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祐七年,包拯離開了人世,一時間,全國嘩然,宋仁宗親自吊唁。竟然發(fā)現(xiàn)包拯家里出來了21口棺材,然后從七個城門分別而出。 要說這包拯在朝中任職近二十年,擔任過御史、諫官,多次在三司擔任不同的管理財政的官員,還多次到各地擔任轉(zhuǎn)運使(也是經(jīng)濟方面的)。御史、諫官是專門評論朝政得失和監(jiān)察官員過錯的。包拯以魏征為師,剛直敢言,不避權(quán)貴。他因此得了個外號——“包彈”,就是指不論王公大臣還是皇親國戚,只要包拯看到他有過錯,就必定彈劾。當時凡是說某個人辦事有錯,就稱之為“有包彈”;而如果某個人辦事完美無缺,就稱之為“沒包彈”。這成了北宋時的流行語。 其最為人們熟知的官職是開封府尹,正式官名是權(quán)知開封府。幾乎所有文學作品中關(guān)于包公的情節(jié)都發(fā)生在開封府,但其實包拯權(quán)知開封府只有一年多的時間。 他性情嚴厲,痛恨惡行,但為人寬厚,懷有忠厚之心。生活簡樸,后來雖然顯貴,但家里吃的、用的、穿的都和平民時一樣。他在朝中立身中正,不結(jié)朋黨。平生不寫私人信件,沒什么朋友,與親戚也不往來。他治家嚴謹,留下家訓說“后世子孫仕安者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者,非吾子孫?!?br> 包拯這個人的性格比較剛直,有時候可能不變通,為官的時候,只知道為百姓為國家,黑白分明,當然這也得罪了不少的人,想想唄,他的剛正不阿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的因為他的名聲十分大,還沒有人感動他,因為動他就是和老百姓過不去,他死后很有可能有人去挖他的墓。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樞密副使任上突然得病,病逝,終年六十四歲。朝廷贈謚號為孝肅。 在包拯生前,曾經(jīng)一年里,彈劾了一百八十七個官員,想想,多么可怕。所以他就想出了這個辦法,當然這件事是大家你傳我我傳你的,至于是不是真的無從知曉,不過包拯的為人以及品質(zhì),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其實或許包拯這一形象是被后人更多的傳神化了,他也會有七情六欲,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一定是個清正廉明的官,否則不會有那么多的百姓擁護他、愛戴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