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瓦爾說:
冥想是心理學(xué)名詞,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tài)而增強自我意識和良好狀態(tài)。 大部分認為冥想就是靜坐,但實際生活中處處是冥想的道場,當你完全在此時此刻的時候,就已經(jīng)具備了冥想的意義。 現(xiàn)代社會之所以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增多,在于沒有處在當下的能力。看似是自由的,但有太多的羨慕,比較,嫉妒,內(nèi)疚??此契r光亮麗,但鮮光亮麗里夾雜著世俗的標準和他人眼中的優(yōu)秀。那么和真實的自我有了分離,也就有了束縛。 意識中有無時無刻掙脫這張束縛網(wǎng)的沖動,潛意識里會跳出很多限制的力量,意識在一次次妥協(xié)中失去了自由。情緒是機械式的,分不清里面是不是有遷怒,是不是有情緒的誘因;也分不清是在主宰恐懼,還是被恐懼主宰。 人生中所有的經(jīng)歷都會留在記憶,情緒會在身體里積累。身體好比情緒的容器,總有滿的時候。當找不到情緒釋放正確出口,內(nèi)心會煩躁,會遷怒,失去耐心。很難感受到快樂,幸福,平靜的狀態(tài)。 而冥想是一種好的方式,我試過跑步的冥想,雖然跑了1000多公里,但很多時候,為了逃避跑的枯燥,大腦用各種念頭來代替。這時會發(fā)現(xiàn),跑中的任何思想,在停下的那一刻都會忘記。其實沒進入跑步的冥想。 我嘗試用鼻吸兩次,停三秒,然后用嘴呼出,當在跑中關(guān)注著呼吸,你和跑成了一體,也就沒有了焦慮,恐懼,急躁。 寫日記是書寫冥想,我建議過被焦慮,抑郁,失眠困擾的朋友寫日記。有的人上了很多課,花了很多錢,但是停下課后,那些困擾的念頭又會浮起。原因在于這些情緒的誘因大多源于原生態(tài)家庭教育,被身體記憶。它不會消失,只會被替代 一位13歲的德國猶太難民安妮.弗蘭克,在1942年6月12日寫下了第一篇日記:我希望能向你傾吐一切,因為以前從未向任何人吐露心聲,也希望你能給我?guī)砭薮蟮陌参亢凸奈琛T诘谝黄沼浀?4天后,安妮和家人一共六人被迫躲在父親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倉庫樓上逼仄的閣樓中。 通過日記的方式排解孤獨,害怕,無聊的情緒。她寫到:紙張比人更有耐心,寫作能讓她像陌生人一樣觀察自己。 我堅持寫作的原因也在于此,不管你愿不愿意,每天都會接收很多的信息,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很難完全和周圍隔離。出租車上,電梯里,大樓上各種屏幕充斥各種廣告和人生標準。它們慢慢進入你的潛意識影響你的思維和判斷,并激發(fā)你的欲望,人們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記得《納瓦爾寶典》里寫的自我救贖: 醫(yī)生不能讓你健康。 營養(yǎng)學(xué)家不能讓你苗條。 老師不能讓你變聰明。 禪師不能讓你冷靜。 智者不能讓你富有。 教練不能讓你健壯。 最終,你必須自己負起責任。 救贖靠自己。 學(xué)習(xí)情緒管理,自我成長,100天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自己。 1、一對一溝通,300元/次。 2、如何選書 3、如何寫作 4,如何愛上自己 5、贈送禪跑資料一份。 6、贈送自愈與自悟之道 我是大侃,已堅持1272篇,閱讀過去的文章可關(guān)注公眾號“大侃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