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演義》中有個“三氣周瑜”的情節(jié),說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小說是虛構的,但道理是真的。 ![]() 生氣是一種負面情緒,明代啟蒙讀物《增廣賢文》中說:“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 心理學上對這類情緒造成的危害,是用“野馬結局”描述的。 ![]() mustang ending effect。因一些細微小事情而造成了情緒的巨大波動,以致于導致了較大的危害。屬于一種情緒效應Emotional effect。 “野馬結局”的說法源于非洲野馬的故事。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馬的腿上吸血。不管野馬怎樣暴怒、狂奔,就是奈何不了這個“小家伙”。吸血蝙蝠吸飽后從容地離開,而不少野馬卻因飽受暴怒的折磨,以致有的狂奔而死。 ![]() ![]() 野馬被蝙蝠所吸的血量極少,不至于造成多大危害,對于野馬來說,吸血蝙蝠只是一種外因。 ![]() 野馬對這一外因的劇烈情緒反應才是死亡的直接原因。野馬因為蝙蝠吸血而暴怒和狂奔,導致失血過多而死。 情緒失控 日常生活中,也常見個別人為了一點芝麻小事而啰嗦不停,以致造成情緒爆炸。 ![]() 生活中人人都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如不能寬容待之,一時情緒激動,就可能暴跳如雷,大發(fā)脾氣。有些人確實是“氣死的”。 動輒生氣大動肝火的人會到危害自身健康,很難長壽。實驗表明:恐懼、焦慮、抑郁、嫉妒、敵意、沖動等負性的情緒,具有嚴重的破壞性,長期被這些心理問題困擾就會導致身心疾病的發(fā)生。 ![]() “野馬結局”也會發(fā)生在狗身上。醫(yī)學心理學家用狗做實驗:把一只饑餓的狗關在子里,當著它的面給另一只籠子外面的狗吃肉骨頭。籠內(nèi)的狗在急躁、氣憤和嫉妒的負性情緒狀態(tài)下,產(chǎn)生了神經(jīng)癥性的病態(tài)反應。 情緒是有成本的,情緒失控對人體生理上產(chǎn)生一系列的變化和反應。氣憤必然心跳急促、心律失常,誘發(fā)心慌心痛。也可引起呼吸急促,氣逆、胸悶、咳嗽及哮喘等。 ![]() 生氣后往往出現(xiàn)面色蒼白,全身無力,并且影響胃腸消化功能。即所謂“怒傷肝”。 大發(fā)脾氣或生悶氣,致使人體各部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豁達樂觀 “野馬結局”的現(xiàn)象,實際上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 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的一生中,約有30%的時間處于情緒不佳的狀態(tài),很多人習慣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比如有人只因伴侶忘記了紀念日,傷心一周以上。因此人們需要經(jīng)常與消極情緒作斗爭。 某種意義上說,學會控制情緒在生活中至關重要,對于心眼狹小的“周瑜式”人物,更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 ![]() 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嶄新的。不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計較,需要有豁達的氣度,寬廣的胸襟。 ![]() 不把時光消耗在糾纏無謂的瑣事上,不較真輸贏,看淡得失,尊重自己的每一分鐘。 不輕易生氣的人,一般會做到: 積極樂觀、睡眠充足、親近自然、經(jīng)常運動、合理飲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