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2日,中央政治局在廬山召開擴大會議,這次會議的初衷本是糾錯。毛主席在大躍進推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不合理的現(xiàn)象,于是他在鄭州會議中提出糾左,又在廬山會議中與同志們共同討論大躍進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當廬山會議召開后,人們才意識到這次會議的特殊性,原本是一場糾正極左的會議,卻漸漸演變成反右的會議,會議的焦點也集中在毛主席與彭老總身上。在會議召開前一年,彭總回到家鄉(xiāng)視察,他也親眼看到大躍進的很多負面影響給家鄉(xiāng)的百姓造成了多大的困難,于是彭老總在會議上嚴厲批評了大躍進的做法。此事也引起毛主席的警惕,作為當時軍方高級將領(lǐng),前不久又剛?cè)ヌK聯(lián)與赫魯曉夫會面,這也致使毛主席在會上發(fā)動了對彭老總的批判。

會議的最終結(jié)果,讓彭老總也有些意外,他受到極大的打擊,便把自己關(guān)在芬蘭別墅內(nèi)。當時會議上諸多不利于彭老總的言論不斷出現(xiàn),一時間,彭老總的處境十分尷尬,黨內(nèi)很多人為了避嫌,沒有去看望他。然而,彭總在別墅期間,還是有兩人頂著巨大的壓力去看望他,這倆人分別是誰呢?

第一個來看望彭總的人,就是朱老總,他們倆人也是昔日親密無間的戰(zhàn)友。1928年,彭總率部與毛主席,朱老總在井岡山會師,這也是他們第一次相見,從此之后,他們便一起合作指揮作戰(zhàn)??箲?zhàn)時期,朱老總與彭總分別擔任八路軍的總司令與副總司令,彭總的性格剛烈,也相當倔強,而朱老總正如主席評價得那樣“意志堅如鐵,度量深似?!?。

他們倆人之間配合默契,彭總很少會佩服哪個人,可朱老總就是他佩服的人之一。除了在戰(zhàn)場上合作,倆人在私底下也是摯交,井岡山的時候,他們常常會在那里下象棋,一下就是一整天。當時的條件相當艱苦,彭總因為是南方人,一直有著喝茶的習慣,朱老總知道后,就一直記在心里。有一次別人從外地給朱老總買來一包紅茶,朱老總沒有拆封,直接讓人送給彭總,彭總知道后也非常感動,一直珍惜這包茶葉,每次都舍不得放太多。

多年以來,他們之間有了很深的默契,抗美援朝結(jié)束之后,彭總剛剛回國,就被朱老總拉去散心,倆人重新坐在棋桌上對弈。在這次廬山會議中,批判彭總的聲音越來越大,朱老總的心里也是很難受,在舉手表決的時候,他也是半屈著手臂。之后,彭總最艱難的日子里,又是朱老總主動上門看望他,陪他聊天,下下棋。他們之間的友情,是經(jīng)歷過時間與無數(shù)磨難考驗過的,這種阻礙不會影響到他們。

因為此事,朱老總也成為當時彭總最信任的人,實際上他們倆人的脾氣確實有些相似,朱老總由于看望彭總的緣故,也成為一些人攻擊的對象。之后,他也提出與彭總相似的觀點,表示無論怎么搞,都應(yīng)該先注重生產(chǎn),確保民生,在遭到批判之后,他也做出和彭總相似的舉動,搬離市中心,到郊外獨自居住。好在,朱老總的事情毛主席心里非常清楚,也很理解他去看望彭總,所以主席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反而還嚴厲斥責這些借此攻擊朱老總的人。

另外一個人,就是著名的韓先楚上將,韓先楚將軍在戰(zhàn)爭年代,一直是我黨出色的猛將。在廬山會議中,他更是為數(shù)不多用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看待彭老總與黃克誠等人的問題,也沒有隨波逐流參與批判。他與彭總在抗美援朝的時候合作對付美軍,倆人的關(guān)系也非常好,在看到會議風向不對的情況后,韓先楚將軍也主動去看望彭總,詢問了當時的情況。之后,他又冒著風險去向黃克誠將軍了解情況,這也讓他身邊的人非常緊張,畢竟他先后去拜訪了當時被認定為“反黨團體”的兩大核心人物。

