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珍貴材質貝幣淺談

 古泉文庫 2022-11-15 發(fā)布于陜西


在中國最早的實物貨幣-貝幣文化歷史長河中,有一支耀眼的貴族貝幣,它是采用金銀珠寶的材料,制作成貝幣的形式,用作王公貴族等上層社會裝飾賞玩品,并在一定程度上履行貨幣的職能,它集文化性、藝術性和稀有性于一身,體現(xiàn)了先秦早期金錢崇拜,豐富了貝幣文化。由于研究對象涉及多種材質,屬于跨學科課題,非專業(yè)知識不能及,本文僅就珍貴材質貝幣的種類、用途做一初淺探討,以期對現(xiàn)代錢幣制作、財富儲藏及多元化投資以啟迪。

 珍貴材質貝幣種類劃分

從珍貴材質貝幣的出現(xiàn)情況看,大致涉及玉石、寶石和貴金屬等大類。從歷史上看無論是玉石還是寶石,其概念都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先秦時期所稱的“玉”是廣義上的。廣義的“玉”是指美石,《說文解字》釋玉為“石之美者,玉也”,《辭海》釋玉為“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不僅包括和田玉、翡翠,而且包括岫巖玉、南陽玉、水晶、瑪瑙、綠松石、孔雀石、琥珀、珊瑚、硨磲等其他傳統(tǒng)玉石。廣義的“寶石”是指經(jīng)過琢磨和拋光后,可以達到珠寶要求的石料或礦物。部分有機材料如琥珀、珍珠、珊瑚、硨磲,也包括在廣義的寶石之內(nèi)。廣義的玉和寶石有時相互包含,有時又相互替代。而狹義的“玉”即現(xiàn)代礦物學把玉分成硬玉和軟玉兩大類,硬玉即翡翠,而軟玉主要是指新疆的和田玉。狹義的“寶石”主要是指單晶體礦物質。琥珀、珍珠、珊瑚、硨磲等有機物質,現(xiàn)代則習慣稱為有機寶石。

本文以貝幣的材質為主線,既尊重先秦“美石為玉”的廣義通俗概念,又結合現(xiàn)代理念,把玉石作為重要的一個大類,把狹義的礦物寶石和有機寶石分別單列一類,金銀作為貴金屬是必不可少的,琉璃、牙角貝也是重要的一個分支,對目前發(fā)現(xiàn)的珍貴材質貝幣分類如下。

玉石類:主要有玉貝、綠松石貝、孔雀石貝、瑪瑙貝

寶石類:主要有水晶貝

有機寶石類:主要有硨磲貝、琥珀貝、煤玉貝

貴金屬類:主要有金貝、銀貝

其它類:主要有琉璃貝、角貝

二 、珍貴材質貝幣用途分析

1.賞玩裝飾。金銀珠寶在先秦時期就是寶貝,“寶貝”二字從“貝”,用金銀珠寶的材料制作成貝幣的形式,作為裝飾品附加了貨幣崇拜的含義,成為更加珍貴的寶貝,進一步提高了賞玩的品味。從“玉”字本義和字形上看,與貝幣的早期裝飾功能是一致的。玉,最早見于甲骨文 ,其本義為用絲繩串起來的珍玩寶石。從“玉”字字形演變也可以看出這一點(見下圖,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百度百科)

玉、綠松石、水晶、硨磲、琉璃等珍寶晶瑩美麗、光彩奪目,質地堅硬,稀少難求,價格昂貴,古代多制作成珠形小件,小巧玲瓏,便于攜帶,具有珍奇、稀少、高雅、昂貴的特性。在先秦多為上層社會所擁有,用于裝飾賞玩,也可以說是奢侈品。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展出的一枚玉貝,歸類在裝飾品一類,也證明了這一點(見圖1、圖2)。

