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文末“在看”,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高層管理者與基層人員行事方向是反向的。一個是從金字塔頂端往下做,一個是從金字塔底端往上做。高層管理者,他們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以及緊急程度排序,有三個方面:文化、人事與實際事務。文化,細想想,什么東西能夠保證一個企業(yè)基業(yè)長青。是你的產品、你的核心技術、你的人才、你的資金、你的關系、你的制度、你的流程?都不是,只有一樣,是你企業(yè)的文化。 每一位經營者,實際上沒有什么緊要的任務,需要做的,無非是為下屬員工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發(fā)揮他們能力的環(huán)境而已。環(huán)境是什么,就是工作文化氛圍。文化這個東西,不能假手他人,只有高層甚至老板才能做到了的事情。高層不做,文化要么廢弛,要么停滯不前。每一個人都不同,有的人偏感性,有的人偏理性,有的人內向,有的人外向,有的人急性子,有的人慢性子……再加上人是有感情的,存在一定飄忽性,所以溝通起來比較費心費力。但是人又是一個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企業(yè)經營成敗全仰仗此。如果管理層不把員工視為獨一無二的資產,而把他們看作是可有可無的工具或機器,那么反過來,員工自然會把企業(yè)當作發(fā)薪水的機器,沒有其他任何價值和意義。因此,不要把員工看作為成本和負擔,而要當作一個會下金蛋的寶貝。事務,高層管理者不可能一直端坐在云端,也需要時不時地下凡一下,開展一線走動式管理。 如果不經常與一線員工溝通交流,通常不了解自己的企業(yè)每天在干些什么;只是坐在辦公室聽一幫中層匯報來獲取一些間接性的信息,這些經過過濾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匯報人的個人主觀因素所影響,事后再不貼近現(xiàn)場檢查、跟蹤,一件事情執(zhí)行的怎么樣完全取決于匯報者的口才了。現(xiàn)場調查研究才有發(fā)言權,才有決策權嘛。否則,久而久之,一線工人都不知道老板是誰了。失去一線戰(zhàn)場,失去一線事例,怎么能夠宣傳和弘揚好企業(yè)的文化價值觀呢? 基層管理者,他們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以及緊急程度排序,有兩個方面:實際事務、人事。事務,是基層管理者第一要務。企業(yè)的所有成果,不管是收入還是利潤,全部在于產品能否保質保量及時地交到客戶手中。否則,說什么都是虛的。因此,帶領團隊,完成具體任務是基層管理者的第一天職。人事,這些若干小團隊構成了企業(yè)90%以上的人力資源,作為一線管理者,班組長或主管必須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基層管理者定期必須組織員工技能培訓、安全教育和質量QC活動;強化績效考核管理,公平公正對待團隊每一位員工;開展團隊梯隊建設,培養(yǎng)自己的接班人,等等。這些工作做得如何,直接決定了該基層管理者后續(xù)發(fā)展走向。中層管理者,處在高層和基層中間,于是文化、人事、具體事務都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一個中層管理者,其精力在三項工作中分配比重若拿捏不好,很容易兩邊都不討好。都說中層難當,大概就在于此吧。文化、人事、物事,如同道法術、戰(zhàn)略戰(zhàn)術戰(zhàn)法、長期中期短期一樣,高層、中層、基層對此,都是有側重的,都是有分工的。不同管理層級工作不是不能交叉,但必須首先是在各自干好旁人無法替代的本職工作之后,才可向交叉融合區(qū)域行進。 作者 : 周洪濤 --- END --- 您的“在看”點擊,是我堅持的最大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