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圓光》 古老瑜伽文獻中的描述,生動地闡述了瑜伽與營養(yǎng)之間互相支持,相依相生的關系。如同呼吸一般,瑜伽飲食已融入于我們每一次習練中。充滿能量和純凈的食物是大腦和身體健康的保障之一,平衡的飲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大腦的敏銳度、身體的覺知、營養(yǎng)的狀態(tài),使得身心輕盈。 然而,飲食方式話題向來眾說紛紜,各種新奇飲食法和研究不時在網(wǎng)上引起討論。本篇我們將以營養(yǎng)師的目光,為你揭開瑜伽飲食中的相關飲食迷思。 Q1 吃素 是瑜伽必需的嗎? “不暴力”的傳統(tǒng)瑜伽觀念深入人心,因此許多瑜伽人都推崇素食主義。我們都知道,艾揚格大師本人是一位嚴格的素食者,但他卻也建議過弟子Richard(睿叔)為了健康考慮而進食肉類,由此可見素食不是瑜伽飲食唯一的選擇,它更不是一種飲食鐵律。美國最大的艾揚格瑜伽中心之一Unity Woods Yoga Center 創(chuàng)始人John Schumacher就曾提出,“吃素與否,要以習練的感受作為向導,以身心輕盈有活力為準?!?/span> 軀體最了解它自身需要什么食物。瑜伽要求我們在習練和調息中抵達身體深處的覺知,覺察哪些食物讓自身感覺良好,以此指引我們發(fā)掘自身的飲食答案。如果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素食者,我們需根據(jù)身體的真實反饋,隨時調整飲食策略,而不是將自己套進只能吃素的桎梏里。 不恰當?shù)乃厥筹嬍?/span>會導致營養(yǎng)素失衡、疲勞乏力、低血糖、焦慮、注意力下降等后果。對比非素食者,因為膳食中缺少動物性食物,素食者更容易缺乏某些關鍵營養(yǎng)素,如鐵、鋅、鈣、維生素D和維生素B12。 所以素食者的飲食中,更需要注意這些營養(yǎng)物質的補充,比較難補充的是維生素B12。因為植物性食物基本不含維生素B12,它只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如肉類、蛋類)。而維生素B12是一種人體必需維生素,缺乏時輕則手腳麻木、疲勞無力,重則發(fā)生神經(jīng)損傷和惡性貧血。因此,素食者如何獲得充足的維生素B12,一直是大眾廣泛關注的話題。營養(yǎng)師一般建議嚴格素食者通過強化食物或者補充劑來彌補維生素B12的缺乏。 由此可見,想嘗試吃素的群體,對營養(yǎng)知識的掌握其實遠超于普通人的需求,如此才能做到當自身缺乏了某一大類營養(yǎng)攝入途徑時,能進行有效合理的營養(yǎng)補充。
Q2 排毒 是清理炎癥因子嗎? 人體自身其實擁有一套毒素清理機制,我們的皮膚、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本身就是防止有毒物質進入人體的防線。若有“毒素”進入體內,會被免疫系統(tǒng)清除,通過人體代謝,由肝臟和腎臟進行過濾排出。如果不是遭遇疾病,人體完全可以抗毒、解毒、排毒。那為什么近年來“排毒”的概念如此流行? 市面上的“排毒產(chǎn)品”眾多,如熏蒸、灌鹽水、排毒貼、酵素、清腸茶(實則瀉藥)等方式,還有商家聲稱產(chǎn)品可以幫助肝腎排毒、小腸排毒甚至皮膚排毒,作用大多是排汗、排便甚至放血(刮痧拔火罐等),其號稱是將身體里的炎癥因子全部消除。那么,這里面涉及了兩個概念:一是炎癥因子是什么?二是如何排出體內? “炎癥因子”——身體發(fā)炎對“毒”的反應,它是一種人體天然的防御機制,也就是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正在對抗或過度對抗某種物質,如果一個人受傷或感染,正常的炎癥反應其實有助于緩解病情。從這個角度來說,當免疫系統(tǒng)在工作而產(chǎn)生炎癥的時候,“排毒”確實可以理解為清理炎癥因子的過程,目前證實真正科學有效可以幫助“抗炎”的方法有抗炎飲食、合黎運動、充足睡眠、適量喝水等。 雖說有自體防御機制,但長期持續(xù)的慢性炎癥確實值得我們警惕。研究證明,“抗炎食物”的合理攝入可減少炎癥反應,它們是全谷物、雜糧豆類、蔬菜、水果、深海魚、橄欖油之類的天然新鮮食品。下圖是一些典型的抗炎食物。