   圖1                                     圖2

從記載和發(fā)現(xiàn)情況看,相對于貨貝、蚌貝、石貝、骨貝等普通貝幣,珍貴材質貝幣是極少見的。以現(xiàn)代大型錢幣工具書--中國錢幣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國錢幣大辭典·考古資料編》記載統(tǒng)計:先秦貝幣出土資料近300個辭條中,涉及珍貴材質貝幣僅有13條,其中玉貝6條,一般呈兩位數(shù)小批量出現(xiàn),金貝3條,多呈兩位數(shù)小批量出現(xiàn),綠松石貝3條,數(shù)量小且無規(guī)律,角貝1條,以上且多與珠玉飾品同出。其他資料偶有記載,或博物館偶有陳列,或為民間收藏圈零星出現(xiàn),可謂鳳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從這個角度分析,珍貴材質貝幣應該同金銀珠寶的特性一致,在先秦用作上層社會賞玩是第一位的用途,也是主要用途。如果主要用途是用于賞玩之外的其他用途,那么其發(fā)現(xiàn)量應該大得多,但事實并非如此。

2.用作貨幣。多種歷史典籍記載表明,在先秦,金銀珠寶屬于實物貨幣范疇,部分出土資料也證明了這一點,以金銀珠寶珍貴材質制作的貝幣自然也屬于實物貨幣。作為中國最早的關于貨幣的歷史論著,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中闡述道:及至秦,“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若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如此說,珠玉、銀錫在秦以前是發(fā)揮過貨幣作用的,至少是充當了貨幣的部分職能,除了同貝幣一樣作為社會財富執(zhí)行了貨幣的儲藏手段外,還部分執(zhí)行了貨幣的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

《管子·國蓄》對珠玉即貨幣進行了肯定,先王“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管子·輕重甲》記載春秋時期管仲與齊桓公的對話說道:“昆侖之虛不朝,請以璆、琳、瑯玕為幣乎?”“簪珥而辟千金者,璆、琳、瑯玕也”。其中璆、琳、瑯玕泛指美玉,簪珥指珠玉飾物,這些話闡述了玉器飾物與貨幣的關系。

1975年陜西岐山縣董家莊村出土的裘衛(wèi)四器中的衛(wèi)盉銘文記載有以玉器折抵貝幣的詳細情況。衛(wèi)盉原銘12行,132字,大意是:三年三月既生魄壬寅,王在豐邑舉行建旗的禮。矩伯庶人在裘衛(wèi)那里取了朝覲用的玉璋,作價貝八十串,這租田可以給田一千畝。矩又取了兩個赤玉的琥,兩件鹿皮披肩,一件雜色的橢圓圍裙,作價貝二十串,可以給田三百畝......(昭明、利群:《古代玉器》,中國書店出版社,1999年)

近代學者王國維研究認為,先秦時代玉和貝都是貨幣,作為代表玉中之王的“玨”與貝幣計數(shù)的“朋”字古時實為一字。他在《觀堂集林·說玨朋》中寫道,“殷時玉與貝皆貨幣也…其用為貨幣及服御者,皆小玉小貝而有物焉以系之。所系之貝玉,于玉則謂之玨,于貝則謂之朋,然二者于古實為一字”。此話也不失為一家之言。

現(xiàn)代大型錢幣工具書--中國錢幣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國錢幣大辭典·先秦編》將先秦廣義上的“玉”列入實物貨幣的范疇,“珠玉亦名玉幣。中國原始社會末期至商周時期的實物貨幣”。但也就珠玉作為貨幣的具體作用及其局限性進行了描述,“因其價格昂貴,形制各異,到商周時期一般僅作為上層統(tǒng)治階級的珍藏、大額支付或聘問饋贈之用,使其流通領域受到很大限制”。

《中國錢幣大辭典·考古資料編》記載:河北元氏西張村西周墓出土海貝56枚,“這些海貝置放在一件銅尊之內(nèi),從放置的位置來考察,海貝顯然不是裝飾品,是作為貨幣殉葬的”;江蘇蘇州真山吳國國君墓出土海貝數(shù)千枚,綠松石貝122枚,“墓中數(shù)以千計的兩種貝,集中存放在同一漆盒內(nèi),放置在墓室外遠離棺床的東部靠近墓門處(同樣數(shù)以千計的珠管類裝飾品則集中放置在另一只漆盒內(nèi)),排除了這些貝是裝飾品的可能性”。

