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shù)學公式 盈虧問題公式(附例題) 盈虧問題公式 (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夠(虧),可用公式: (盈+虧)÷(兩次每人分配數(shù)的差)=人數(shù)。 小學盈虧問題口訣及解題方法(含經(jīng)典應(yīng)用題及答案) 【口訣】: 全盈全虧,大的減去小的;一盈一虧,盈虧加在一起。 除以分配的差,結(jié)果就是分配的東西或者是人。 例1: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個少9個;每人8個多7個。求有多少小朋友多少桃子? 一盈一虧,則公式為:(9+7)/(10-8)=8(人),相應(yīng)桃子為8×10-9=71(個) 例2:士兵背子彈。每人45發(fā)則多680發(fā);每人50發(fā)則多200發(fā),多少士兵多少子彈? 全盈問題。大的減去小的,則公式為:(680-200)/(50-45)=96(人) 則子彈為96×50+200=5000(發(fā))。 例3:學生發(fā)書。每人10本則差90本;每人8本則差8本,多少學生多少書? 盈虧問題 1:數(shù)學競賽獲獎的同學中,若增加2名男生,減少1名女生,則男、女生人數(shù)同樣多;若減少1名男生,增加1名女生,則男生人數(shù)是女生人數(shù)的一半,求獲獎的同學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小明用一根繩子去測量井深,他把繩子兩折來量,還高出井口60厘米;他把繩子三折來量,離井口還差40厘米。求井深和繩長? 例1:每猴4個桃,還剩10個桃;每猴5個桃,缺了5個桃子。 例2:每猴3個桃,還剩25個桃;每猴4個桃,剩10個桃子。 例3:每猴5個桃,還少5個桃;每猴6個桃,少20個桃子。 例4:小朋友們?nèi)澊?,如果增?span lang="EN-US">1條船,每條船上正好坐4人;如果減少1條船,正好每條船上坐6人,一共有學生多少人?原計劃坐幾條船? 例5:軍隊分配宿舍,如果每間住3人,則多出20人;如果每間住6人,余下2人可以每人各住一個房間,現(xiàn)在每間住10人,可以空出多少個房間? 例6:元旦快到了,學而思學校的少先隊員去擺花盆。如果每人擺5盆花,還有3盆沒人擺;如果其中2人擺4盆,其余的人各擺6盆,這些花盆正好擺完,問有多少少先隊員參加擺花盆活動,一共擺多少花盆? 盈虧問題精講 何為盈虧?在我們分東西時,比如給猴子分桃時,可能不夠,也可能會剩下。當多了、剩下了、余下了,我們叫做“盈”;當少了、不夠了、缺了,我們叫做“虧”。盈虧問題一般會涉及兩次分配。但是注意:我們以給猴子分桃為例,在這兩次分配過程中,猴子的只數(shù)是不變的,桃子的個數(shù)是不變的。 在給猴子分桃子時:我們是把桃子分給猴子,把分的東西“桃子”叫分配對象;而猴子是接受桃子的,把接受東西的叫接受對象。 一 直接型盈虧問題 (一)【盈虧型】 (1)例1:每猴4個桃,還剩10個桃;每猴5個桃,缺了5個桃子。 (2)分析:1、理解分配時,可以分別用“盈”來表示(盈余、多了,還剩);“虧” 表示(缺、少了,不夠)。 2、第二次分配建立在第一次分配的基礎(chǔ)上,只需要再給每只猴5-4=1個桃子,因為第一次分配后盈10個桃子,第二次分完虧5個桃子,所以得出,第二次分配應(yīng)該再分10+5=15個桃子。 3、15個桃子對應(yīng)的是每只猴子得到1個桃子,所以求猴子的只數(shù)列式為: (10+5)÷(5-4)=15(只) 桃子的個數(shù)為:15×4+10=70(個) (3)總結(jié)公式:第一次分配剩下10個,即盈10;第二次分配缺了5個,即虧5. 【盈虧型】(盈+虧)÷兩次分配差=人數(shù)或單位數(shù) (二)【盈盈型】 (1)例2:每猴3個桃,還剩25個桃;每猴4個桃,剩10個桃子。 (2)分析:1、第二次分配建立在第一次分配的基礎(chǔ)上,只需要再給每只猴4-3=1個桃子,因為第一次分配后盈25個桃子,第二次分完盈10個桃子,所以得出,第二次分配應(yīng)該再分25-10=15個桃子。 2、15個桃子對應(yīng)的是每只猴子得到1個桃子,所以求猴子的只數(shù)列式為: (25-10)÷(4-3)=15(只) 桃子的個數(shù)為:15×4+10=70(個) (3)總結(jié)公式:第一次分配剩下25個,即盈25;第二次分配剩下10個,即盈10,我們把大的叫:“大盈”,小的叫:“小盈” 【盈盈型】(大盈-小盈)÷兩次分配差=人數(shù)或單位數(shù) (三)【虧虧型】 (1)例3:每猴5個桃,還少5個桃;每猴6個桃,少20個桃子。 (2)分析:1、第二次分配建立在第一次分配的基礎(chǔ)上,只需要再給每只猴6-5=1個桃子,因為第一次分配后虧5個桃子,第二次分完虧20個桃子,所以得出, 第二次分配應(yīng)該再分20-5=15個桃子。 2、15個桃子對應(yīng)的是每只猴子得到1個桃子, 所以求猴子的只數(shù)列式為:(20-5)÷(6-5)=15(只) 桃子的個數(shù)為:15×5-5=70(個) (3)總結(jié)公式:第一次分配少5個,即虧5;第二次分配少20個,即虧20,我們把大的叫:“大虧”,小的叫:“小虧” 【虧虧型】(大虧-小虧)÷兩次分配差=人數(shù)或單位數(shù) 注:利用公式求出來的是接受對象 (四)鞏固練習:(第二屆“小機靈杯”四年級邀請賽) (1)例:今年3月12日植樹節(jié),某中學的部分學生參加植樹活動,學校把一捆 樹苗給他們栽種,如果每人5棵,則剩下8棵,如果每人分7棵,那么最后 一位學生分得的樹苗將少于3棵,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參加植樹活動,共植樹 多少棵? (2)分析:1、此題第2中分配方法的結(jié)果沒有告訴我們,先分析樹苗的盈虧情況。 2、題中說“那么最后一位學生分得的樹苗將少于3棵。”那么可能是0 棵、1棵、2棵三種情況。樹苗都為虧,分別是虧7棵、6棵、5棵。 3、分三種情況討論:都是盈虧問題,可以直接計算。 ①(8+7) ÷(7-5)=7.5(人)——不成立 ②(8+6) ÷(7-5)=7(人) 例如,“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個少9個,每人8個多7個。問:有多少個小朋友和多少個桃子?” 解(7+9)÷(10-8)=16÷2=8(個)人數(shù) 10×8-9=80-9=71(個)桃子 或8×8+7=64+7=71(個)(答略) (2)兩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 (大盈-小盈)÷(兩次每人分配數(shù)的差)=人數(shù)。 例如,“士兵背子彈作行軍訓練,每人背45發(fā),多680發(fā);若每人背50發(fā),則還多200發(fā)。問:有士兵多少人?有子彈多少發(fā)?” 解(680-200)÷(50-45)=480÷5=96(人) 45×96+680=5000(發(fā)) 或50×96+200=5000(發(fā))(答略) (3)兩次都不夠(虧),可用公式: (大虧-小虧)÷(兩次每人分配數(shù)的差)=人數(shù)。 例如,“將一批本子發(fā)給學生,每人發(fā)10本,差90本;若每人發(fā)8本,則仍差8本。有多少學生和多少本本子?” 解(90-8)÷(10-8)=82÷2=41(人) 10×41-90=320(本)(答略) (4)一次不夠(虧),另一次剛好分完,可用公式: 虧÷(兩次每人分配數(shù)的差)=人數(shù)。 (例略) (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剛好分完,可用公式: 盈÷(兩次每人分配數(shù)的差)=人數(shù)。 (例略) 1、同學去劃船,如果每只船坐4人,則少3只船;如果每只船坐6人,則少2人,問同學們共多少人?租了幾只船?每船坐4人,則多12人每船坐6人,則少2人船數(shù):(12+2)/(6-4)=7只 人數(shù):4*10=40人 2、用繩子測井深,把繩子二折來量,井外余5米;把繩子三折來量,還差1米。求井深和繩子長? 繩長:(5+1)/(1/2-1/3)=36米 井深:36/2-5=13米 3、蘋果的個數(shù)是梨的2倍。梨每人分3個,余2個,蘋果每人分7個,少6個。問多少人?多少蘋果和多少個梨? 梨每人分3個,余2個=蘋果每人分6個,余4個,蘋果每人分7個,少6個 人 數(shù):(6+4)/(7-6)=10人 蘋果數(shù):10×7-6=64個 梨子數(shù):10×3+2=32個 4、幾個同學買了一些練習本,如果4個同學,各分6本,其余的同學分3本,恰好分完;如果每人分5本,那么有一個人只得到3本。問一共有幾個同學?買了多少本練習本? 