總的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攝入足夠營養(yǎng),包括含有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多種食材,達到均衡飲食的平衡態(tài),才是真正有效的“排毒”方法。畢竟,不吸收“毒”自然就無需排毒。 Q3 輕斷食 就是節(jié)制進食嗎? 瑜伽提倡均衡且有節(jié)制的飲食?!惰べぶ狻分幸灿蓄愃频拿枋觯鸿べぞ毩曊邞摮宰陨硎沉?0%的固體食物,25%的水,另有25%留給胃的空間來便于消化。這種吃七八分飽、不饑不食的狀態(tài),更多的是一種心念。 而輕斷食則不同于節(jié)制進食,雖然看似都是有的放矢的“克制狀態(tài)”,但節(jié)制進食是讓人們找到并適應饑餓與飽足之間的感知,而輕斷食更強調飲食計劃和攝食時間。比如常見的16:8輕斷食是將一天的飲食集中到8小時內,其他16小時完全禁食,進食時無熱量限制。 輕斷食是否是健康的飲食法呢?其實,斷食的科學原理是通過饑餓刺激線粒體自噬,簡單來說就是細胞把自身受損、變形、衰老的細胞蛋白質和細胞器清除,讓線粒體功能更加健康,從而為身體解毒。
無論你執(zhí)行哪種類型的輕斷食,亦或是節(jié)制飲食,飲食搭配的關鍵點卻是相通的。它們可能都沒有特殊食譜和食材,但“吃得少”不等于“吃得差”。相反,當進食窗口變小,意味著身體對營養(yǎng)攝入的要求變得更高,每一餐更要注重營養(yǎng)素的均衡和高質量,保證食物的多樣化,不能湊合,也不建議吃低營養(yǎng)價值的食物(如零食、煎炸食品、甜飲料)。 輕斷食不是一種適合所有人的飲食法,因為熱量攝入低,它可能會影響學習和工作質量,亦有引發(fā)后續(xù)暴飲暴食的風險。對兒童、青少年、孕婦、哺乳期女性、糖尿病患者都不提倡進行輕斷食。 Q4 正念飲食 有什么作用? 我們都知道“正念”能讓我們增加自我覺察,更好地進行內觀,從而使心靈和身體從容鎮(zhèn)靜。但,正念是科學的嗎? 當然,正念體系已被科學證明對人類的大腦神經(jīng)存在正面作用。大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由神經(jīng)元網(wǎng)絡組成,人類生命的每一秒鐘,都通過多達萬億的神經(jīng)細胞處理著極其復雜的信息,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有效的行為來改變或影響大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 科學證明,冥想正念類的行為對大腦精力集中有顯著的改善效果。在練習冥想正念的時候,大腦的活動和信號傳遞涉及大腦中的神經(jīng)遞質和化學信使。專注思考時,神經(jīng)遞質就會更活躍,而大腦中的神經(jīng)遞質通過營養(yǎng)素來獲取能量,所以膳食攝入同樣會對大腦產(chǎn)生影響。在正念體系中,“正念飲食”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除了對大腦有益,進行正念飲食還可以有效地幫助你減少情緒性進食以及(非神經(jīng)性)暴飲暴食,因為正念飲食要求人們在進食時集中注意力,感知食物和自身的聯(lián)系,這恰恰與無意識進食、情緒化進食完全相反。科學家還發(fā)現(xiàn),正念飲食能幫助超重者更好地控制飲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