至于金銀等貴金屬,馬克思說過:“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黃金至今仍是世界上每個國家的硬通貨,這里自不必多言。

珍貴材質貝幣因為它的珍貴性,不一定等同于貨貝等普通材質貝幣執(zhí)行價值尺度,可定義為價值不菲的錢幣,亦即管仲所說的“上幣”,因此它應該是類似金銀珠寶本身那樣用于大額支付。

3.祭祀、喪葬。古代社會,“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國家的大事就是祭祀活動和軍事行動,包括祭祀天地、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社稷、宗廟祖先等的禮儀。在先秦,玉器是重要的祭祀禮器,包括玉圭、玉璧、玉琮、玉琥、玉璜等很多種。而對于喪葬,《荀子·禮論》描述道“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中國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后,在陰間仍然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對待死者應該"事死如事生",已故者的衣冠、用具,猶如生時狀況。在古人的這種觀念下,使我們后人通過考古得以見到先人的生活面貌,這其中包括作為禮器的玉器。

使用金銀珠寶材質制作的貝幣是先秦對貨幣崇拜的產(chǎn)物,先秦上層社會生前將珍貴材質貝幣用于祭祀,在死后用于隨葬是有可能的。筆者對《中國錢幣大辭典·考古資料編》記載的貝幣出土資料,以其所屬坑口及頻率進行了統(tǒng)計,依次為墓葬、灰坑、祭祀坑、遺址、殺殉坑、車馬坑,也為這一點提供了佐證。

三、珍貴材質貝幣具體品種

1.玉貝

中國玉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我國玉器在世界上制作和使用最早,且是唯一將“玉”與“人性”相結合的國家,正所謂“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昭明、利群在《古代玉器》(中國書店出版社,1999年)一書中闡述道:中國古代玉器,作為一種物質文化,以其質堅、性溫、美觀大方而久享盛名;作為一種精神文化,以其“溫潤而澤”、“廉而不劌”、“瑜不掩瑕”、“氣如白虹”而為歷代仁人君子所推崇,視為立世之標準,為人之楷模。

我國古代玉礦蘊藏豐富,產(chǎn)地眾多,達幾百處,各省均有分布,主要包括新疆和田玉、遼寧岫巖玉、河南南陽玉、陜西藍田玉等。在先秦“美石為玉”的廣義玉概念下,玉貝制作同其它先秦玉器一樣,多為就地取材,呈現(xiàn)出有硬玉貝、軟玉貝等不同種類的地方玉特色。至于“商代已開始使用質純色美和田軟玉。特別是商代后期,和田玉已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但實際上和田玉多壟斷在王室,民間極少見到。以下將筆者收藏的珍貴材質貝幣作為示例(除備注為作者孫永行藏品外,皆為作者彭廣明藏品)予以展示。

圖3、圖4:地方硬玉貝 春秋戰(zhàn)國,整體面鼓背平,硬度高,有翠色,直槽斜齒,雙穿, 16.6*11.2*2.6mm0.7g  

  圖3                                     圖4

圖5、圖6:地方軟玉貝 商周,整體仿生貨貝,背圓孔內(nèi)大外小,22.1*16.6*7.7mm,3.5g

圖5                  圖6

圖7、圖8和田玉貝 春秋戰(zhàn)國,整體面鼓背平,直槽無齒,雙穿,21.6*16.6*4.6mm,2.52g(作者孫永行藏品)

圖7                                        圖8

圖9、10:和田玉貝 商周,整體略呈卵圓形,直槽橫齒,單穿,29.1*21.4*10.3mm9.52g(作者孫永行藏品)

