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雜系統(tǒng)+ 根據(jù)硅谷王川網文整理 121、對內,知識體系的復雜度;對外連接的復雜度 個體的邏輯框架和認知體系,對未來而言,鐵定都是井底之蛙。 對一個系統(tǒng)而言,復雜度可粗略定義為'組件和組件彼此間連接的數(shù)量和種類',數(shù)量和多樣化的增加都會提高復雜度。個體而言,對內是知識體系的復雜度,對外是和外界連接的復雜度 為什么微軟,蘋果,騰訊,亞馬遜,特斯拉,比特幣這么多年漲了那么多倍,但即使買了的人大部分還是無法發(fā)財? 終于想通了最關鍵的底層邏輯了,且把它叫做'王川很難發(fā)財?shù)谝欢?,過兩天把文章發(fā)到公眾號上。 不要與復雜度和你的水平差不多的對手競爭,即使你僥幸贏了,也是傷痕累累。把時間精力用于主動提升自己的復雜度上,即使會有傷痕,其傷害程度至少低一個數(shù)量級。 戒除某個不良嗜好的最佳方法,不是粗暴克制強忍,而是發(fā)現(xiàn)一個更好的嗜好。復雜度低的時候,容易被蠅頭小利所誘惑。復雜度高時,才有能力發(fā)現(xiàn)大得多的'全局最大值',而擺脫局部誘惑的陷阱 復雜度沒有大幅度提高的解決方案,屬于小聰明抖機靈的范疇。大部分頭腦風暴屬于這種低層次的努力。 122、少不知復雜系統(tǒng)是何物 渤海小吏的魏晉南北朝歷史系列寫得真不錯。這句話總結得深刻: '少而俊杰,才兼文武'這種東西是靠不住的。只有經過長期各種不同復雜環(huán)境摔打下還能存活甚至壯大的人或系統(tǒng),才有點指望。 123、低維對高維一無所知 原核細胞無法想象理解真核細胞是怎么形成如何運作的, 低復雜系統(tǒng)的人,如果不能跳出原來的框框,心態(tài)歸零,永遠無法理解新的高復雜度系統(tǒng)的范式,因此永遠會錯過。但從零開始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因此即使一千人里有一百個人口頭承認這么說,最多只有十個人能真正做到。 124、復雜度 所謂復雜度,本質上意味著在更多的維度上有更多的選擇。當你的選擇更多的時候,辦任何事都會更快更便宜 (能量和信息效率更高),你最終就會達到一種低復雜度時根本無法達到的狀態(tài)。 高復雜度的地方,因為很多關鍵地方成本低,更容易有新的發(fā)現(xiàn),獲得新的(低復雜度的地方無法得到的)收益,因此人的精神狀態(tài)會更好。低復雜度的地方,很難越過那個隱性的壁壘,沒有對未來的太多期待,人容易陷入抑郁。 這實際上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只能不斷試錯,拓展自己的接觸面和選擇。但有一點很重要,千萬不要因為一些蠅頭小利而去放棄自己的選擇權,降低自身的復雜度。 認知復雜度高了以后,更容易靈活調整和改變自己的觀點,甚至容忍兩個在低維度里看似矛盾不相容的觀點。在高維度的空間里,不同觀點之間的遷移或自洽,需要逾越的能量壁壘并不高。 關鍵是新增的外來的開發(fā)者和用戶,對于復雜度低的系統(tǒng)的開發(fā)使用就不再有興趣。因此復雜度高的系統(tǒng)和復雜度低的系統(tǒng),差別會越來越大。 125、懷舊與雞同鴨講 人和他所處的圈子的關系,有點像程序員和操作系統(tǒng)的關系。 人在很多細節(jié)上是一種容易被操縱的低級生物。最近看到 ucla 大學 Suzanne Shu 教授的研究,同樣的物件,如果看得到,同時可以摸,買家更容易想象其使用場景并且給予更高估值。懷舊這種情緒實際上是不理性的,但因為給人帶來一種想象回歸到被自己粉飾的美好過去的價值,所以仍然揮之不去。 126、指數(shù)增長與臨界點 每天肉眼可見的指數(shù)增長的一個典型例子,是在燒牛奶,麥片或者面條的時候,開始很長時間水位沒有上升,然后開始慢慢冒泡,然后氣泡突然堆積起來,過一個臨界點之后,兩三秒中內就突然 '撲'了,如果不迅速關火,灶臺會被溢出的食物搞的一塌糊涂。 相變只是一種粗糙的宏觀模型。但如果真正理解底層微觀機制,一是知道用什么手段可以抑制相變發(fā)生,二是可以人為用別的方法,在別的場景制造出相變。 很多事物在不同時期的看似矛盾的外在特征,本質實際上是相變之前平衡態(tài)時期的線性邏輯,和相變之后,遠離平衡態(tài)的的非線性邏輯的巨大反差而已。 127、數(shù)量就是質量,維度就是高度 'An elegant defense, The extraordinary new science of the immune system', 作者 Matt Richtel, 2019 年出版。 據(jù)說肯尼亞長跑運動員崛起的一個契機,是 1961一些英國傳教士在那里辦高中,普通小孩沒有公交,從家中跑到學校,平均單程將近兩萬米,往返加起來一天四萬米。這種低強度的長跑運動,客觀上培養(yǎng)了大批潛在的運動員。 拼命工作睡眠不足是對免疫力的巨大傷害,天天要應急/壓力大 cortisol 分泌過多是對免疫力的二重傷害,被迫要做沒有興趣/缺乏自主性的工作是對心理健康和免疫力的三重傷害。 數(shù)量就是質量,維度就是高度
