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宋齊梁陳,共歷一百六十九年,二十四帝。 沿襲東晉風(fēng)氣,佛學(xué)大行其道。宋孝武帝劉駿(字休龍,小字道民)在位期間,修建孔廟、整肅沙門,禮樂被恢復(fù)、佛教得以盛興。 僧人慧琳甚至參與政事,世稱“黑衣宰相”。 蕭齊比之劉宋,雖然佛典翻譯減少,但信眾仍在增加。 齊武帝蕭賾(zé)的長子文惠太子蕭長懋(mào),和次子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就是一對精于佛典的兄弟。 上行下效的傳統(tǒng),讓眾多宗室和士大夫都成為忠實的佛教徒。 ![]() 子良問曰: “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 縝答曰: “人生如樹花同發(fā),隨風(fēng)而墮,自有拂簾幌墜于茵席之上,自有關(guān)籬墻落于糞糞溷(hùn)之中。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fù)殊途,因果竟在何處。” 一字之師 li da guo xue “果”,在王力《古漢語字典》中共有兩種讀音: “果”,音ɡuǒ,意為: ①“果實”——《說文》:“果,木實也”; ②“充實”“飽”——《莊子·逍遙游》:“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③“果敢”——《國語·晉語九》:“強毅果剛則賢”; ④“實現(xiàn)”——《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 ⑤“果真”——《莊子·人間世》:“此果不材之木也”; ⑥“終究”——《呂氏春秋·忠廉》:“吳王不能止,果伏劍而死”; ⑦“結(jié)果”——《南史·范云傳 附 范縝》:“貴賤雖復(fù)殊途,因果竟在何處”; “果”,音wǒ,意為: ①通“婐”,女侍——《孟子·盡心下》:“及其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太原人王琰著論譏諷范縝:“嗚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span> 可悲呀范縝,竟不知道他祖先的神靈在什么地方。 范縝也不客氣,回懟他:“嗚呼王子!知其祖先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span> 可憐呀王琰!知道他的祖先神靈存在的地方,卻不肯舍棄生命去追隨他們。 王融,東晉宰相王導(dǎo)六世孫、竟陵王蕭子良一派、“竟陵八友”之一。他對范縝說: “神滅既自非理,而卿堅執(zhí)之,恐傷名教。以卿之大美,何患不至中書郎?而故乖剌為此,可便毀棄之?!?/span> 神滅論當(dāng)然不是正理,而你頑固地堅持這種理論,恐怕有害教化。憑你的出眾才華,還怕做不到中書郎?可是你故意跟大家唱反調(diào),應(yīng)當(dāng)馬上丟掉它。 范縝則笑道:“使范縝賣論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書郎邪!” 假使我范縝肯出賣真理換取官職的話,早就做到尚書令、仆射了,哪里只是個中書郎?。?/sp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