   圖9                                  圖10

2.綠松石貝

綠松石,因其形似松球,色近松綠而得名,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愛的傳統(tǒng)玉石,作為佩戴和使用已有7000年以上的歷史。綠松石屬于優(yōu)質玉材,古稱“碧甸子”“青瑯玕”,以質論分為瓷松、綠松、泡松和鐵線松等。中國是綠松石主要產(chǎn)出國之一,湖北、安徽、陜西、河南、新疆、青海等地均有出產(chǎn)。故宮藏戰(zhàn)國綠松石項鏈,由35粒大小不一的扁方珠串成,大者長2厘米,寬1.3厘米,厚0.5厘米。

先秦時期,用綠松石制作成貝幣,用于貨幣流通和財富儲藏,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韓龍在《綠松石收藏與鑒賞入門》(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6年)中表述道,“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綠松石的使用已經(jīng)非常廣泛了……蘇州真山吳國國君墓出土了大量的天然貝和綠松石貝,據(jù)推測應該是作為貨幣來使用的,這也是首次發(fā)現(xiàn)綠松石的另一個功用”?!吨袊X幣大辭典·考古資料編》有3次綠松石貝幣出土的記載,除前述蘇州真山吳國國君墓出土122枚外,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6枚,山西侯馬柳泉東周中晚期墓區(qū)也有出土(未標明數(shù)量),其中也對出土于蘇州真山吳國國君墓的綠松石貝作為貨幣進行了肯定。

圖11、12:綠松石貝 商周,整體面鼓背平,直槽,雙穿,有朱砂痕,15.8*12.6*4.1mm,1.23g

 圖11                                       圖12

3.孔雀石貝

孔雀石是一種古老的玉料,有“綠寶石”之稱,主要成分為碳酸銅??兹甘捎陬伾崴瓶兹赣鹈习唿c的綠色而獲得如此美麗的名字。中國古代稱孔雀石為「綠青」、「石綠」或「青瑯玕」??兹甘a(chǎn)于銅的硫化物礦床氧化帶,常與其它含銅礦物共生。主要產(chǎn)于廣東陽春、湖北大冶和贛西北。

胡震生在《孔雀石》(程金鵬主編,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1985年)其中一篇文章中說道:湖北大冶“銅綠山古礦冶遺址的考古發(fā)掘證實,距今三千多年前(西周早中期),我們的祖先就以孔雀石作為煉銅的主要礦物原料,生產(chǎn)出了大量金屬銅......質純、色艷的孔雀石也是一種難得的高檔玉石。用它雕成的工藝品,華貴而高雅......在云南江川縣李家山古墓中曾出土了幾萬枚孔雀石珠,說明在漢武帝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用孔雀石作為裝飾物”。

圖13、14孔雀石貝 西周春秋,整體面鼓背平,直槽斜齒,有朱砂痕,惜尖部有殘,16.5*12.0*3.0mm1.13g

圖13                                   圖14

4.瑪瑙貝

瑪瑙是玉髓類礦物的一種,原形態(tài)三方晶系,常見的為同心圓構造。色彩相當有層次,通常有綠、紅、黃等多種顏色?,旇ХN類很多,有象形圖紋瑪瑙、南紅瑪瑙、戰(zhàn)國紅瑪瑙、冰糖瑪瑙等十余種。以質堅、色紅、透明者為佳。世界上瑪瑙著名產(chǎn)地有中國、印度、巴西等多個國家,我國瑪瑙產(chǎn)地分布很廣,幾乎各省都有,著名產(chǎn)地有:云南、黑龍江、遼寧等。常用作玩賞物、觀賞物和飾物。古代陪葬物中??梢姷匠纱默旇颉,旇?/span>佛教七寶之一。

著名的南紅瑪瑙貝幣陳列在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是3000年前相當于商周時期的古金沙國的遺物,是瑪瑙貝幣形制的代表(圖15)。江西南昌的漢代?;韬钅钩鐾劣欣p絲瑪瑙貝幣,筆者認為,由于?;韬钅钩鐾廖奈镞_1萬余件,檔次極高,涵蓋面廣,其瑪瑙貝幣不一定是當朝制作,有先秦遺物的可能性(圖16)。                     

圖15                                    圖16

圖17、18:瑪瑙貝 西周,整體略呈卵圓形,直槽橫齒,單穿,21.9*15.2*6.9mm,2.96g(作者孫永行藏品)

