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雜感之同一件藏品,圈子不同,認知不同;平臺不同,價值不同。 同一件藏品在不同的人手里具有不同的命運。圈子不同,認知不同;平臺不同,價值不同。 馬未都先生在一檔節(jié)目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幫人看一件藏品,看完后告訴這位朋友說,你這件東西它是對的,但是在你的手里它就不值錢,如果在我手里它就值幾百萬。 信哉斯言! 一件藏品,在名家名士手里它就是“寶”,在顯赫身份和社會地位的平頭百姓手里它就是“草”! 名人使用過的或收藏過的東西,和普羅修斯手里的東西,盡管它們從物的本身沒有質的不同和差別,但其價值不同。 這就猶如上世紀七十年代,同樣一個人,他是生活在農(nóng)村還是城鎮(zhèn),其身份和“價值”大不相同。如果一旦擁有了非農(nóng)戶口,擁有了吃商品糧的身份,哪怕他沒有固定工作,甚至還有身體的殘疾,也會立馬身價倍增,絕不用擔心打光棍娶不上媳婦,最不濟到鄉(xiāng)下找一個農(nóng)村戶口的,但也絕對是貌美如花數(shù)一數(shù)二的黃花姑娘。而農(nóng)村的小伙子哪怕你長得多么的高大帥氣,也難免因為兄弟姐妹眾多和世代務農(nóng)及自身的農(nóng)民身份問題,討媳婦成為全家人著急上火的難題。 同樣的藏品,作為商品,它具有商品屬性,它當然應當和黃金、房屋等其它一切物質用品一樣,應該具有同等的價值。但作為藝術品,甚至作為文物,它卻又具有文化屬性。這種屬性賦予了它的特殊的意義。名家收藏,或名人使用過的,它就具有了特別的價值,因為它獲得了名家背書,增加了文化元素符號,有了附加值。而普通民眾的藏品卻不具有這樣的文化符號。 這就是收藏奇特的文化現(xiàn)象。 圖一~三是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著名的南宋龍泉窯青釉碗殘器,級別為“重要文化財”,僅次于“國寶”級別。圖四~九為本人收藏的同時代龍泉蓮瓣紋碗。因為這個鋦釘有著日本貴族的收藏和傳承,有著許多的文化故事。而后者由于是流落民間名不見經(jīng)傳的民藏,不僅其價值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體現(xiàn),甚至往往還會連是否真品都要遭到質疑。 這就是收藏的特殊文化現(xiàn)象!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