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久沒出去旅游了 感覺人都生銹了 既然旅行還是有難度 那就跟著脊獸看看我們的大好河山吧~ 走獸又名“嘲風(fēng)”,在日語中則被稱為“鬼龍子”,是一種排列在建筑檐角部分的動(dòng)物形裝飾物。這種裝飾的具體意義仍有待考證,但筆者認(rèn)為,走獸也許與陵墓中的石獸雕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數(shù)目的多少代表著建筑的等級。瀛臺蓬萊閣上鱗次櫛比的走獸是最為標(biāo)準(zhǔn)的一例,最前方是一尊騎鳳仙人像,其后跟隨著三只端坐的動(dòng)物像。據(jù)說騎鳳仙人像的原型是周敬王,但真假不詳,尚需考證。

北京西苑瀛臺蓬萊閣的走獸 
北京萬壽山某建筑的走獸 本圖版收錄了幾例懸山頂或硬山頂式建筑上的走獸。在這兩類建筑中,人們通常會先在垂脊上設(shè)置一尊垂獸,再于垂獸前方排列數(shù)座走獸。
沈陽故宮右翎門的走獸 
沈陽故宮清寧宮的走獸

沈陽故宮永福宮的走獸 下圖為端坐在法雨寺大圓通殿檐角上的三只走獸,其中最前方的是一只鳥形怪物。中國南方的走獸造型五花八門,獨(dú)創(chuàng)性強(qiáng),觀賞性佳。但正因?yàn)槿绱耍P者無法得知這些走獸的原型究竟是哪些動(dòng)物,這一點(diǎn)十分遺憾。
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大圓通殿檐角上的走獸 
溫州海坦山白鹿禪寺 
溫州五馬街戲臺 圖中為龍華寺三山門垂脊上的一座“釣魚的老者”裝飾。由于造型十分罕見,故收錄于此。
上海龍華寺三山門的垂脊裝飾 
濟(jì)南府火神廟里的鐘樓。這張照片清楚地展示出大量脊飾,展示出脊獸豐富的外形和各自如何排列分布于屋頂之上。可以看到,這里最主要的母題有龍犬、海豚和龍頭。與鐘樓相鄰的一個(gè)屋頂也展示了同類型的脊飾。濟(jì)南府的這座寺廟大致建于明朝晚期。慕尼黑喬治米勒出版社(原來的福爾克旺出版社)供圖。 
山西長子縣崇慶寺 
山西侯馬衡水鎮(zhèn)喬氏碑樓 
山西陵川西溪二仙廟 
山西謝州關(guān)帝廟春秋樓 
安徽亳州花戲樓“黑瓦”的騎鳳仙人 
亳州花戲樓的龍與力士 
陜西廟臺子一亭子頂部的裝飾帶 
廣東廣州藥神廟屋頂?shù)亩垜蛑?/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