每人3本,余12本,每人5本,少2本 人數(shù):(12+2)/(5-3)=7人,本數(shù):7×3+12=33本 5、張勇從家到縣城去上學,他以每分鐘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鐘,發(fā)現(xiàn)按這個速度走下去就要遲到8分鐘。于是他立即加快了速度,每分鐘多走10米,結(jié)果到學校時,離上課還有5分鐘。張勇到學校的路程是多少? 路程=(8+5)/(1/50-1/60)+50×2=4000米 時間:(50×8+60×5)/10=70分鐘 路程:60×50+50×2=4000米 或者: 路程=(8+5)/(1/50-1/60)+50×2=4000米 6、有一批正方形的磚,排成一個大正方形,余下32塊,如果將它排成每邊比原來多一塊的正方形,就要差49塊,這批磚原來有多少塊? 32+49=81(81-1)/2=40 402+32=1632 
 7、一個商販估計,假如1千克蘋果賣2.4元,他就得賠4元。假如一千克蘋果賣3元,就可以賺8元。現(xiàn)在想快些出手,以不賠不賺的價格出賣,問每千克蘋果應(yīng)賣多少元? 賣2.4元,賠4元,賣3 元,賺8元 重量:(4+8)/(3-2.4)=20千克 成本:2.4+4/20=2.6元 
 8、把若干塊糖給一些小朋友,如果每個小朋友得3塊,則余下8塊。如果每個小朋友分得5塊,那么最后一個小朋友的不到5塊,問小朋友至少有幾個? 每個小朋友分3塊,則余下8塊,每個小朋友分5塊,則少1至4塊,5-3=2為偶數(shù),因此每個小朋友分5塊的時候,最后一個最少拿2塊 則人數(shù)至少有:(8+2)/(5-3)=5人 9、幼兒園有梨數(shù)是桃子數(shù)的2倍,分給幼兒園小朋友,每人分桃5個,最后余下15個。每人份梨14個,則梨數(shù)最后不足30個。求幼兒園里有桃、梨各多少? 桃子每人分5個,余下15個=梨子每人分10個,余下30個,梨子每人分14個,還少30個 人數(shù):(30+30)/(14-10)=15人 梨子數(shù):15×10+30=180個 桃子數(shù):15×5+15=90個 
 10、農(nóng)民鋤草,其中5人各鋤4畝,余下的各鋤3畝,,這樣分配最后余下26畝;如果其中3人每人各鋤3畝,余下的人各鋤5畝,最后余下3畝.求草地面積和鋤草人數(shù)各是多少? 每人鋤3畝,則余31畝,每人鋤5畝,則少3畝 人數(shù):(31+3)/(5-3)=17人 畝數(shù):17×3+31=82畝 求平均數(shù)應(yīng)用題 1.一輛汽車前3小時共行駛170千米,后4小時共行駛250千米,這輛汽車平均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⑴(170+250)÷(4+3)=60(千米/時) 2.一個工程隊修筑一條公路,前4天每天筑路1.25千米,后5天共筑路6.7千米,平均每天筑路多少千米?⑵(4×1.25+6.7)÷(4+5)=1.3(千米/天) 3.某釀造廠上半年生產(chǎn)料酒2.4萬噸,下半年平均每月生產(chǎn)料酒0.6萬噸。這一年平均每月生產(chǎn)料酒多少萬噸? ⑶(2.4+0.6×6)÷12=0.5(萬噸/月) 4.植物園有兩個園林隊。第一隊有工人14名,每天可以植樹1104棵,第二隊有工人16名,平均每人每天植樹81棵。這兩個隊平均每人每天植樹多少棵? ⑷(16×81+1104)÷(16+14)=80(棵/人) 5.五年級一班一次數(shù)學考試,第一組9人,平均分數(shù)是90分,第二組10人,平均分數(shù)是89.5分,第三組10人,平均分數(shù)是92.2分,第四組9人,平均分數(shù)是86分,這個班的同學的總平均分是多少? ⑸(9×90+10×89.5+10×92.2+9×86)÷(9+10+10+9)=89.5(分/人) 6.某建筑工地用汽車運水泥,第一次運了12車,每車運4.5噸,第二次運了45噸。這些水泥30天恰好用完。這個工地平均每天用水泥多少噸? ⑹(12×4.5+45)÷30=3.3(噸/天) 7.一列火車從甲城到乙城,經(jīng)每小時80千米的速度行駛了6小時,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行駛了7小時,以每小時110千米的速度行駛了3小時,求這列火車的平均速度。 ⑺(80×6+90×7+110×3)÷(6+7+3)=90(千米/時) 8.