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中國書協(xié)的展覽還是很多的,有行草展,篆書篆刻展,九月份還有一個楹聯(lián)展。書法愛好者沖擊國展就有了很多次機會,這段時間,全國的國展培訓班也多了起來。如果太忙,沒有時間去參加的朋友,讓老司機給你一些提示,只要認真準備,相信還是會有很大的機會! ![]() 第一:先有思路再有創(chuàng)作 不管創(chuàng)作什么樣的字體,必須先有安排,我說了很多次,國展作品是打造出來的,不是一揮而就一次成功的,當代人是這樣,古人也是這樣。 衛(wèi)夫人(王羲之的老師):意后筆前者敗…意前筆后者勝.”。書圣王羲之指出:“夫欲書,先干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候仰、平直、振動,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p> ![]() 書法創(chuàng)作先立意,國展作品的立意放在第一位。我們搞篆刻刻印,創(chuàng)作印稿也是放在第一位。寫詩詞寫文章,全部靠立意。書法創(chuàng)作國畫創(chuàng)作完全是一樣的。 老司機溫馨提示一下,如果真的沒有辦法設(shè)計出來,就向你身邊的老師請教,讓你身邊的老師幫你把把關(guān)。如果沒有這個條件,建議買幾本作品集,選三五個作品,進行綜合改造,我認為改創(chuàng)也是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杵著拐杖走路,久了走順了就可以丟掉它,你說對吧? ![]() 第二:把你平時訓練的最好的一部分展現(xiàn)出來。 老司機的建議,你平時臨帖寫字寫多大的你就創(chuàng)作多大的,如果把字變大或者變小,那個磨合期太長時間了。 很多朋友會幾種字體,你個人認為哪個拿手就寫哪個。目前國展中,競爭力最大的是行草書,第二是楷書,第三是隸書,第四是篆書篆刻刻字。 最容易獲獎字的直徑3至6公分,其次就是1至3公分,最難的是6至9公分(這類的字,不大也不小,很尷尬的)十公分以上的字,字比較大,基礎(chǔ)弱的不建議寫這種字,優(yōu)點就是掛在墻上有氣勢,弱點就是有一點點小毛病,就看的很清楚。寫大字的一般都是高手。 ![]() 第三:行列的關(guān)系,你一定要知道 不管是哪一類的字體,創(chuàng)作分為三個大類。第一個是有行有列,第二個是有行無列,這三個是無行無列。 關(guān)于這個行列關(guān)系,要說的很細,可以說幾天,我就把最重要的溫馨提示一下: 有行有列的,一定要注意字的輕重,因為排列相對整齊,字組的關(guān)系比較難處理,我們把小的寫小寫重,多筆畫的字,寫輕寫大一些。 ![]() 有列無行,創(chuàng)作這樣的作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字組之間的關(guān)系,字的大小一定要分明,老司機個人的看法,字的大小,可以按,1比1.5比2比2.5,逐漸遞增或者逐漸遞減來寫,這樣大字和小字的區(qū)別就很明顯,你看王羲之、米芾、顏真卿都是用這種辦法來創(chuàng)作。輕重也可以按這個比例來參考,再說一遍,這是參考比例,就是告訴你,字的大小,筆畫的輕重,要有大膽的比例。 最后一個講無行無列,這個通常是草書,寫這種字,一定要有激情,創(chuàng)造性要強,墨色一定要豐富,充分表現(xiàn)塊面感。 ![]() 第四:作品的氣息要通暢 創(chuàng)作作品的時候,不是行草書很講究氣息,楷書、隸書、篆書都很講究氣息的。 王羲之所說“若書之氣,必達乎道”。 怎么用最通俗的話把這個“氣”說清楚了,書法創(chuàng)作中,落了筆就有墨,有墨的地方就有墨痕,我們通過墨痕周邊白的地方,白的空間與是否自然協(xié)調(diào)、通暢。要想氣韻生動,就要考慮字與字之間的空間,行與行,列與列之間的空間,后來整篇作品的空間。 “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辯證原則,讓作品“窮變態(tài)于毫端,合情調(diào)于紙上”,創(chuàng)作出形神兼?zhèn)涞臅ň?,行氣就顯然可見。 ![]() 第五:楷書隸書的朋友,要大膽的使用墨色的變化。 有人認為,墨色的變化僅用于行書草書,實際楷書隸書這些靜態(tài)字體,一樣要有墨色的變化的。 ![]() 寫到這里,最后再三重復提示一下,國展作品是打造出來的,用設(shè)計好的稿件去創(chuàng)作,利用兩三個月,反復打造一件作品,把最好的一件寄出去,靜待佳音。 |
|
|
來自: 新用戶8256zAvb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