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歷: 王乃勇 1969年出生。一級美術師。中國書協草書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書協副主席、草書委員會副主任,新鄉(xiāng)市書協主席,中國書協翰墨薪傳講師團成員、書法培訓中心教授,鄭州大學書法學院草書所研究員。多次擔任全國展評委,評委庫成員。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中國書協第六、七、八屆代表。中國文聯第十一次文代會代表。河南省“四個一批”人才,獲河南省文藝成果獎一等獎,河南省第八屆文代會代表。新鄉(xiāng)市管優(yōu)秀專家。作品被中南海、中國美術館及全國各地多家博物館、紀念館收藏、刻石等。 ![]() ![]() 師友惠語 ![]() ——王乃勇書法觀感 ![]() ![]() 藝術觀點 ![]() 中國書法發(fā)展至今,從展覽活動及學術交流到社團組織及受眾對象,從社會群眾基礎及專業(yè)研究等可謂是空前繁榮。特別是對行草書的喜愛程度,從各種展覽活動的投稿數量可見一斑。余從事草書學習和創(chuàng)作多年,有些想法與思考與各位師友交流。
草書條幅 2021年 146cm×368cm 一、草書的衍變與傳承 書體的衍變與產生基本有定論。根據有關出土資料研究,也存在有待探尋的余地。特別是草書,從春秋戰(zhàn)國到漢代的各種簡帛書的出土資料看,在臨習過程中亦體會到,簡牘書法在發(fā)展過程中有三個方向: 一類向東漢的隸書發(fā)展,漢各種風格的隸書、碑刻與度法碑刻有充分的證明。 一類向古草即章草發(fā)展,從史游、皇象、陸機、宋克、趙孟頫以及近代王蘧常等歷代章草大家可以看出,發(fā)展衍生了成熟的章草書法。
草書條幅 2021年 97cm×247cm 另一類向小草和大草書法發(fā)展。小草的發(fā)展,如王羲之的草書《十七帖》,解決了草書識別問題。其后各代皆有小草書家出現,其中的代表作有唐代孫過庭的《書譜》、懷素的《小草千字文》等。大草有張芝《冠軍帖》孤本為先聲,盡管存在爭議。后有王獻之《大觀帖》開創(chuàng)了大草的先河及大草的連綿書寫。唐代的張旭、懷素發(fā)展了大草的高峰,使用筆的恣肆與結體的夸張更加充分。宋代黃山谷在用筆速度有所改變,字間穿插、行間擺動有所增強,結體與布白的安排是其更大的貢獻。明代祝枝山上接“二王”,改變了黃山谷的曲線與直線,結體與布白有所弱化,但整體章法的行距更加彌漫。徐渭更將此特征向前推進一步,亂石鋪街,漫天飛雪。王鐸在書法史上因為人生的緣故,可謂是一個悲劇式人物,他把繪畫的漲墨法運用到行草的創(chuàng)作,是其最大的貢獻。 這些理解與想法是在臨習過程中感悟到的,因手邊資料限制,未進行詳細比較與論證,還請各位師友賜教,論證這些理解成立與否,能夠促進自我的大草學習。
行書對聯 2021年 32cm×182cm×2 二、草書的情性與自然書寫 孫過庭《書譜》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逼渲械莱隽它c畫與使轉、形質與情性兩對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概念,真書使轉隱藏在點畫之中,草書點畫隱藏在使轉內部。與二者相應的是形質與情性,形質為基本點畫,情性為精神世界,形質與情性同樣相互依存。古人講“因物念慮謂之情,自然所感謂之性”。情性即書家的本性。 草書創(chuàng)作講究情性與激情,散其懷抱,放飛自我,以極純熟的技法為基礎,來表達自我的本性。目前草書的創(chuàng)作,通過展覽與評審可以看到,一是精心于形制設計,二是作品有賴于紙張的色彩和做舊,三是章法上設計成分偏重,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弱化了草書創(chuàng)作中的自然書寫,使作品偏向于設計的書寫,缺乏了真情性的流露,從側面也導致了展覽體風貌雷同的形成。自然書寫是草書創(chuàng)作重要的內在精神,不僅體現在點畫與用筆,而且要貫穿于草法運用與字形姿態(tài)。
草書中堂 2021年 124cm×247cm 三、草書筆法的碑帖融合 甲骨文、金文、楚篆、秦簡、秦篆等古文字都是從實用角度出發(fā),受書寫或制作材質、形制等因素影響,在簡與約的過程中,隨著點畫起伏輕重變化等書寫技術的進步,從而促使新書體的衍變與生成。草書同樣受此影響,從簡牘書法到章草,從簡牘書法到小草,都脫離不了其實用的首要目的,同時也有其結體美與節(jié)奏美。 特別是大草的發(fā)展,使草書與實用性愈走愈遠,純粹的藝術欣賞氛圍更重。在大幅草書創(chuàng)作中,首先要從筆法上解決由小而大的問題,以古人帖學筆法的中側藏露、八面出鋒以及絞轉為基礎,行筆方法上強化澀行,頂鋒剎紙,在行進中根據點畫長短的需要,調整筆的傾斜度,同時也要強調筆法的使轉與絞轉。行筆速度上,濃墨處體現疾與厲,在枯墨處要強化留與慢,使點畫具有金石感。大處看體現出點畫的厚實與蒼澀,且不失流暢,小處看也不失虛靈與雅致,也具有沉著、探索碑帖結合的方法。一直在嘗試與摸索,力圖有所心得。二是要在單字的結體上打破原有的結體規(guī)律,強化留白與收放的對比,在字組上進行局部的連帶。三是在章法上利用墨色枯濕濃淡的變化形成塊面對比。前有王鐸,后有林散之,都為我們樹立了成功的典范,特別是林散之先生將金石繪畫融合貫通于書法創(chuàng)作當中,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四是自我情性的發(fā)揮,情境由心造,付諸情感的再現,徐青藤以天縱之才及傳奇的經歷為后世創(chuàng)作出傳世大作,展現了大草的天真浪漫。
草書中堂 2021年 124cm×247cm 四、草書的美感與意境 書法之美在于人文之美,在于文化之美。草書之美,在于其點畫、布白、使轉、情性,書家情懷流露其中。 一是草書的哲學美。草書創(chuàng)作是對立與統(tǒng)一、矛盾與和諧的集中體現??梢哉f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當是老莊哲學最完美的體現。 二是草書的時空美,即流動之美、清靜之美。書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通過手、眼、心的把握,借助筆、墨、紙的相發(fā),再使之以速度、輕重、虛實之變化來完成點畫的感染、布白的構造,隨著時間的推進,加之字組節(jié)奏、行間擺動以及墨色的渲染,最終創(chuàng)作出既有時間感又有空間感的草書作品。 三是草書的意境美。草書是最能代表書家情懷的書體,特別是大草書法,在點與線的縱橫牽掣、鉤環(huán)盤紆中進行空間分割,加上枯濕濃淡的墨色渲染,勾勒出黑白之間的深邃意境。首先是書文交融的意境,書寫詩文自身的境界與書寫技法的配合。其次是人書合一的意境。清人魏源曾講道:“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钡酪蚣忌加傻来?。書法是技與道的完美結合,參悟虛實之處,把握有意無意之間,臻于人書合一的意境。 ![]() ![]() 作品欣賞 ![]()
![]() ![]() ![]() ![]()
- E N 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