一輛汽車由甲地去乙地送貨,去時每小時行駛46千米,用了6小時,回來時用5.5小時,求這輛汽車往返兩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⑻(46×6×2)÷(6+5.5)=48(千米/時) 9.某洗衣機廠要生產(chǎn)1400臺洗衣機,前5天平均每天生產(chǎn)80臺,其余的要求在10天內(nèi)完成。后10天平均每天生產(chǎn)多少臺? ⑼(1400-5×80)÷10=100(臺/天) 10.一座煉鋼廠在一星期內(nèi),前3天平均每天煉鋼0.16萬噸,后4天平均每天煉鋼0.195萬噸,這一星期平均每天煉鋼多少萬噸? (10)(0.16×3+0.195×4)/(3+4)=0.18萬噸 11.張敏讀一本課外書,前6天每天讀25頁,以后每天多讀15頁,又經(jīng)過4天正好讀完,這本書有多少頁? ⑾6×25+(25+15)×4=310(頁) 12.王華語文考了88分,數(shù)學考了95分,英語考多少分就能使三科平均分是92分? ⑿92×3-(88+95)=93(分) 13.一列火車從甲地到乙地,上坡行了3小時,平均每小時行了80千米,下坡2小時行了210千米,求這列火車的平均速度。 (80×3+210)/(3+2)=90 14.某人從甲地到相距84KM的乙地用了6小時,回來時因逆風用了8小時,求某人往返甲乙兩地的平均速度. (14)84×2÷(6+8)=12 求面積的應(yīng)用題 1.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地,底是36米,高是25米,共收油菜籽135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菜籽多少千克? 135/(36×25)=0.15 2.有一間長4.2米,寬3米的房間,要在這個房間內(nèi)鋪上邊長是3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問需要這種地磚多少塊? 30厘米=0.3米 4.2×3/(0.3×0.3)=140 3.一塊底是100米,高是80米的三角形稻田,如果每叢秧苗占地0.02平方米,這塊稻田能插多少叢秧苗? 100×80/2/0.02=200000 4.一個魚池的形狀是梯形。它的上底長21米,下底長45米,面積是759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759×2/(21+45)=23 5.一堆鋼管堆成一個梯形形狀,最上面一層有12根,每相鄰兩層相差一根,共有9層,這堆鋼 管共有多少根?最下層共有12+9-1=20根 這堆鋼管共有(12+20)×9/2=144根 6.一個梯形面積為960平方厘米,高是16厘米,上底是48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 960×2/16-48=72 盈虧問題應(yīng)用題 1、學校有一批樹苗,交給若干名少先隊員去栽,一次一次往下分,每次分一棵,最后剩下12棵不夠分:如果再拿來8棵樹苗,那么每個少先隊員正好栽10棵。問參加栽樹的少先隊員有多少人?原有樹苗多少棵? 2、小明一元錢買了5支鉛筆和8塊橡皮,余下的錢,如果買1支鉛筆就不足2分,如果買一塊橡皮就多出1分,每支鉛筆多少分?每塊橡皮多少分? 3、四(1)班同學植樹,每人植1棵還剩20棵,每人植2棵差 30棵。有多少個同學?多少棵樹苗? 4、學雷鋒小組為學校搬磚。如果每人搬18塊,還剩2塊:如果每人搬20塊,就有一位同學沒磚可搬。問共有多少塊磚? 5、老師把一些蘋果分給小朋友。如果每人分一個,還剩下8個蘋果:如果每人分2個,那么還少2個蘋果。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6、少先隊員植樹,如果每人種5棵,則剩下13棵;若每人種7棵,則差21棵。參加植樹的少先隊員有多少人?這批樹有多少棵? 7、幼兒園將一筐蘋果分給小朋友。如果分給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個余10個;如果分給小班的小朋友,每人8個缺2個。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個小朋友。這一筐蘋果有多少個? 8、一小包糖分給幾個小朋友,如果每人分3塊,則余3塊:如果每人分5塊則少一塊。那么小朋友有多少人?糖有多少塊? 9、王華用自己僅存的漆包線在磁棒上繞線圈,當他繞了80圈時,測得余線長15.28厘米,于是想改繞90圈,卻發(fā)現(xiàn)缺少22.4厘米的漆包線,王華的漆包線有多長?