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昌碩《樸巢印存》 吳昌碩最早的一部印譜,名謂《樸巢印存》,線裝兩冊(cè),共鈐印103方,譜前有施浴升序言,后有吳瑤華跋語(yǔ),譜中錄有吳昌碩手抄五言八韻“試帖詩(shī)”墨跡六首。“樸巢”,為吳昌碩早期的書齋名,取歸真返樸終身不辱之意。此印譜成書于清同治庚午(1870)年,為吳昌碩22歲至27歲5年間的篆刻作品。 吳昌碩刻《陋室銘》印 印譜中收錄的《陋室銘》印(圖2),乃是唐代詩(shī)人劉禹錫的名篇,全文計(jì)81個(gè)字,是目前所見吳昌碩所刻最多文字的一方印章。印文采用白文刻制,分8豎行由右向左排列,前7行每行10字,最后一行11字,每字大小不盡相同,以筆畫繁簡(jiǎn)取決空間位置。 篆刻一道,方寸之石,是以印章方寸規(guī)定的微型的、相對(duì)近觀的藝術(shù),印章方寸的范圍已成為篆刻審美的基本定式,一旦試圖無度地將印面放大而類似版畫,或印文多到近于碑刻,或印面極度縮小而成微雕工藝,篆刻最基本的特征將大大變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