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僅供醫(yī)學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
前幾天,武漢大學爆出一例霍亂,瞬間登上熱搜,如今對“傳染病”字眼極度敏感的人們議論紛紛。幸好學生的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癥狀消失,所在宿舍也解除封控。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腹瀉感染,曾經(jīng)引起7次世界性流行(別太慌,19世紀就包攬了6次),在我國屬于甲類傳染病?;魜y弧菌感染人體后,可能只是悄無聲息地定植于腸道內(nèi),也可作用于腸上皮細胞引起腹瀉以及脫水;如果不及時治療,脫水嚴重可致命[1,2]。 霍亂弧菌 霍亂弧菌雖是劣跡斑斑,但由于防治有力,已無法在全球范圍內(nèi)為非作歹[1]。 目前導致腹瀉的關鍵病原體,主要是一些感染性極強的腸道病毒——諾如病毒、輪狀病毒[3]。 總之,不管細菌還是病毒,這些病原體都是從感染腸道開始“發(fā)家致富”,引發(fā)宿主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如腹痛、發(fā)熱、嘔吐、腹瀉等,并通過糞口、受污染的水質(zhì)或食物進行傳播。因此, 防治腸道病原體感染的大規(guī)模爆發(fā),需要聯(lián)合監(jiān)測水質(zhì)、食品衛(wèi)生、環(huán)境或個人衛(wèi)生以及改進預防、治療策略等方面齊下手[1,4]。 可是,“口口”傳播,對于腸道病原體來說真的是條死路嗎?換個問法,有沒有可能,腹瀉也可以像感冒一樣飛沫傳播? 因為前晚吃了小吃城的板面、第二天帶薪拉肚子的奇點糕,在翻看霍亂相關資料時,突然想到一篇關于腸道病毒的文章,于不久前發(fā)表在《自然》期刊。 來自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的N. Altan-Bonnet及其同事們,揭示了腸道病毒的一種意想不到的傳播方式。他們在小鼠唾液中檢測到有活性的諾如病毒、輪狀腸道病毒,并且證明這些腸道病毒可在唾液腺中增殖、通過唾液在小鼠之間傳播[5]。 論文首頁截圖 首先聲明啊,霍亂弧菌那是細菌,可不是咱今天講的腸道病毒,不能帶霍亂的傳播對號入座。 諾如病毒是近年來比較“出名”的腹瀉相關腸道病原體,具有傳染性強、感染劑量低、排毒時間長、免疫保護時間短和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點,使得在學校、醫(yī)院、社區(qū)、旅游區(qū)(比如超級游輪)等人群聚集場所容易出現(xiàn)聚集性疫情[6]。在中國,腹瀉病例中有16.68%為諾如感染;尤其是幼兒園、小學的小朋友,更易遭受攻擊,兒童腹瀉病例中有24%為諾如病毒感染[3]。 中國諾如病毒感染的分布情況[3] 正如開頭所說,當前普遍認為腸道病毒僅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宿主糞便中的病毒通過各種方式(如受污染的食物、水、沒洗手觸摸等)進入另一個宿主體內(nèi),在其腸道中復制并從糞便中脫落,周而復始、出現(xiàn)人傳人現(xiàn)象。 盡管已在感染者的唾液中檢測到腸道病毒的基因組RNA,但這個現(xiàn)象被歸因于誤食受污染的食物或水。 誰會想到,一個引起拉肚子的東西還能脫離“據(jù)點”,乘著飛沫去傳播呢。 起初,N. Altan-Bonnet及其同事們也沒往這方面多想。準確來說,這項研究起源于一個意外發(fā)現(xiàn)。 新生小鼠的消化道和免疫系統(tǒng)都不成熟,因此極易受腸道病毒感染,是個優(yōu)秀的研究模型。