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歲的林紓中年喪妻后,每天窩在家里。一天,他的侍女帶回個食盒給他,林紓打開食盒一看,里面是4個各被咬了一口的柿子。林紓正不明所以,侍女偷偷對他說:有人看上你啦! 1897年,林紓的母親和妻子相繼離世,林紓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他的朋友怕他走不出來,便給他找了個目標,邀請他一起譯書。 林紓翻譯的第一部名著就是法國小仲馬的《巴黎茶花女遺事》,這是中國翻譯的第一本西洋小說,為國人見所未見,所以,一經(jīng)發(fā)售就立即風(fēng)行全國。 《巴黎茶花女遺事》讓林紓一戰(zhàn)成名,之后不僅開啟了他的翻譯之路,也讓他有了無數(shù)粉絲。 其中有一個粉絲叫謝蝶仙,她是青樓的名妓,在看了《巴黎茶花女遺事》這本書后,她不僅為故事里的愛情而感動,她也癡迷上了林紓的才華,于是,她便想嫁給林紓。 林紓的夫人姓劉,生前有一個貼身侍婢,這個侍婢到了年紀嫁給了一個木匠師傅,雖然嫁了人,但經(jīng)常有事沒事回回來走走。 劉氏去世后,這名侍婢會經(jīng)?;厝フ疹櫫旨?,看到老主人這樣一副頹廢的樣子,她也會經(jīng)常勸他多出去走走,甚至勸他不妨出去找些樂子。 劉氏的丈夫偶爾回去給人做木匠活,一次,就恰好在謝蝶仙所在的松花班修門窗。 閑聊的時候,謝蝶仙知道了他正是林紓婢女的丈夫,便格外殷勤,一會兒送水,一會兒送茶,甚至在木匠走的時候,遞給他一個食盒,讓他務(wù)必交給林紓。 當天夜里,木匠便讓妻子把食盒送到了林家。林紓打開食盒后,看到里面重重棉紙錦箋,包裹著四只特大的柿餅。 這四個柿餅上每只均被咬過一口,齒痕歷歷,猶帶脂香。 林紓正不明所以,侍女轉(zhuǎn)達了謝蝶仙的意思,說是仰慕林紓的才華,又聽聞林紓正待續(xù)弦,想委身給林紓。 林紓想到自己已經(jīng)年近花甲,而謝蝶仙目前尚在妙齡,便覺得十分不合適,就直接拒絕了她,并把四個柿餅重新包好,給退了回去。 當時北京的妓班規(guī)矩特別多,每到了換季的時候,里面的姑娘就會以時新的佳果饋送恩客。 謝蝶仙當時也是這個意思,奈何林紓不解風(fēng)情,不過謝蝶仙也沒有因此放棄。 過了段時間,正是吃鰣魚的時候,她又特地托人給林紓送來了時鮮鰣魚,林紓的朋友慫恿他煎了下酒,但林紓輾轉(zhuǎn)良久再次拒絕了謝蝶仙。 謝蝶仙三番五次地被拒絕,也就有些惱了,道:“林紓的詩文小說,無不情意纏綿;輪到他本人有所施展時,何以如此不具水準?” 話傳到了林紓的耳朵里,林紓無可奈何地說:“我已老邁,早已看淡兒女私情,哪還有依紅偎翠的念頭!” 兩人的事情沒成,但謝蝶仙愿意嫁給林紓的消息卻被人傳揚開了,謝蝶仙因此聲名鵲起。 很多富商巨賈一窩蜂地都來到松花班,指名道姓要謝蝶仙陪客,想一睹她的風(fēng)采。 謝蝶仙被騷擾地不勝其煩,于是竟談一氣之下答應(yīng)一位茶商的婚約,與茶商一起去了嶺南。 謝蝶仙追求林紓的故事,其實就像現(xiàn)在的很多年少不懂事的女子一樣,因為看了某一個人的作品,就覺得它就代表了這個人,因此對他情根深重。 但其實,她們喜歡的只是自己的一種幻想,是一種自我陶醉,作者真正是個什么樣的人,通過作品是不能判斷的,因為作品里呈現(xiàn)的人格只是他們的一種理想人格,并不代表他們就是如此。 所以,很多人都分不清這點,進而把一個人的人格,與他的作品或者職業(yè)聯(lián)系在一起,其實,這只是一種幼稚的行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