所用的磁棒的半徑是多少? 10、李老師將一疊練習本分給第一小組同學,每人分7本還多7本,如果每人分9本,那么有一個同學分不到。請算一算,第一小組有幾個同學?這疊練習本有多少本? 11、甲和乙兩人都買了一套相同的信箋盒,甲把每個信封里裝一張信箋紙,結(jié)果用完了所有的信封,但剩下50張信紙;乙把每個信封里裝三張信紙,結(jié)果用完了所有的信紙,剩下50個信封。問每套信箋盒中有多少張信紙?有多少個信封? 12、大猴子采到一堆桃子,平均分給小猴吃,每只小猴分10個桃子,有兩只小猴沒分到,第二次重分,每只小猴8個桃子,剛巧分完。問一堆桃子有多少個?小猴有幾只? 13、有一個班的同學去劃船,他們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條船,正好每條船坐6人。如果減少一條船,正好每條船坐9人。問:這個班有多少同學? 17、用一根繩繞樹5周還剩1/6米,若用繩的三分之一繞樹一周還余5/6米,求繩長和樹的周長各是多少? 18、用繩子測游泳池水深,繩子兩折時,多余60厘米;繩子三折時,還差40厘米。求繩長和游泳池水深? 19、某人從A地到B地如果每分鐘90米的速度走,那么要遲到5分鐘:如果每分鐘走100米,那么仍遲到3分鐘。他應(yīng)以每分鐘多少米的速度走才能準時到達? 20、某校參加六一杯小學數(shù)學競賽,原定考場若干個。如果增加2個考場,每個考場正好坐24人:如果減少2個考場,每個考場正好坐30人。參加這次競賽的學生共有多少人? 21、學校分配宿舍,每個房間住3人,則多出20人;每個房間住5人,正好可全部安排好。問有多少個房間?有多少學生? 22、育才小學學生乘汽車去春游,如果每車坐65人,則有15人不能乘車:如果每車多坐5人,恰好多余一輛車。問一共有幾輛汽車?有多少學生? 盈虧問題亦稱盈不足問題,典型應(yīng)用題之一。盈虧問題是把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平均分給一定數(shù)量的人,由于物品和人數(shù)都未知,只已知在兩次分配中一次是盈(有余),一次是虧(不足);或者兩次都盈余,或者兩次都虧的數(shù)量時,求參加分配的物品總量及人員總數(shù)。 【篇一】 01 02 填空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30分) 03 04 1.(3分)一輛汽車從甲地到乙地,若以每小時10千米的速度,則提前2小時到達;若以每小時8千米的速度,則遲到3小時,甲地和乙地相距_千米. 05 067 2.(3分)把一包糖果分給小朋友們,如果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如果每人分16粒,則3人分不到,這包糖有_粒. 071 3.(3分)暑期前借圖書,如果每人借4本,則最后少2本;如果前2人借8本,余下每人3本,這些圖書 08/小 恰好借完.問共有書_本. 4.(3分)農(nóng)民鋤草,其中5人各鋤4畝,余下的各鋤3畝,這樣分配最后余下26畝;如果其中3人每人各鋤3畝,余下的人各鋤5畝,最后余下3畝鋤草面積是 5.(3分)四年級學生搬磚,有12人每人各搬7塊,有20人每人各搬6塊,其余的每人搬5塊,這樣最后余下148塊;如果有30人各搬8塊,有8人各搬9塊,其余的每人搬10塊,這樣分配最后余下20塊,共有塊磚. 6.(3分)有一班同學去劃船,他們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條船,每條船正好坐6人;如果減少一條船,每條船正好坐9人.這班有_人. 7.(3分)一些桔子分給若干人,每人5個余10個桔子,如果人數(shù)增加到3倍還少5人,那么每人分2個還缺8個,有桔子_-_個. 8.(3分)有一些蘋果和梨,蘋果的數(shù)量是梨的4倍少2個,如果每次吃掉5個蘋果和2個梨,當梨吃完還剩下40個蘋果有_個蘋果. 9.(3分)小明花19元買了10本練習本和10支鉛筆,他還有余錢.如果要買1支鉛筆,就多0.3元;如果再買一本練習本就少0.2元小明原有___元 10.(3分)小明從家到校,如果每分鐘120米,則早到3分鐘:如果每分鐘90米,則遲到2分鐘,小明家到學校___米. 【篇二】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填空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30分) 1.