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俗文是與白話文相對而言的文。白話于古文幾乎為貶義,含土話、方言、俚語、口語、變語、生語、胡語,沒法成文。故古人不名白話文,而名通俗文[言],如《三國志通俗演義》。 文言即書面語。所謂白話文亦屬于文言。然而白話文[言],于理不通。因此,新文將承續(xù)宋儒至明的通俗文,必棄白話文而不得不再興一次古文運動。 通俗文特征: 以字為本。 詞為字組。 訓(xùn)以字本義,詁以字常義。時時查字典,義理不通者不用。且如經(jīng)濟,何為經(jīng),何為濟?再如錯誤,到底是錯,或誤?又如規(guī)律,圓規(guī)與法律并不義貫,皆不可用之矣。 通俗文以字為本,詞為字組,故不可用并詞。用之者必敗,此為白話文之最大弊。 如惆悵,到底是惆(失意),或是悵(望恨)?次如璀璨,到底是璀(輝光),或是璨(燦光)?再如斑駁,到底是斑(癍點),或是駁(不純)?語義皆不準。不準則害于義理矣。 2016年于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