  圖17                                 圖18

圖19、20:瑪瑙貝 春秋戰(zhàn)國,整體面鼓背平,直槽斜齒,雙穿,1.96*1.59*0.45mm,2.01g(圖片來源:孫永行《齊地貝幣》,齊魯書社,2014年)

  圖19                                      圖20

5.水晶貝

水晶指無色透明的二氧化硅結晶,是屬貴重礦石,寶石的一種,在礦物學上屬于石英族。水晶文化歷史悠久,古人曾賦予它一串極富美感的雅稱:水玉、水精、水碧、石英等。水玉、水碧一詞最早頻繁出于《山海經(jīng)》,水精、石英則出自《廣雅》。

水晶與詩人有著不解之緣。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這是戰(zhàn)國詩人屈原有史最早提到水晶的詩句。李商隱,杜牧,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呈大昌,辛棄疾,楊萬里,吳文英,楊基,魏源等詩詞大家都有歌吟水晶的佳篇傳世。

王志堅在《古老寶石-水晶》一書中描述道:水晶是人體健康的保護神。它不僅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愉悅人們的精神生活,而且由于水晶性甘、溫,主治肺腎,益氣,養(yǎng)心神,補五臟,明目提神,同時含有近10種有益于人體的微量元素,因而長期佩戴,能與人體的生理節(jié)奏產(chǎn)生諧振,進而浸潤人體肌膚,可以補充人體不足的元素,穩(wěn)定人的情緒,增強人的應變能力。

圖21、22:水晶貝 商周,整體略呈卵圓形,面鼓背平,單穿, 15.3*13.0*6.5mm,1.66g(所見有的帶豎槽)。

圖21                                     圖22

圖23、24:水晶貝 商周,整體略呈卵圓形,面鼓背平,單穿, 13.9*11.6*7.6mm1.49g(所見有的帶豎槽)。

 圖23                                    圖24

6.硨磲貝

硨磲是生活在熱帶海洋中的一種貝類,其貝殼大而厚,殼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紋和肋間溝,其狀如車轍,故稱“硨磲”,內(nèi)殼亮白而光潤。是貝類中最大者,直徑2米左右,重量可達250多千克。

硨磲在中國是古老的有機寶石,是貝類中的和田玉。西漢人伏勝在《尚書大傳》中提到:文王囚于羑里,散宜生之江淮,取大貝如車渠,以獻紂,免西伯之難。西漢人孔安國在《尚書·顧命》注中也提到硨磲:大貝如車渠,商、周傳寶之。李恒在其著作《國寶硨磲》(海南出版社,2014年)中表述道,汶川出土的古硨磲年代約在周朝,出土重量遠超全國各地總和,是汶川古珠中最有代表性的種類。硨磲在東方寶典《金剛經(jīng)》中被列為佛家七寶之一,在西方將硨磲、珊瑚、珍珠、琥珀稱為四大有機寶石,亦稱“海底玉”。硨磲經(jīng)歷千百年孕育生長,所發(fā)出的磁場能量非常之大,可使佩戴者增進身心調(diào)和、啟發(fā)自在智慧、摧破眾生煩惱?!侗静菥V目》中記述硨磲有鎮(zhèn)心、安神等功效,長期佩戴有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及感應,如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穩(wěn)定心率、改善睡眠等功效。

圖25、26:硨磲貝 西周春秋,直槽橫齒,雙穿,面人面紋,背平素,30.6*24.5*8.4mm9.5g  

圖25                                 圖26

7.琥珀貝

琥珀是松柏科等植物的樹脂化石,樹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萬年,在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內(nèi)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蟲,奇麗異常。琥珀的硬度低,質地輕,溫潤,有寶石般的光澤與晶瑩度,常見琥珀種類有金珀藍珀、綠茶珀、紅茶珀、血珀蜜蠟等十幾個種類。中國是產(chǎn)出國之一,遼寧河南、廣西、貴州、云南、浙江、吉林等地均有出產(chǎn)。琥珀文化古今盛行,在古代帝王眼中,琥珀有著非凡的意義,琥珀是佛教七寶之一,據(jù)記載“皇帝朝珠雜飾為天壇用青金石,地壇用琥珀,日壇用珊瑚,月壇用綠松石。”“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李白《客中行》),“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白居易《荔枝樓對酒》),歷代詩人多有關于琥珀的詩句;現(xiàn)代以“琥珀”命名的文學作品至少在五部以上。