(3分)一輛汽車從甲地到乙地,若以每小時10千米的速度,則提前2小時到達;若以每小時8千米的速度,則遲到3小時,甲地和乙地相距200千米.考點:盈虧問題.1923992 分析:根據(jù)“若以每小時10千米的速度,則提前2小時到達;若以每小時8千米的速度,則遲到3小時”,速度差為(10-8)=2千米,路程差為(10×2+8×3)=44千米;則按時到的時間是 44+2=22時,然后根據(jù)“每小時10千米的速度,則提前2小時到達”,用10×(22-2)進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正點時間:(10×2+8×3)÷(10-8)=44÷2=22(小時),(222)×10==200(千米); 答:甲地和乙地相距200千米.故答案為:200. 點評:解答此題應(yīng)認真分析,根據(jù)盈虧問題解法,先求出按時到達的時間,進而根據(jù)題意解答即可. 2.(3分)把一包糖果分給小朋友們,如果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如果每人分16粒,則3人分不到,這包糖有80粒。 分析:由題意可知:每一人少分16-10=6粒,則少16×3=48粒糖果;用48÷6得出小朋友的人數(shù):然后根據(jù)“如果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用人數(shù)乘10即可求出糖果的數(shù)量。 解答:解:(16×3)÷(16-10)=8(人)8×10=80(粒) 答:這包糖有80粒;故答案為:80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求出小朋友的人數(shù),進而根據(jù)題意,得出結(jié)論。 3.(3分)暑期前借圖書,如果每人借4本,則最后少2本;如果前2人借8本,余下每人棤3本,這些圖書恰好借完.問共有書14本 分析:"如果前2人借8本,余下每人借3本,這些圖書恰好借完”,這個已知條件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每個人借3本,則多8-3×2=2本”,這樣原題可變成“每人借4本,則最后少2本:每人借3本,則最后余2本:”比較兩個條件,書的總數(shù)的變化差2+2=4(本),每人借書的變化差是4-3=1(本);這兩個差是相對應(yīng)的,相除可以求出借書的人數(shù) 解答:解:借書的有多少人?(8-2×3+2)÷(4-3)=(8-6+2))+1=4(人) 4×4-2=14(本). 答:共有書14本. 點評:通過觀察、比較題中已知條件,研究對應(yīng)數(shù)量的變化,尋找答案,這種解題的思維方法叫對應(yīng)法. 4.(3分)農(nóng)民鋤草,其中5人各鋤4畝,余下的各鋤3畝,這樣分配最后余下26畝;如果其中3人每人各鋤3畝,余下的人各鋤5畝,最后余下3畝鋤草面積是82畝 分析:由“其中5人各鋤4畝,余下各鋤3畝,這樣分配最后余下26畝“可得,若其中5人各鋤5畝,余下各鋤3畝,則余下21畝;由“如果其中3人每人各鋤3畝,余下的各鋤5畝最后余下3畝.”可得,如果第人都鋤5畝,則田還不夠3畝.上面兩種情況差24畝,據(jù)此可列式計算 解答:解:上述第一種情況鋤3畝的人數(shù)為:24+(5-3)=12(人)則共有人數(shù):12+5=17(人);面積:5×4+12×3+26=82(畝)答:除鋤草面積是82畝故答案為:82畝. 點評:此題關(guān)鍵是找準對應(yīng)量,弄清盈虧,列式即可求解. 5.(3分)四年級學生搬磚,有12人每人各搬7塊,有20人每人各搬6塊,其余的每人搬5塊,這樣最后余下148塊;如果有30人各搬8塊,有8人各搬9塊,其余的每人搬10塊,這樣分配最后余下20塊,共有432塊磚 分析:根據(jù)題意,第一次分配的形式與第二次分配的形式雖然不一樣,但是磚的總數(shù)一樣,所以第一次搬磚的總數(shù)等于第二次搬磚的總數(shù),那么可設(shè)四年級的人數(shù)為x人,根據(jù)題意可列出等式,計算出學生人數(shù)后再代入算式進行計算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設(shè)四年級共有學生x人, 12x7+20x6+5(x 12-20)+148=30x8+8x9+10(x-30-8)+20192+5x=10x-485x=240, x=48;30x8+8x9+10x(48-30-8)+20=10x-48=480-48=432; 答:共有432塊磚故答案為:432.