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檐翹角, 是我國古代建筑風格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 不論是在宮殿,廟宇,還是普通亭臺樓閣, 都會出現(xiàn)它的身影。 其設(shè)計構(gòu)圖之巧妙, 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 仿佛地面有股氣在托舉著屋檐, 使建筑有一種靈動感,讓人賞心悅目, 不得不佩服古代的建筑師們, 連日常生活中的屋檐, 都要建造的如此美感, 不茍且、不妥協(xié) 造便要造的那叫一個巧奪天工。 寧缺毋濫 這才是匠人精神。 “香亭三間五座,三面飛檐, 上鋪各色琉璃竹瓦,龍溝鳳滴?!?/span> ——清·李斗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 飛檐到底是從何時起用,不得而知, 最初從東漢時期“兩段式”屋頂開始, 慢慢發(fā)展到“折面式”屋頂。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 “折面式”又變成了“舉折式”, 屋面由此開始出現(xiàn)曲面, 曲面交角處順勢上翹, 形成了飛檐得雛形。 隋朝時期,成熟的飛檐形式開始出現(xiàn)。 作為中國古代建筑風格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 飛檐也注定不會過于單調(diào), 其形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 其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不同的藝術(shù)效果, 或威嚴、或樸實、或輕靈。 飛檐的高低、長短, 往往會成為建筑設(shè)計師的痛點, 正所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其設(shè)計必須恰到好處, 才能顯得輕靈而不輕佻, 樸實而不機械,威嚴而不呆板; 若抓不到那一完美的點, 抓耳撓腮、寢食不安, 那是何等的煎熬與困惑。
房子是解決人們居住問題的, 怎么才能造的牢固、經(jīng)濟而適用, 這才是對房屋的最基本要求。 然而與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 我國古代建筑多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 那么防腐就成了一個不小的問題。 該如何與腐爛作斗爭呢? 黏土筑成的墻外雖涂刷石灰, 卻仍經(jīng)不起風雨的長期剝蝕, 既然直接涂抹材料不行, 那就想辦法不讓雨碰到墻身。 于是將屋檐向外延伸, 可是隨著房屋越來越大, 墻身越來越高, 屋檐也不得不延伸延伸再延伸。 太長的屋檐的確成功保護了墻身, 但也成功的遮擋了室內(nèi)的光線, 屋內(nèi)昏天黑地的,也不行。 另外,為了利于屋面排水, 就得把屋頂做成陡坡形。 可是陡屋頂又會使雨水濺得很高, 對墻腳、柱基又造成了新的問題。 后來也不知是誰想出了“飛檐”這一妙點子: “如果屋面上部坡度大,下部平坦, 而中部略呈凹陷形狀。 這樣懸挑出來向上反曲的屋面, 不但釆光好,也便于雨水緩沖,保護房腳。” 結(jié)果就慢慢發(fā)展成為斗拱飛檐的屋頂, 繼而成為古代建筑的獨特風格。 起初為實用而生, 慢慢大家都覺得有些單調(diào)了, 便在角檐垂脊上裝飾了姿態(tài)各異的走獸, 我們稱之為飛檐脊獸。 這些端坐在檐角的走獸不僅有裝飾作用, 它覆蓋在殿頂與檐角兩坡瓦壟的交匯處, 又能起到防漏雨的功能。 一舉兩得啊, 從此再也不用抓耳撓腮、寢食不安了。 古代封建社會是離不開等級制度的, 于是飛檐脊獸的種類和數(shù)目 便成了府邸主人身份高低貴賤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 飛檐脊獸種類數(shù)目越多, 建筑物等級越高。 故宮太和殿是我國古代 唯一一座有十個走獸的建筑。 其他古建筑上的飛檐脊獸數(shù)目分別為1、3、5、7、9。 太和殿檐角尖端上的走獸依次為 龍、鳳、獅子、天馬、海馬、 狻猊(suān ní)、狎(xiá)魚、 獬豸(xiè zhì)、斗牛、行什(háng shí)。 還有屋脊邊緣處安放的仙人騎鳳。 (仙人騎鳳不屬于走獸,屬于仙人,算是標配) 為什么屋脊邊緣要安放仙人騎鳳? 傳說:戰(zhàn)國時齊宣王之子齊湣王即位后, 窮兵黷武,驕縱自大, 君臣不和、內(nèi)外樹敵, 終于引來五國聯(lián)軍的討伐, 奔逃之時被各國驅(qū)逐。 眼看齊湣王走投無路之時, 一只鳳凰飛到他眼前, 齊湣王飛身跨上鳳凰背項, 騎乘著它渡過大河,絕處逢生。 所以,這脊端的仙人騎鳳, 也有“逢兇化吉”的寓意。 其他的走獸寓意如下: 龍:最喜歡四處眺望,常飾于屋檐上。 鳳:比喻有圣德之人。據(jù)《史記·日者列傳》:“鳳凰不與燕雀為群?!彼且环N仁鳥,是祥瑞的象征,它的出現(xiàn)預(yù)兆天下太平,人們生活幸福美滿。 獅子:代表勇猛、威嚴?!秱鳠翡洝酚涊d:'獅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獅子作吼,群獸懾伏。' 天馬:象征著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 海馬:我國古代神話中也是吉祥的化身。 狻猊: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 狎魚:是海中異獸,傳說和狻猊都是興云作雨,滅火防災(zāi)的神。 獬豸:《異物志》中說'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斗則不觸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斗牛:傳說中是一種虬龍,據(jù)《宸垣識略》載:'西內(nèi)海子中有斗牛,即虬嫡[蟲旁]之類,遇陰雨作云霧,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鰲玉棟坊之上。'它是一種除禍滅災(zāi)的吉祥雨鎮(zhèn)物。 行什:一種帶翅膀猴,背生雙翼,手持金剛寶杵,傳說寶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頗像傳說中的雷公,大概是防雷的象征。 古代建筑上的脊獸,可見的行什僅一處,就是在太和殿上。 把這些走獸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處, 象征著消災(zāi)滅禍,逢兇化吉, 還含有剪除邪惡、主持公道之意。 古人在建筑物上裝飾這些走獸, 使古建筑更加雄偉壯觀, 富麗堂皇,充滿藝術(shù)魅力。
一角飛檐 一如杜牧所說 “廊腰縵回,檐牙高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