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自省
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p>
意思大致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一個人如果能夠總是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哪些地方做得還不錯,好的地方繼續(xù)保持,不好的地方就可以改進(jìn)。
當(dāng)然無論一個人怎么改進(jìn),終究還是會有缺陷存在。但是我們很多時候只是改變自己的一些做事方式,讓自己更好的去完成一件事情,并非是讓自己完全變了模樣,換成另外一個人。
誰都不需要活成別人的模樣,每個人最應(yīng)該做的是活出更好的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從而認(rèn)識自己,接受自己,然后一點一點讓自己變得更好。
曾國藩是一個很善于自省的人,他從前半生在官場上不得人心,處處受到阻撓,到最后跟別人相處融洽,辦事變得順暢,這中間起到關(guān)鍵作用的就是自省。
他反思自己為何會落得如此田地,然后發(fā)現(xiàn)自己對待他人時態(tài)度太過強硬,從來沒有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慮過問題,導(dǎo)致眾人都對他心懷不滿。
反思自己的問題之后,他馬上就付諸行動,寫信問別人自己哪里有不足之處,虛心改正,與別人一同做事時,也換了一副態(tài)度和語氣。
曾國藩還是原來的自己,他心中追求的和對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從來沒有變過,他只是改變了對外的行事風(fēng)格,但是這種改變促使他的人生爬上了頂峰。
如果他一意孤行,不懂得反思自己,他的成就不會那么大,他也無法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遠(yuǎn)大抱負(fù)。
所以反省的目的不是讓你變成另外一個人,而是讓你變得更好。
正如《三十而已》中的鐘曉芹,她以前總是靠著別人,自己從來也不管什么事情,但是后來她開始讓自己獨立起來,她會獨自去解決遇到的問題,也會主動開始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寫作,最后她寫出的作品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她辭掉了原來的工作,專心寫作,過上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成為了喜歡的自己,
人總是這樣,總是固執(zhí)一些不應(yīng)該固執(zhí)的,總是認(rèn)為那些小小的固執(zhí)不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然而事實是,一個人的心里怎么想,就會怎么做,心態(tài)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如何過。
所以,自省是一個人一生中不能缺少的過程,自省不是否定自己,而是讓你了解自己,改進(jìn)自己。
那些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在不斷地自省中讓自己慢慢變得優(yōu)秀起來,從而取得了成功。

02自律
很多人覺得自律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是被逼無奈之下的一種選擇。然而,如果一件事情時常令人感到痛苦,那么人就無法長期以往堅持下去。
但是你是否發(fā)現(xiàn),自律的人幾乎一直都保持著自律的習(xí)慣,他們非但沒有因此痛苦,反而從自律中得到了快樂和滿足。
自律的人之所以能堅持自律,是因為他們從自律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目標(biāo)一點一點實現(xiàn)帶來的成就感,那種成就感會幫助他們打敗自律過程中帶來的孤獨和寂寞。
越是經(jīng)得起忍耐,越是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自律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們主動自律,從不被人逼迫,心甘情愿,覺得滿足且自由。
有人說閑著是廢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說明一個人必須要去做事情才行,整日閑著,必然越過越糟心,什么也得不到。
不要再抱怨自己的人生為什么沒有活成想要的樣子,無論你想要什么,都要開始去做,而且是持之以恒的去做。無論是只想不做,還是半途而廢,對你毫無幫助。

03選擇早點吃苦
為什么說一個想要有所成就的人,要選擇早點吃苦呢?
當(dāng)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知道自己的人生必須要靠自己成全,別人最多只能給與他們一時的幫助,想要得到,必須靠自己去付出,去努力。
懂得這一點的人,在面對人生的苦難時,從來不會選擇退縮和逃避,而是勇敢地邁出去,像小樹一樣,接受風(fēng)雨的洗禮,茁壯成長。
沉白在《別在吃苦的年紀(jì)選擇安逸》一書中寫了很多那些勇敢做自己的人,他們轟轟烈烈活得徹底,在跌跌撞撞中遇見真理—生活本身已經(jīng)夠殘酷,就讓我們將春天還給大地,將人生還給自己。
一個人只有把生活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他才能說他真正為了自己努力的活過。
早點吃苦,讓成長帶著你穿透迷茫,擺脫無助。不要將就,不要妥協(xié),為了想要的一切去努力。
早一點努力,你的后半生取得成功的機(jī)會就多一點;早一點吃苦,你就能更早的感受到成就帶來的滿足。
人活著,都有屬于自己的不容易,但是你若是想要取得某種成就,必然要為此傾盡全力,不能讓任何借口拖住你的腳步,往前走,一直往前走,你終會發(fā)現(xiàn),每走一步都有它的意義和價值。
自省,自律,選擇早點吃苦,這三件事情,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大多都懂得去做。雖然說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但是你要知道,如果你什么都不做,那些于你而言都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