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無論如何分組、如何搬磚,最后磚的總塊數(shù)不變,因此找到等量關(guān)系列式進行解答就比較簡單了 6.(3分)有一班同學去劃船,他們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條船,每條船正好坐6人;如果減少一條船,每條船正好坐9人.這班有36人. 分析:增加一條船,正好每條船坐6人,不增加,則有6×1-6人坐不下;減少一條船,正好每船坐9人.不減少,則空余座位9×1=9個;則船有:(9+6)÷(9-6)=5(條), 人共有:6×5+6=36(人). 解答:解:(6+9)÷(9-6)×6+6=5×6+6=36(人). 答:這班有36人.故答案為:36人. 點評:解決盈虧問題,一般要用到假設(shè)法,因此要學會這種題的解答方法. 7.(3分)一些桔子分給若干人,每人5個余10個桔子.如果人數(shù)增加到3倍還少5人,那么每人分2個還缺8個,有桔子150個. 分析:人數(shù)增加到三倍而每人2個桔子,那么多需要的桔子數(shù)=人數(shù)(因為2×3-5=1);少5個人,就少需要10個;這時還缺8個那么,少需要的10個+缺的8個+原來的10個=增加的需求量,為28個;所以原來是28人,150個桔子 解答:解:(10+10+8)+(6-5)×5+10=28+1×5+10=150(個): 答:有桔子150個;故答案為:150. 點評:解答次題應(yīng)結(jié)合題意,根據(jù)盈虧問題的解法進行分析,繼而得出結(jié)論 8.(3分)有一些蘋果和梨,蘋果的數(shù)量是梨的4倍少2個,如果每次吃掉5個蘋果和2個梨,當梨吃完還剩下40個蘋果有110個蘋果。 分析:若設(shè)梨為x個,則蘋果有4x-2個;每次吃梨2個,次吃完,那么次可以吃掉5x個蘋果,依據(jù)“蘋果總數(shù)-吃掉的蘋果數(shù)=40”就可以列式計算 解答:解:設(shè)梨為x個,則蘋果有4x-2個,每次吃梨2個,次吃完,那么次可以吃掉5x個蘋果故有4x-2=110 x=28; 4x-2=4×28-2=110(個);答:有蘋果110個.故此題答案為:110. 點評:此題主要屬典型的盈虧問題,關(guān)鍵是找出數(shù)量關(guān)系“總量-吃掉的=剩余的”,從而可用方程解決. 9.(3分)小明花19元買了10本練習本和10支鉛筆,他還有余錢,如果要買1支鉛筆,就多0.3元;如果再買一本練習本就少0.2元.小明原有20元 分析:一本練習本比一支鉛筆貴0.3+0.2=0.5元,則10本練習本比10支鉛筆貴10×0.5=5元,從而可求出買練習本和買鉛筆分別花的錢數(shù),從而可求得小明的總錢數(shù) 解答:解:一本練習本比一支鉛筆貴0.3+0.2=0.5元,則10本練習本比10支鉛筆貴 10×0.5=5元,買鉛筆的錢數(shù):(19-5)+2=7元,每支鉛筆的價格:7+10=0.7(元);余下的錢數(shù)為:0.7+0.3=1(元);總錢數(shù):19+1=20(元). 故答案為:20. 點評:解決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求出一本練習本比一支鉛筆貴多少元,再求買鉛筆花的錢,進而問題得解. 10.(3分)小明從家到校,如果每分鐘120米,則早到3分鐘;如果每分鐘90米,則遲到2分鐘,小明家到學校1800米, 分析:要求小明家到學校的距離:先要求出小明從家出發(fā)到學校用的時間:可以設(shè)小明按時到校要X分鐘,由題意可得:120(x-3)-90x=90×2,解方程求出小明按時到校的時間;然后根據(jù)“速度×時間=路程”,代入數(shù)值進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設(shè)小明按時到校要x分鐘,由題意得:120(x-3)-90x=90×2, x=18, 120x(18-3)=1800(米),或90x(18+2)=1800(米);答:小明家到學校1800米 故答案為:1800.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根據(jù)路程不變,設(shè)出小明按時到校需要的時間,然后其它的量也用未知數(shù)表示,根據(jù)數(shù)量間的關(guān)系,列出方程,進行解答即可. 