據(jù)稱,公元前一千六百年以后,波羅的海沿岸的住民,以琥珀作為貨幣,與其南方地域的部落交易,換取銅制武器或其它的工具。

圖27、28:琥珀貝,又稱蜜蠟貝,商周,整體面鼓背平,直槽橫齒,背中央有一較大穿孔,未透, 1.96*1.59*0.45mm,2.01g(圖片來源:孫永行《齊地貝幣》,齊魯書社,2014年)。

圖27                                   圖28

8.煤玉貝

煤玉,又稱煤精,生成距今約3000萬年,是由植物隨滄海桑田的地質變遷炭化而成,藏身于幾十米或數(shù)百米的煤海之中。煤玉質地堅硬,結構細膩,比煤黑而亮,是稍輕于煤的特殊材料,是雕刻工藝的極佳原料。遼寧、山西、山東、貴州均有出產(chǎn)。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使用煤玉的國家之一,距今7000年的遼寧省沈陽市新樂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物中有煤玉珠、煤玉耳珰等。陜西“寶雞地區(qū)的西周墓中常出土一種煤玉雕刻品,僅茹家莊弓魚伯和井姬墓中就出有煤玉塊200多件(昭明、利群:《古代玉器》,中國書店出版社,1999年)”。

圖29、30:煤玉貝 春秋戰(zhàn)國,整體扁平,正、背面皆刻有豎槽,雙穿,14.7*10.8*3.3mm,0.43g  

圖29                            圖30

9.金貝、銀貝

黃金和白銀是早在先秦就被認識并被利用的歷史悠久的貴金屬,具有引人注目的色彩和光澤及抗腐蝕性強、延展性好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首飾業(yè)、工業(yè)等各個領域。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貨幣無論從材質、還是形制呈現(xiàn)多樣化,金貝、銀貝乃至金版、金餅、金片、銀鏟、銀版、銀餅、銀布幣等其它形制的金銀貨幣占有一席之地,充分體現(xiàn)了其自身的價值。

張靜、齊東方編著的《古代金銀器》(文物出版社,2008年)描述道:戰(zhàn)國時期,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使得貨幣不斷完善,雖然銅是當時普遍的貨幣材料,但新興的金銀很快加入制幣行列,北方地區(qū)常見的具有貨幣性質的銅貝,有的包金,有的甚至直接用黃金、白銀制造。河南輝縣琉璃閣、山西侯馬上馬村春秋中晚期13號墓、山西潞河戰(zhàn)國初期7號墓都出土包金銅貝,河北靈壽西岔頭戰(zhàn)國早期墓,出土四枚仿真貝鑄造的金貝,河北平山戰(zhàn)國時期中山國國王墓出土五枚銀貝。南方地區(qū)尤其是楚國境內(nèi)流行的金幣郢爰、陳爰,在安徽、江蘇、河南、湖北等地陸續(xù)發(fā)現(xiàn)。浙江紹興306號墓還出土有金餅兩件、金片等。大批黃金貨幣和少量白銀貨幣的出土,是生產(chǎn)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反映。黃金白銀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功能,以及儲藏的作用。

圖31、32:金貝 春秋戰(zhàn)國,整體仿磨貝式銅貝,彎槽橫齒,30.6*21.3*2.2mm,1.81g

圖31                             圖32

圖33、34:銀貝 春秋戰(zhàn)國,整體仿磨貝式銅貝,直槽曲齒,雙穿,31.4*17.9*5.3mm,2.92g

圖33                                  圖34

10.琉璃貝:

琉璃,是以各種顏色(顏色由各種金屬元素產(chǎn)生)人造水晶為原料,高溫燒制的稀有裝飾品。琉璃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從青銅器鑄造時產(chǎn)生的副產(chǎn)品中獲得的,經(jīng)過提煉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輪美奐;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琉璃”兩字從“王”字旁,“王”通“玉”,而且由于先秦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

由于工藝上的限制,先秦時期琉璃多為各種小件,如珠、管、環(huán)等,常見的有“蜻蜓眼”珠等。王進在《女媧的遺珍-琉璃》(重慶出版社,2008年)介紹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制造工具大多已更新為以鐵質為主,琉璃的色彩也轉為以淺綠色為多,這和制造工具中摻雜著少量的鐵有著密切的關系”。筆者收藏的一枚琉璃貝(見圖3536),除具有明顯貝幣特征外,有一通芯穿(見圖37、38),便于穿系,保留了琉璃珠的特征,色彩為淺綠色,應為鐵器時代的產(chǎn)物。

琉璃還與宗教、文學密不可分。佛家眼中的琉璃是宗教至寶,是佛家七寶之一,《藥師琉璃光本愿功德經(jīng)》認為琉璃能保佑平安;“琉璃仙境”印證了道教與琉璃的密切關系?,F(xiàn)代社會,《琉璃》是描寫北京“胡同文化”的長篇小說,《琉璃》是東方玄幻仙俠電視劇。

圖35-38:琉璃貝 春秋戰(zhàn)國,整體呈卵圓形,面鼓背平,豎槽,特點是腹部有一通芯穿,17.6*14.9*8mm,3.45g,惜背有一殘洞(圖36

圖35                            圖36

圖37                             圖38

11.角貝

角雕主要是用牛角、羊角、狍子角、鹿角等雕刻出各種精美的日用品和玲瓏的工藝品。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就已用獸角制成耳墜、笄、梳、匕等,造型規(guī)整,打磨光滑。漢代,國外犀牛角經(jīng)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至明清角雕以犀角為圣。20世紀以來,中國角雕以牛角雕為主。

《中國錢幣大辭典·考古資料編》記載,安徽亳縣曹家崗3座戰(zhàn)國墓出土角貝368枚,角貝用鹿角制成,一面平,一面稍拱,長3、寬1.8厘米。

圖39、40:角貝 通體面鼓背平,呈黑棕色半透明狀,磨光,正面微鼓,中間開槽,槽內(nèi)有7個連珠孔,1.93*1.61*0.35mm,1.21g(圖片來源:孫永行《齊地貝幣》,齊魯書社,2014年)

圖39                                  圖40  

 結語

珍貴材質貝幣,因其美且少而珍貴,把玩欣賞,愛不釋手,又因其不同材質而呈現(xiàn)多樣性,可謂百花齊放,爭奇斗艷?!耙换ㄒ皇澜?,一樹一菩提”,每一種珍貴材質貝幣,都是先秦上層社會與工匠的結合,體現(xiàn)了先秦的社會發(fā)展和古人的審美情趣。

目前,收藏市場珍貴材質貝幣魚目混珠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較為常見。如以較好的石貝充當玉貝,以綠色骨貝石貝充當綠松石貝,以蚌貝充當硨磲貝,以黑色石貝充當煤玉貝,將鎏金車馬飾充當鎏金貝。這其中原因有似懂非懂,也存在利益驅使,故意為之。甚至有造假現(xiàn)象,市場上就有不少玉貝、瑪瑙貝、金貝、銀貝等貝幣的現(xiàn)代仿品。泉友只要擦亮眼睛,經(jīng)常磨煉,自然會練就一副火眼金睛,提高鑒賞能力。

這里向大家推薦一本關于貝幣的最新著作《中國貨貝圖集》,本書由張春生先生歷經(jīng)三十余年辛苦積累編撰完成,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發(fā)行,精裝彩印355頁,600余種1000多枚先秦貨貝的高清細圖,僅印450部。新書已到,喜歡的朋友可以下單選購。

古泉文庫系列叢書第廿七種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