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31 15:58·熱愛生活的某某某 沒有一個朝代,比宋更懂美。 宋人吳自牧在其筆記《夢粱錄》中曾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此便是文人“四藝”的雅致生活。
宋代生活史學(xué)者吳鉤也曾說:“我覺得,恐怕再沒有一個時代的居民比宋朝人更熱愛鮮花了?!?/p>
宋代,插花的花瓶已是專門造型,各大窯口幾乎都有生產(chǎn)花器。 可以說,上至皇室貴胄、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在宋朝人的生活里,插花已經(jīng)成為整個社會的生活時尚。
宋徽宗《文會圖》(局部) 宋式插花注重內(nèi)涵,要求花與人合二為一,外表講究清美,如此雅致,即便放至今日,仍是美麗依然。 可插花之訣竅非一日能成,若想習(xí)得精髓,得先從挑好花器開始。 我想,沒有什么比汝瓷更適合的了。
天青釉色,細潤光亮,僅是擺著,就足以賞心悅目,若是插上插花,于疲憊之中一瞥,立刻心有喜悅。 插花,讓生活多一些儀式感,讓平淡的日子,多一些驚喜。
傳說800多年前, 宋徽宗曾做了一個夢, 醒來后對夢中純凈透澈的天青色念念不忘, 遂命汝州匠人燒造天青色的瓷器。
汝瓷視如碧玉,扣聲如馨, 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之說, 色澤素雅自然, 溫潤古樸。 帝王的一場夢成就了汝窯的誕生, 也讓我等后人有幸欣賞到, 這芙蓉出水般的素雅之美。 01 汝瓷,宋代五大名窯之首 青如天, 面如玉, 蟬如翼, 辰星稀, 古語云:家有萬貫,不如汝窯一片, 這足以說明汝瓷的珍貴。
▲ 北宋汝窯天青釉玉壺春瓶-大英博物館所藏 北宋期間, 汝窯的火僅僅燒了20余年便絕跡。 時隔800多年建國后50年代初, 在周恩來總理的呼吁下, 國家開始對汝瓷技藝的研究與復(fù)興, 但根基不穩(wěn)的汝窯文化 現(xiàn)在仍面臨著消失的危險。 02 宋式美學(xué)巔峰之作,經(jīng)典復(fù)刻 2015年9月30號, 北京故宮博物院九十周年院慶, 舉行了“清淡含蓄故宮博物院汝窯瓷器特展”。
這是建國以后史無前例的一次汝瓷特展, 從各個博物館就借調(diào)了 有29件北宋汝瓷“累世遺珍”珍品。 并從大英博物館借調(diào)了3件, 其中就有借調(diào)過來的“玉壺春瓶”。 開展頭一天, 做為汝瓷匠人的李可明進了展廳, 便被這先映入眼簾的玉壺春瓶 所深深吸引, 此瓶之美文靜而含蓄, 溫潤而內(nèi)秀, 不論在造型、裝飾還是釉飾等方面, 都蘊涵著宋代人特有的崇高美學(xué)和精神追求。 即刻他便有了復(fù)燒此瓶的念頭。
▲ 復(fù)刻汝瓷玉壺春瓶
03 以花入器,最是風(fēng)雅 玉壺春瓶在世人眼里,是美的代名詞, 它與梅瓶、賞瓶并稱為“瓶中三寶”, 受歷代皇帝之喜愛, 是中國文化中經(jīng)典代表器型, 其出身可追溯至唐代, 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凈水瓶演變而來, 北宋時瓶式基本成型。 身姿挺俊,曲線曼妙, 如仕女般豐滿嫵媚, 所以不少藏家稱其為“女性瓶”。
其頸較細, 頸部中央微微收束, 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 杏圓狀下垂腹, 曲線變化圓緩, 造型精美, 插花更是美妙絕倫, 于桌邊擺上一瓶花, 僅是欣賞,都覺得妙趣橫生。
它靜靜立著, 便已悄然聲息吸引了眾人目光。 它的美, 無法忽視。 若喜素凈, 插上一些枝葉, 也是清新明媚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