【篇三】 解答題 11.學校園林科有一批樹苗,交給若干名學生去栽,一次一次往下分,每次分一棵,最后剩下12棵,不夠分了,如果再拿來8棵,那么每個學生正好栽10棵.求參加栽樹的學生有多少人,這批樹苗共多少棵? 12.小春讀一本小說,若每天讀35頁,則讀完全書比規(guī)定時間遲一天;若每天讀40頁,則最后一天要少讀5頁,如果他每天讀39頁,最后一天應(yīng)讀多少頁才按規(guī)定時間讀完? 13.一只青蛙從井底往井口跳,若每天跳3米,則比原定時間遲2天,若每天跳5米,則比原定時間早2天.井口到井底有多少米? 14.王師傅加工一批零件,若每天加工250個,則比原定計劃遲2天;若平均每天加工300個零件,正好按原定時間完成.求這批零件的總個數(shù)?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0分) 11.學校園林科有一批樹苗,交給若干名學生去栽,一次一次往下分,每次分一棵,最后剩下12棵不夠分了,如果再拿來8棵,那么每個學生正好栽10棵,求參加栽樹的學生有多少人,這批樹苗共多少棵? 分析:最后剩下12棵,不夠分了,可知,學生數(shù)應(yīng)大于12,再拿來8棵正好平均分完(每人10棵)由于8<12,所以可知學生數(shù)應(yīng)為:12+8=20(人);又再拿來8棵,那么每個學生正好栽10棵,由此可得樹苗應(yīng)為10×20-8=192(棵). 解答:解:人數(shù)為:12+8=20(人);樹苗的棵數(shù)為:10x20-8=192(棵). 答:參加栽樹的學生有20人,這批樹苗共192棵 點評:這是一個盈余問題,主要是先根據(jù)余下的樹苗及需要補進的樹苗求出人數(shù)是多少就好解答了。 12.小春讀一本小說,若每天讀35頁,則讀完全書比規(guī)定時間遲一天;若每天讀40頁,則最后一天要少讀5頁,如果他每天讀39頁,最后一天應(yīng)讀多少頁才按規(guī)定時間讀完? 分析:因為書的總頁數(shù)不變,若設(shè)規(guī)定x天讀完,書的頁數(shù)為35x(x+1)和40x-5;據(jù)此可列式計算.解答:解:設(shè)規(guī)定x天讀完,35x(x+1)=40x-5,35x+35=40x-5,5x=40, x=8; 書的總頁數(shù)為:40x-5=40x8-5=315(頁); 最后一天應(yīng)讀:315-(8-1)×39=315-273=42(頁): 答:最后一天應(yīng)讀42頁才按規(guī)定時間讀完. 點評:此題依據(jù)書的頁數(shù)不變,列方程即可解決。 13.一只青蛙從井底往井口跳,若每天跳3米,則比原定時間遲2天,若每天跳5米,則比原定時間早2天井口到井底有多少米? 分析:兩種情況每天跳的米數(shù)相差5-3=2米,跳的距離相差(3×2+5×2)=16米,進而得出原定時間為:16÷2=8天,進而根據(jù)“若每天跳3米,則比原定時間遲2天”,用3×(8+2)計算即可井口到井底的深度. 解答:解:(3×2+5×2)÷(5-3)=16+2=8(天), (8+2)x3=30(米);答:井口到井底有30米, 點評:解答此題應(yīng)根據(jù)盈虧問題解法求出原定時間,進而根據(jù)題意,進行解答得出結(jié)論 14.王師傅加工一批零件,若每天加工250個,則比原定計劃遲2天;若平均每天加工300個零件,正好按原定時間完成.求這批零件的總個數(shù)? 分析:由題意得:若每天加工250個,則比原定計劃遲2天,即還有250×2=500個零件沒有做;每天多做(300-250)=50個,正好按原定時間完成,則原定計劃用500+50=10天;進而根據(jù)“工效×工作時間=工作總量”進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250×2)÷(300-250)=10(天),10×300=3000(個); 或250×(10+2)=3000(個);答:求這批零件共有3000個 點評:解答此題應(yīng)認真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間的關(guān)系,進而根據(jù)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的關(guān)系進行解答即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