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戰(zhàn)爭后期,第一野戰(zhàn)軍下轄4個兵團,其中第1和第2兵團是彭老總在西北戰(zhàn)場上使用最多的部隊。王震將軍曾擔任第1兵團司令員,1955年獲得了開國上將軍銜。由于多年的征戰(zhàn),王震授銜時的身體狀況并不好,他患有嚴重的胃病,不能長時間站立或端坐,甚至一度有可能缺席儀式。 在堅持參加完授銜之后,王震的手術申請便被遞到了時任國防部長的彭總面前,要求進行胃部手術,切除1/3的胃。彭總知道當時國內的醫(yī)療條件較差,為王震擔心不已。他希望王震能把病治好,但又擔心這種手術會危及王震的性命,所以一直沒有簽字。拖了足足兩天之后,彭總才不再猶豫,鄭重地寫下名字。簽名的時候,老總搖著頭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道:我真怕他下不了手術臺呀! 好在王震將軍的手術十分成功,雖然手術后身體很虛弱,但他基本能夠恢復正常的工作了。而且在術后不久中央又對他委以重任:王震成為了農墾部部長,專門負責邊陲地區(qū)的農業(yè)開發(fā)工作。王震在八路軍359旅時,就負責開發(fā)過南泥灣,因此對這份新工作興奮不已,干勁也非常高。 解放戰(zhàn)爭中,王震和彭老總在西北戰(zhàn)場配合多年,除了工作上的交集之外,私底下的個人感情也非常深厚。彭總在1959年廬山會議上,提出了關于大躍進運動的若干個人看法,結果組織對彭總的觀點有了誤解,形成公開的意見書,在大會上進行批判。這令老帥處境艱難,現場的將領少有為彭總發(fā)言的,就連他執(zhí)掌過的第一野戰(zhàn)軍,也沒有幾個人敢為他挺身而出,說出幾句公道話。彭總的脾氣容易得罪人,不少將領之前被他罵過。甚至像唐金龍少將等人,還公開地數落彭總在戰(zhàn)爭年代的一些所謂“問題”,令老帥的處境雪上加霜。 第一野戰(zhàn)軍雖然曾歸彭總直接指揮,但大部分將領是賀老總的嫡系,恰好賀老總在廬山會議時支持大躍進,對形勢抱有樂觀的態(tài)度,所以現場的將領沒有敢為彭總發(fā)聲的。這個時候輪到王震發(fā)言了,按前面的形勢,似乎應該違心批判幾句才符合常理。但他張口就驚倒眾人:彭老總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在抗美援朝時的貢獻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且我作為西北的干部,和他在解放戰(zhàn)爭時相處的時間比較長。我認為中央在解放戰(zhàn)爭時的決策,他都是堅決執(zhí)行的。 彭總的“問題”,其實在1959年7月23號就被中央定調了。這個時候王震還敢用“民族英雄”四個字來定義一位“右派”,無疑是令人大跌眼鏡的。越是高級干部,在會上發(fā)言往往越要謹慎,王震卻絲毫不避諱彭總的情況,可見他講話時把個人的處境也置之度外了。 雖然王震沒有就大躍進的相關問題表態(tài),但他能夠從戰(zhàn)場功績及過往歷史方面肯定彭老總,廬山會議上做到這一點的將領鳳毛麟角,在第一野戰(zhàn)軍中更是沒有出其右者。不少參會人員對王震的發(fā)言感到吃驚,但實際上內心支持彭總的人不在少數,只是迫于客觀形勢不能夠明確表態(tài)。王震的品德和膽識是有目共睹的,好在他并沒有因為這樣的發(fā)言而受到過多追究,在廬山會議之后他的職務沒有變化。 王震將軍的厚重人品,不光表現在這一件事上。五十年代我軍名將蕭克曾因為“教條主義”問題而被罷官,免去訓練總監(jiān)部部長職務。蕭克受到錯誤批判,一度在家賦閑,沒有人敢替他講話。當時也是王震首先打破了僵局,積極地替蕭克張羅工作,最終蕭克在王震的手下復出,成為了農墾部的副部長,這件事情也傳為佳話。王震和蕭克曾在紅軍時期搭過班子,出任過紅六軍團的政委和軍團長,革命友誼十分深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