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紓(1852~1924年),近代文學(xué)家、翻譯家。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晚稱蠡叟、踐卓翁、六橋補柳翁、春覺齋主人。室名春覺齋、煙云樓等。 林紓是我國著名翻譯家,近代文學(xué)翻譯的開創(chuàng)者。他是一個精通古漢語卻不懂外語的文人,與朋友合作,翻譯了涉及11個國家107名作家的作品,翻譯小說達200多種,被譽為“譯界之王”。 1897年,林紓45歲,夫人劉氏去世,他正郁郁寡歡時,適逢友人王壽昌由法國歸來。王壽昌精通法語,勸林紓合譯法國小說家小仲馬的《巴黎茶花女遺事》(《茶花女》)以解愁緒。但是林紓不懂外語,遂由王壽昌口述林紓筆錄。劉氏之死與茶花女之死,使林紓與小仲馬有相同的心境,所以此書能有“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蕩子腸”的效果。 兩年后,昌言報館版本的《茶花女遺事》公開發(fā)售。一時間洛陽紙貴,風(fēng)行海外?!恫杌ㄅz事》的熱賣,從某種程度上激勵著林紓沿著翻譯文學(xué)作品的道路走下去。之后的27年里,林紓在不諳外文的情況下,與魏翰、陳家麟等曾留學(xué)海外的才子們合作翻譯了200余部西洋小說,其中許多出自外國名家之手,如英國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俄國托爾斯泰《恨縷情絲》、西班牙塞萬提斯《魔俠傳》(《唐·吉訶德》)、英國笛福《魯濱孫漂流記》等。至此,林紓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文壇的開山祖師及譯界泰斗,并留下了“譯才并世數(shù)嚴(yán)林”的佳話。 林紓作山水初靈秀似文徵明,繼而濃厚近戴熙。偶涉石濤,故其渾厚之中頗有淋漓之趣。其題畫詩云:“平生不入三王派,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獨饒山水味,何須攻苦學(xué)名家?”花鳥得其師陳文臺之傳,淡墨薄色,神致生動。晚年居北京,求者多以山水,而花鳥則不復(fù)作矣。 (特別提示:名家名作欄目涉及的作品均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僅供欣賞參考,不擔(dān)保作品之真?zhèn)危?/span>) 林紓 宋人詞意圖 林紓 細筆青綠山水 林紓 雪景山水 林紓 早雁圖 風(fēng)味圖 林紓 諧趣秋陰圖 林紓 西湖風(fēng)雨 林紓 仙源草廬 林紓 林泉幽壑圖 林紓 春溪閑釣圖
林紓 策杖訪友
林紓 溪亭云巖
林紓 寒山積雪圖
林紓 望闕圖
林紓 百福駢臻圖
林紓 山水四屏
林紓 山水四條屏 (一)夾岸桃花似渥丹,漁郎清曉犯春寒。仙源不畫非無忘,正面文章著筆難。林紓寫意。辛酉嘉平。
(二)道人耐得一秋閑,鎮(zhèn)日無人款竹関。漉起半缸新熟酒,登樓來看雨余山。余在雨中有此狀況。比來長安,寧夏得此,然仰夢,無時不在蒼霞湖上也。林紓記。
(三)細泉幽咽雜輕冰,雪嶺何人犯雪登。梁格莊西山不斷,記曾冒凍謁崇陵。紓識。
(四)昆明湖水罷宸游,今日湖心許蕩舟。哽咽豈堪識艮岳,一分柳色一分愁。辛酉冬,林紓寫于煙云樓。
(五)繞屋松篁山氣寒,道人長日據(jù)床看。昔年屢有征書及,頗自迴翔惜羽翰。辛酉冬,雪后作,林紓寫。
(六)龍山祠圮斷碑荒,今日誰談武當(dāng)王。藩鎮(zhèn)收場類如此,空留江水咽錢塘。畏廬并識。
(七)漸近南漳景漸奇,垂垂弱柳含蘆漪。秋風(fēng)徐動秋衫薄,忍著新涼聽畫眉。余在杭州,每逢秋中必至西溪之葦蕩,即南漳湖。土人稱蘆花為羅蓬蓬。余輒停舟其間,日暮始反。畏廬并識。
(八)飛閣凌虛絕點埃,清溪如拭放舟來。是間仿佛桐江水,我欲吹簫過釣臺。辛酉冬,畏廬老人林紓寫。
(九)新詞我笑張春水,欲識花香作么生。爭抵道人空色相,倚松靜聽出山聲。林紓識。
(十)瓊島春陰柳萬絲,感春卻值我來時。無情煙日蕭寥地,自撥長條讀御碑。辛酉冬,林紓謹識。
(十一)暮雨南陵水寺鐘,鄉(xiāng)心入夜起重重。怪他酒味年來薄,大半鄉(xiāng)心較酒濃。辛酉冬,林紓識。
(十二)小溪流水漾輕沙,煙際山居三兩家。認是蘭亭舊游地,冬青不見見梅花。辛酉冬,林紓識。敬恒仁兄大人雅屬。林紓補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