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講一個有意思的案例,一個浙江的小男孩,10歲,在他6歲左右,被上海三甲醫(yī)院確診為銀屑病,長了不少針尖到米粒大的紅斑、小膿包,治療效果不好,反而加重,由于常年服用藥物,發(fā)育也不行,身高比同齡人矮了10幾厘米,正常應該140厘米左右了。 后來轉中醫(yī)治療,斷為脾腎陽虛,堅持用理中湯等調養(yǎng)脾胃,最關鍵的一步,也是一開始小朋友和家長難以接受的,就是中醫(yī)要求食量要控制在平時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為了治病,認真堅持了倆月,效果真的很好,全身皮損消退,出院后4個月內,飲食也嚴格控制,4個月后再復診,不僅皮膚病沒有復發(fā),身高還迅速長了10厘米! 這就是典型的藥物加持扶正,同時損谷則愈。 小兒生病、成人大病初愈、以及常年脾胃不好之人,都是脾胃之氣尚弱,運化乏力,亟待損谷,降低脾胃氣耗,減少胃腸消化負擔,才能真正發(fā)揮有限的消化功能,從而促進食物的吸收,休養(yǎng)生息,徐徐提升體質; 此時如果像一些不懂養(yǎng)生之人,強制進食、美其名曰“補補”:大魚大肉、雞鴨鵝蛋一樣不缺,往往疾病難纏反復,病人也會食欲難安,看著美食甚至想吐。 中醫(yī)經(jīng)典《傷寒論》398條最后一條、最后一句,就是說:“病人脈已解,而日暮微煩,以病新差,人強與谷,脾胃氣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煩,損谷則愈。” 意思很簡單,中醫(yī)講: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就是告訴你體弱多病之人,脾胃還不行,強求多吃消化不了,見到食物還容易煩躁,此時減少食量、餓了再吃,損谷即可; 這種理念,透入養(yǎng)生界,比如西方的輕斷食,國內流行的辟谷,也是類似,不過真正的辟谷,那是修道修仙的過程,”不食五谷,吸風飲露”,普通人可以服中藥辟谷、或者直接損谷,六腑以通為用,六腑泄而不藏,少進食、七分飽,從而降低腑氣損耗、達到延年益壽功效。 小編曾經(jīng)連續(xù)辟谷之后,神清氣爽,至今回味無窮,無法言傳。 國外也有研究,人在饑餓后一小時不進餐,體內就會產(chǎn)生長壽物質,有很強大的修復機能,甚至還有試驗表明,適當餓肚子的猴子,比頓頓飽食的猴子,健康狀態(tài)和壽命都要高很多,可以讀讀以前發(fā)的這篇鏈接:原來:吃得多死得快,震驚世界的新發(fā)現(xiàn)! 所以不少古人醫(yī)書,將暴飲暴食、大魚大肉稱為“爛腸之食”,《紅樓夢》里的太醫(yī),也開過“凈餓”的方子; 吃太飽、太多,會產(chǎn)生的很多疾病,比如:肥胖、腸胃病、疲勞(腸胃集中血液、昏昏欲睡)等,若要長生,腸中常清;若要不死,腸中無屎。 為了對付吃撐了食積,中醫(yī)還專門設了個中成藥,可以消積化食,不了解的新讀者,請關注本號(微信公眾號仰望岐黃),并在公眾號首頁對話框中直接回復關鍵字:保和丸 這里推薦兩種普通人的損谷方法: 一是每周七天,5天正常進食,周末休息2天、損谷至少三分之二; 二是克制自己,頓頓最多七分飽; 看著簡單,做起來很難,要抵御口腹之欲不易; 道家認為,人食五谷雜糧,食物積結成糞、產(chǎn)生污濁穢氣,人體中有無形的三蟲、三尸、三毒,靠這種穢氣生存,會使人產(chǎn)生邪欲,故《清靜經(jīng)》中說:“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所以,要健康養(yǎng)生,與其穿腸爛肚,不如遵循古訓:做到食飲有節(jié)、修身養(yǎng)性、窮養(yǎng)身體、富養(yǎng)精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