足。34. 安其學(xué)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38. 主人親自烹調(diào),須向主人禮謝后食。40. 主人敬酒畢,正客須回敬主人。給人敬酒時,自己的杯子一定要放的比對方低。不許反手給人倒水或倒酒。 41. 用箸夾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47. 食勿響舌,咽勿鳴喉。不能吧唧嘴,喝湯不能吸溜。49. 吃飯的時候不能玩手機,咳嗽必轉(zhuǎn)身向后。55. 宴畢,主人進巾進茶。端茶杯端飯碗,一定要雙手端著側(cè)邊或底邊,不能五指叉開從上手指抓著茶杯或碗邊。56. 吃飯如必須講話,須避免唾沫入公器中,忌說晦氣話。57 .有的孩子老人寵愛,可以挨著老人坐,但座椅不可以高過長輩。58. 吃魚時不能說“翻”:應(yīng)該把魚從頭開始倒轉(zhuǎn)一面,叫做“掉頭”。60. 吃飯時要兩個手都在桌面上,手要扶碗,不許吃飯咬筷子。不許用一根筷子插來吃。61. 初見面之人問姓,曰貴姓,問名,曰臺甫。自說姓曰敝姓某,說名曰草字某某。62. 有親戚世交者,應(yīng)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稱。普通稱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稱曰弟。老者長者,稱曰老先生,自稱曰后學(xué),或稱自名。63. 稱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向人稱自父母,曰家嚴,曰家慈。見朋友之父,稱老伯,母稱伯母,自稱晚或侄。64. 稱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向人稱自祖曰家祖。祖母曰家祖母。見人之祖父祖母,稱太老伯,太伯母。自稱己名即可。65. 稱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向人稱自兄弟,曰家兄舍弟。稱人之姊妹,曰令姊令妹。向人稱自姊妹,曰家姊舍妹。見人之兄弟,稱幾先生,或幾兄,自稱小弟。見人之姊妹,統(tǒng)稱幾姐,稱自曰小弟。(書款則稱侍)66. 稱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稱自妻,曰拙荊或賤內(nèi)。見人之妻稱嫂,自稱己名。(女子可自稱妹)67. 女子稱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稱自夫,曰外子。見人之夫稱某先生,自以避免稱呼為佳,如必要時,只稱本人即可。68. 稱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稱人女曰令愛,或女公子。向人稱自子,曰小兒,女曰小女。見人子稱世兄,自稱弟,稱女曰世姐,自不稱。69. 稱人之孫及孫女,曰令孫曰令女孫。向人稱自孫,及女孫,曰小孫,曰小女孫。見人之孫及女孫,稱幾公子幾小姐。70. 稱人或稱自之已故上輩,統(tǒng)加一先字。如稱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稱自之故父母,曰先嚴先慈之類。稱人已故下輩不必另加字,只云「以前某兄」即可,稱自故下輩,但加一亡字,或云「以前某某」亦可。71. 稱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向人稱自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姑母。見人之姑丈姑母,稱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稱老伯及老伯母。72. 稱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向人稱自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見人之舅父舅母,稱謂仿前。73. 稱人之岳父岳母,曰令岳令岳母。向人稱岳父母,曰家岳家岳母。見人之岳父母,稱謂仿前。74. 稱人之內(nèi)侄,曰令內(nèi)侄。稱人之甥,曰令甥。稱人之婿,曰令婿。向人稱自內(nèi)侄,甥,婿,曰敝內(nèi)侄,曰舍甥,曰小婿。75. 稱人之親友,曰令親曰貴友。向人稱自親友,曰舍親敝友。76. 稱人之師,曰令師,生曰令高足。向人稱自師,曰敝業(yè)師。稱自生曰敝徒。自稱師,曰夫子或吾師。稱自曰受業(yè),或曰門生。77. 稱人之長官,曰貴某長(院部廳局等)。稱人之屬員,曰貴部下或貴屬。向人稱自長官,曰敝某長,稱自屬員,曰敝同事或敝屬,稱其某姓某職亦可。78. 稱人之主人,曰貴上,稱人之仆,曰尊紀。向人稱自主人,曰敝上;稱自仆,曰小價。80. 入內(nèi)有他客,主人為介紹,須一一為禮,辭出時亦如之。81. 入內(nèi)見有他客,不可久坐;有事,須請主人另至他所述說。91. 晉謁長官尊長,應(yīng)先鞠躬敬禮,然后就座;及退,亦然。92. 與長官尊長,及婦女行握手禮時,應(yīng)俟其先行伸手,然后敬謹與握。93. 訪公教人員,必先問明其上班鐘點,不可久坐閑談。94. 訪客不遇,或留片,或?qū)懽值橇粞耘啤?/section>100. 室內(nèi)有他客,應(yīng)與介紹,先介幼于長,介卑于尊,介近于遠,同倫則介前于后。103. 遠方客專來,須備飲食寢室,導(dǎo)廁所,導(dǎo)沐浴。105. 禮尚往來,來而不往,往而不來,皆非禮也。109. 平素贈物,座有他客,須避觀聽,遠來及初晤,可不避。123. 遠到目的地,必先拜訪有關(guān)人士。125. 遠行之親友辭行,必往送行,事前或贈物,或宴餞。126. 遠方客來拜訪,須往答拜,或設(shè)宴接風。127. 旅人歸來拜,須詣回拜,或設(shè)宴洗塵。128. 受人之送行及餞別,達到所在地,須一一函謝。147. 口為禍福之門,話要經(jīng)一番考慮再說。148. 見失意人,不說得意語;見老年人,不說衰喪話。153. 施恩求忘,受恩必報;開罪于人須求解,開罪于我應(yīng)加恕。154. 善人自當親近,須要久敬;惡人自當敬而遠之。155. 遇事要鎮(zhèn)靜,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有人粗暴地把這些老規(guī)矩視為“陳規(guī)陋習(xí)”。隨著上一代人漸漸老去,如今年輕人中懂“規(guī)矩”的越來越少。其實,老規(guī)矩用一個字概括就是:禮。它充滿了”推己及人“的換位思考,和”正己化人“的人文關(guān)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老規(guī)矩,即是人為的,更是為人的。它并非只停留在書本上,也不是只在博物館才能看到。現(xiàn)實生活,才是傳統(tǒng)文化最大的傳承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