韓先楚將軍也是一位性格剛烈之人,他在與彭總的接觸中,也非常尊敬彭總的能力與為人。所以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出面看望彭總。和朱老總不同,當時韓先楚將軍的位置也是很尷尬的,在廬山會議上,批判彭總的小組里面有很多人都是志愿軍時期與彭總合作的將領(lǐng),他們被要求在會上對彭總做批判,這些人之后也受到會議的牽連。韓先楚將軍在會上巧妙避開了重要話題,說了一些不嚴重的問題。

可他又在會議期間去看望彭總,與彭總進行深度溝通,按理說應(yīng)該會有很多人借機發(fā)難,不過韓先楚將軍還是在這場風波中幸運地躲過一劫??墒浅隧n先楚將軍外,其他人就沒那么幸運了,廬山會議整體分為兩個階段,隨著會議持續(xù)進行,彭總這邊就徹底被孤立。鐘偉將軍公開為彭總辯護,當場就被打為“反革命”,這也讓很多人放棄了為彭總辯護的想法。

彭總平時脾氣不好,在部隊里面,彭總喜歡罵人,又十分嚴厲,這些都是非常出名的。因此,彭總在黨內(nèi)和很多人的關(guān)系并不好,這也讓他在廬山會議中被孤立。即便被徹底孤立,彭總在會議中還是不愿服輸,在朱老總,韓先楚將軍看望他之后,他又有了勇氣去面對批判。然而,會議上很多彭總原來的部下,諸如鄧華等人,因為不愿意附和相繼被打為“軍事俱樂部”成員,隨后成為會議攻擊批判的目標。

彭總雖然是鐵打的漢子,但眼看著自己這些老部下相繼受到自己的牽連,他的心里也很不好受,最終,彭總也頂不住這種壓力,主動做出了檢討,算是給這次的事件做了個交待。那么在這次會議上,風向的轉(zhuǎn)變還是與毛主席的態(tài)度有關(guān),他們倆人曾經(jīng)是親密無間的戰(zhàn)友,彭總也是主席最為倚重的大將之一,在抗美援朝開始前,中央大部分人都不贊成主席的出兵決定,彭總的到來給主席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彭總也親自上陣率領(lǐng)志愿軍打贏了這場重要的立國之戰(zhàn)。
只是隨著國內(nèi)環(huán)境的變化,彭總與主席之間關(guān)于國家發(fā)展路線的分歧也越來越多,廬山會議彭總給主席的信其實說明了當時客觀存在的問題,按理說沒有什么犯忌諱的,畢竟會議本來就是要討論問題的??僧敃r國內(nèi)形勢比較復(fù)雜,諸多的因素促成了這次對于彭總的批判,這也不是毛主席心里想要的結(jié)果。毛主席也認同彭總當時的一些看法,只是倆人之間已經(jīng)很長時間缺乏深度溝通,對于彼此的認知都出現(xiàn)一些偏差。

毛主席對此事還是比較冷靜,朱老總,韓先楚將軍相繼去看望彭總,毛主席也沒有反對,這也是韓先楚將軍能避免受到會議批判的原因之一。主席也很想了解彭總內(nèi)心的想法,所以在會議前后,實際上并不是只有朱老總與韓將軍倆人看望彭總,主席為了與彭總溝通,也相繼派了聶榮臻元帥與葉劍英元帥來到彭總住所,他們都是帶著組織的任務(wù),來和彭總關(guān)于此事進行溝通。事實證明,溝通還是有極大好處的,也是在溝通之后,廬山會議有了一個相對好一些的結(jié)果,雙方都有了臺階下,主席與彭總之間的矛盾沒有進一步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