然而,給新生小鼠接種諾如病毒或輪狀病毒后3天時,研究者們就發(fā)現(xiàn)了個異?,F(xiàn)象。 他們 不光在新生小鼠腸道內(nèi)檢測到腸道病毒大量增殖,還檢測到IgA抗體水平激增。要知道,新生小鼠的免疫系統(tǒng)就像張白紙,難以自己產(chǎn)生大量抗體,還得靠母乳來獲取關鍵免疫成分。 果不其然, 母鼠確實是在給新生小鼠哺乳期間,自己也不幸感染了腸道病毒。諾如病毒或輪狀病毒在這些母鼠乳腺中以高水平復制,乳腺產(chǎn)生抗體后又以母乳形式送給新生小鼠,幫其抵抗腸道病毒感染。 真正令人驚訝的是, 母鼠中招,并不是因為誤食受感染小鼠的“有毒”糞便,而是因為新生小鼠用“有毒”口水吮吸母乳,乳汁回流時導致其乳腺被腸道病毒感染。如果將正常新生小鼠的母鼠媽媽,借給感染小鼠吃奶,那么這只母鼠也逃不過腸道病毒的侵害。 感染新生小鼠(Pups A)和健康新生小鼠(Pups B)在不同空間培養(yǎng)并互換母鼠媽媽,結(jié)果全都感染 腸道病毒真的能在保持活性的情況下,跟著口水去遠行? 為驗證這一意外發(fā)現(xiàn),研究者們收集了腸道病毒感染的小鼠唾液樣本并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 接種后第2天開始,可以從感染小鼠的唾液中檢測到諾如病毒或輪狀病毒水平驟增;接種后至少長達3周內(nèi),依然能夠從唾液中檢測到病毒存在。 進一步研究表明, 在小鼠的唾液腺樣本以及體外培養(yǎng)的人唾液腺細胞系中,諾如病毒或輪狀病毒能夠以非常高的水平進行復制,并被排放到唾液中。在給小鼠接種后,唾液腺中的腸道病毒滴度(TCID 50 )可提高大約10 4 倍。在人唾液腺細胞系中,腸道病毒的復制水平與腸道(體外類器官)相近。 諾如病毒、輪狀病毒可在唾液腺中復制 另外,研究者們還證明,這種唾液傳播不止發(fā)生于小鼠哺乳期間,典型的“吃口水”行為(比如人類喜歡打啵、共享食物、講話喜歡爆破音等)也會傳播腸道病毒。 他們 獲取感染小鼠的口水和糞便,分別喂給新生小鼠吃。結(jié)果顯示,無論是通過口口還是糞口, 諾如病毒或輪狀病毒均可順利感染這些新生小鼠的腸道。 b-c:糞口途徑感染新生小鼠 o-p:口口途徑感染新生小鼠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為腸道病毒感染性腹瀉的防控提出了新的見解,指出糞口傳播并非腸道病毒的唯一傳播途徑。 NIH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唾液腺可高水平復制諾如病毒、輪狀病毒,并證明這些腸道病毒在小鼠之間可通過唾液進行傳播。他們還強調(diào),“與目前廣受關注的排泄物污染相比, 人際交談、咳嗽打噴嚏、接吻可能是諾如病毒、輪狀病毒更加重要的傳播方式”。 當然,危言聳聽也不可取,不至于說個話、親個嘴就要相約去廁所上吐下瀉。引起腹瀉的原因有很多,不止是容易導致聚集性疫情出現(xiàn)的腸道病毒、腸道致病菌感染(這倆也不能一概而論),還包括藥物、乳糖不耐受、消化系統(tǒng)疾病等。當發(fā)生腹瀉時,需要及時問診救治,畢竟腹瀉會引發(fā)脫水,而嚴重脫水或可危及生命啊。 已購買課程的朋友, 直接進入小程序收聽加餐哦~ 參考文獻: [1]https://www./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holera [2]Deen, J., Mengel, M. A., & Clemens, J. D. (2020). Epidemiology of cholera. Vaccine, 38 Suppl 1, A31–A40. https:///10.1016/j.vaccine.2019.07.078 [4]https://www./conditions/norovirus/ 本文作者 | 張艾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