凡是涉及到人的系統(tǒng),其運作特點都充滿矛盾性: 開放系統(tǒng),尤其是涉及到人的系統(tǒng),都存在一個'計算無法被縮減' (computational irreducibility)的問題。物理世界的演變本身可視為一種計算,'計算無法被縮減'是說你無法設計一個比物理世界演變更復雜的計算模型,來提前預測其演變。唯一例外是某些局部不穩(wěn)定的場景,比如某人馬上就要掉到大坑里。 在全球化的世界,你的朋友,鄰居和周圍其它小團體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這類信息可能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噪音,沒有意義,會極大消耗你的'注意力'這個寶貴資源。一定要從更全面,更高維度的視角觀察分析新現(xiàn)象新問題。 矛盾性的部分原因,在于對同一件事情,群體認知是否過了一個臨界點。沒過臨界點之前是'好個 P', 過了臨界點是'好得很'。而群體認知是否過臨界點,又和有效信息反饋的傳導速度很有關系,這個速度在不同環(huán)境下差別可能很大,因此沒有辦法用一個簡單普適的數(shù)學模型概括所有情況。 人性是無法接受不確定性和'計算不可縮減'的現(xiàn)實的,算命先生和星座命理永遠不缺市場 / 129、醫(yī)療領域反向摩爾定律 現(xiàn)在的生物制藥,長生不老的研究,最大的障礙一是臨床測試的成本極高,周期極長,擴展性極差,各種參數(shù)測試的顆粒度仍然極粗糙 ; 二是人體結構經過幾百萬年來的演化,存在路徑依賴,改進空間有限。 人體免疫系統(tǒng)是個極為復雜的網絡,常會發(fā)生無法有效識別體內的壞的細胞 (如癌癥腫瘤),或者敵我不分過度反應 (如過敏,器官移植的排異反應等等)等問題。在這個網絡上研究和修修補補,進展太慢 醫(yī)療領域存在一個越來越貴的反向摩爾定律。據(jù)網站 1729 . com 上的數(shù)據(jù),美國新藥開發(fā)的研究成本過去七十年每年平均增長 8.4%。選擇從醫(yī)學角度攻克長壽的問題,就是像堂吉柯德戰(zhàn)風車一樣,和這種客觀規(guī)律作對。因此一定要另辟蹊徑。 這會是一個群體合作的努力,最初很長時間合作帶來的好處遠遠大于單打獨斗。//@觀云道長:第一上傳的人不知道會不會通過拓展優(yōu)勢形成壟斷 130、腦機接口 醫(yī)藥領域,修修補補,本質還是一種回報遞減的有限游戲。 大腦是一個包含腦干/邊緣系統(tǒng)/新皮層,有各種長短期記憶的復雜網絡系統(tǒng)。人的軀干,血液,各種神經介質相當于硬件和 firmware. 腦干/邊緣系統(tǒng)相當于操作系統(tǒng),新皮層 (neocortex) 主要負責上面的應用軟件。'靈魂/自我意識'本質是在應用軟件和相關的長短期記憶里面,最終可以拷貝到別的虛擬機上運行 醫(yī)療領域,美國一個新藥的第三期臨床測試每個病人的平均成本大約四萬美元出頭,臨床測試累積成本可以超過一億美元。再加上大規(guī)模生產的成本,總體成本很容易超過十億美元。但最大的成本是大部分藥沒有通過臨床測試,都失敗了。不到十分之一的新藥最終能過。 大腦植入芯片的技術挑戰(zhàn): 1. 芯片要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有效的數(shù)字信號。2. 芯片保證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的同時,能耗不能太高。3. 芯片材料不能太脆弱,必須抗各種化學腐蝕而保持長期穩(wěn)定 4. 芯片不能誘發(fā)體內免疫排異反應,不能因大腦生長出來的疤痕組織而影響功能 5. 要能有效解析芯片輸出的數(shù)字信號 根據(jù) gerontology . wikia . org 大數(shù)據(jù),世界上現(xiàn)在還活著的年紀最大的男性,前五十名,年紀都在 109歲以上 (女性對應的數(shù)據(jù)是 112歲)。假設這個數(shù)字隨著醫(yī)學技術進步,每十年增加半歲,這意味著對于今天一個四十歲的男性,他最多只有 73年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