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如穎隨行育兒經 13歲的女兒進入了青春期,真的很難管教,讓家長操碎了心,天天就想打游戲,玩手機,其它的好像什么都沒興趣,學習更是不上心,完全沒有動力學習。 作為家長的我們都希望培養(yǎng)以下行為的孩子,甚至會想:我孩子要是能做到一半,估計我做夢都會笑醒!
實際上,現(xiàn)實是殘酷的,我們的孩子大多數(shù)與之相反,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教育專家說,這是因為孩子缺乏學習動力的原因。 孩子是如何喪失學習動力?還記得女兒出生后就對這個世界就充滿好奇,愛用嘴去感受各類物體,不斷地追著家長問為什么,小時候感覺每個小孩子都充滿好奇心,可是長大了怎么都沒有呢? 孩子的學習動力就在盡心盡力的家長的操勞中喪失殆盡,父母越來越操心,孩子越來越懶惰。這時家長會說,我為你付出了這么多,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怎么這么不要好。 孩子就猶如一輛汽車,汽車有自己的發(fā)動機,而家長卻總是把發(fā)動機熄火,自己卻費心勞神地在后面推著汽車前進,推的人越來越累,汽車還老是趴窩不動。 導致,家長也痛苦,孩子也痛苦。 所以,60%以上的孩子喪失了學習動力的主要原因來自家長,與家長的控制有關。 很多家長愛嘮叨、愛打罵、愛比較,這些都是孩子最不喜歡的,特別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越操心,孩子越覺得學習是為了家長,家長愛安排,都想讓孩子上清華和北大,而清華和北大卻不是孩子的目標。 我家孩子也在初二青春期,經常我安排她做的事,她反而更不愿意做了,其實就是自己想獨立,不用人管。這時候家長越用勁,孩子反而越不使力了。 還有就是與孩子的能力有關 人的內驅力與掌控感密不可分。 對我們大人也一樣,比如讀一本英文書,你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不認識的生字或單詞(這就是掌控感很低),就很少會有人堅持讀下去,導致我們沒有讀英文書的動力。對孩子也一樣,在學習上能力不足時,對學習就越來越不感興趣。 掌控感可以滋養(yǎng)內驅力,內驅力產生的行動會帶來成就感,成就感又可以增加掌控感,如此良性循環(huán),就會讓孩子越來越自信,才會滋生更多的內驅力。 最后,與孩子有沒有目標有很大關系 現(xiàn)在很多孩子都愛打游戲,而且經常為之熬夜,拿起來就放不下,為什么孩子這么愛打游戲呢,還是跟游戲的設置機制有關。 游戲每個階段都設有目標,你是什么段位,要達到多少才能晉級,會得到什么獎勵,可謂是目標很明確。 可反觀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到現(xiàn)在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要不然,就是父母給孩子的目標,考上什么大學,進入重點中學,這些都不是孩子真正的目標。 所以,孩子不知道這么辛苦的學習是為了什么。特別是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幸福,學習的動力就更差勁了。以前那些來自農村的孩子,一心想要走出深山,到城里去,這就帶給他們很強的學習動力,所以總是有寒門出貴子的說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寒門貴子也越來越少。 如何點燃孩子這臺學習的發(fā)動機呢?只有讓孩子發(fā)現(xiàn),沒有人再會安排自己的生活或學習,確認父母是真正愛自己的時候,他才會真正開始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不再與家長對抗,而是重新點燃自己的發(fā)動機,去探索自己的人生。 要讓孩子達到這種狀態(tài),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家長做到以下三點: 1、做一個支持自主的家長,學會放手。 在支持自主的家長的培育下,孩子的好奇心又會再出現(xiàn),表現(xiàn)出更強的自尊心。支持自主的核心特征之一是提供選擇,這意味著分享父母所處的優(yōu)勢地位的權威或權力。 有科學研究證實,選擇會增強人們的內在動力。 所以,如果讓孩子參與到關于如何學習,未來想要什么樣的人生中去做決策時,孩子就會更有動力、更有興趣。父母在促進他們的自主,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為他們提供選擇。 我們做父母的都是操心的命,其實這個世界上只有三件事:你的事,我的事,老天的事。 過去我們總是幫著孩子解決各種問題,就是煩著別人的事,擔憂著老天的事,總是擔心孩子要是考不上好的大學,找不到工作怎么辦,唯獨不做自己的事(從來不考慮自己的需求,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前兩件事上)。 所以,我們會陪著做作業(yè)、幫著孩子選補習課,天天盯著他們到底有沒有在學習,如果發(fā)現(xiàn)一打游戲就會發(fā)火。 其實放下這一切,讓孩子學習自主,作業(yè)自主,聽課自主。甚至時間自主,學習只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才會更高效。 有時不是孩子沒有在學習,而是我們天天在旁邊嘮叨后,讓他們很煩學習。所以學會放手,做一個支持自主的家長。 2、多支持、多鼓勵 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很多都會出現(xiàn)危險的十四歲階段,這個時期,他們不懂得感恩,只知道與大人對著干,他們情緒失控,一會笑,一會又不開心了。 父母總是被他們氣得不過來,但想一想,也沒這么多時間來折騰,還是得俯下身子,以一種“討好”他們的形式,不敢完全地決裂開,生怕產生更壞的影響。 就在這種周而復始中渡過,有時其實想想,家里真沒有誰對誰錯,誰輸誰贏,現(xiàn)在他們是孩子,大腦發(fā)育還不成熟,又在學習的關鍵時期,大人真不敢做太過激的事情,導致他們如果越來越不愛學習,厭學、逃學,真不上學了怎么辦。 我同事的孩子就是在初二突然不想上學了,這個時候家長也真拿孩子沒辦法,也只有順其自然,也后悔當初對孩子的管教和了解太少。 在想通了后,我也放下了父母高高在上的權力,以一種近乎討好的心態(tài),尊重他們。 有一句話形容得好:孩子虐我千百遍,我待孩子如初戀。 不管孩子怎么不理我們,做了些怎么討厭的事,我們還是對他們一如既往的愛,少說話,多做飯。少批評,多鼓勵。 沒想到真正地調整心態(tài)后,反而與孩子的關系越來越好。 3、給予孩子發(fā)展規(guī)劃的引導,樹立目標 在放手及支持的環(huán)境下,恢復與孩子的關系,逐步放手原來控制的方式,讓孩子對學習不再厭煩后,再幫助孩子開始樹立目標。 如何幫孩子制定中考的目標計劃: 1、先讓孩子確定好自己的目標。想考上本地一般的高中,還是重點高中。 2、達到目標自己需要做到什么程度。如果是重點高中,近三年的分數(shù)線是多少。 3、分析自己目前的能力及差距。分析自己最近的考試成績是多少,離目標有多少的距離。那些科目的成績差距最大,短期內能否提升。 4、要想達成目標的阻力。比如是自己學習不認真,還是拉下的課程太多了。 5、具體應該怎么做,形成目標管理計劃。分析還余下多少時間,哪些科目容易提升分數(shù),哪些需要補課,最終把時間量化到每月,每周,每天累計可用的小時數(shù),分鐘數(shù)。把能快速提升的科目分別納入計劃。 這樣清晰、有效的目標制定出來,孩子學習才會越來越有動力。 其實,要想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主要還是在家長能不能有效地做到無條件愛孩子,給孩子更多自主權,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家長就是在旁邊多支持,多鼓勵。相信孩子會感受到家長的變化后,自己也會有更大的變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