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情發(fā)生在城南路的廣東腸粉店。 繼昨晚從川沙步行,經(jīng)過之后,便是一直好奇著它的樣子,乃至到早上回到地鐵站,再次經(jīng)過,依然如此!最終,在回程的路上,選擇走進(jìn)店,嘗試一下。 首先,店鋪的左手邊,一塊紅色的菜單,簡單地標(biāo)明著,讓人很是熟悉地像是回到廣東似的。再次到菜品的上桌,一疊整理有序,老板拿來自調(diào)的醬汁,淋上一層醬汁,薄薄的,配著店里專門的剁椒,口感Q彈,跟在廣東吃過的,沒什么太大的區(qū)別。 正如上次在平江路,也是這樣偶遇而來的店鋪,因為好奇著在異地,能吃一份曾經(jīng)熟悉的東西,是怎么樣的感覺。每一次的推動下,就像坐在餐廳的角落,吃得一點(diǎn)不落的,后知后覺地知道了:生活里的每一天,有時候看著閑了下來,卻又不是那么一回事,卻在著一日三餐中,參合著感情的記憶。 令到好好的一餐飯,不知不覺地像是一道回憶似的,流連在街頭的時光里,猶如在南丹路,遇見執(zhí)勤的安保大哥,站在飄落的銀杏樹下,總會忍不住地想說:“這就是情懷!” 那一刻,你會發(fā)現(xiàn)著生活的平淡,不小心成了詩句里的樣子,突然忘記了些許的煩惱,只想繼續(xù)奔跑。正如在地鐵站,遇見文化廊一樣,看著那些相機(jī)、油燈、帆布包,有時候覺得這些東西真的是一件古董,卻是革命烈士用熱血換來的珍貴。 記得我認(rèn)識腸粉,大概就是在廣東吧。那時候,第一次吃到一口一口的,白色的樣子,淋上醬油,還有小青椒的東西,那是我的早餐時刻,每天的六七點(diǎn),小區(qū)的樓下,總有年近過半的阿姨、大叔,推著車子,在哪里賣著早餐。 其中,有著炒粉、粥、腸粉... 等等,各種各樣,任由選擇。我想,這是我對廣州腸粉的印象,后來回到家中,也曾吃過腸粉,但比起廣州腸粉,明顯沒有太Q彈,但一樣是材料很多。 是它給廣東美食的亮點(diǎn)。連乾隆皇帝吃過,都說好吃的食物。再到后來,路過體育西路,看著一大叔在街口看著店,門前擺著蒸籠,單中就有炒粉、腸粉...就這樣又勾起了我的回憶。 正如在最近的城南路一樣,很巧合,也很有趣,當(dāng)我吃完飯,走出餐廳,前面不遠(yuǎn),還是煲子飯的蹤影,令我不時脫口而出地說了一句,“情懷,是一個好東西!” 就像是時間一樣,它是一個會說話的東西,卻在不知不覺地教會我們面對生活,哪怕,會很難,還是依然要去面對,也會看清很多現(xiàn)實的面貌。此刻,才明白:原來醫(yī)治時間,不是玩,而是在時間里感受著酸甜苦辣。 哪怕,是一種食物,它都是代表著對生活的陪伴,是情懷的寄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