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春春半絕句五首:曲江春半日遲遲,馬頭惟有月團(tuán)團(tuán) 古詩詞里常會看到“春半”兩字,這是指的春天過到了一半。然而春半這兩個字極美,仿佛是帶著一種俯瞰,春天在手,分了一半,那春天的青翠如同碧玉在手上,有一種未圓和清新感。 但是當(dāng)你寫詩,用春半造句時,卻又疑惑了,春半到底指的什么時段呢? 仲春二月,是傳統(tǒng)春天三月的中間階段,叫春半,好像對,又總覺得似是而非。 春半到底指的是哪天,哪個階段呢? 春半是文學(xué)用語,指的是仲春二月的十五左右,也是指的節(jié)氣春分。而古代歷書是陰陽合歷,那么二月十五和春分是有時間的差異的,兩者都可以叫作春半,而這一階段,也叫作春半。春天到了最美的中間時刻和時段。 古詩中的絕句,短小精悍,適合書寫緊致的情懷和金句,也容易流傳,讓我們看看幾首關(guān)于“春半”的美詩,體會古代詩人對于這一階段的描寫和感懷。 ![]() 風(fēng)光欲動別長安,春半城邊特地寒。 不見園花兼巷柳,馬頭惟有月團(tuán)團(tuán)。 ——中唐·韓愈《夕次壽陽驛題吳郎中詩后》 韓愈五十五歲的時候,官任兵部侍郎,當(dāng)時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兵變,節(jié)度使被殺,韓愈臨危受命,去軍營處理兵變。當(dāng)時兵變的人,都擔(dān)心性命不保,而韓愈此去,極有可能被殺。當(dāng)時的丞相元稹嘆了一句,韓愈可惜了。皇帝也后悔。但是總要有人處理這些事。 韓愈也知道兇多吉少,可能會遭遇不測。這是這年仲春的二月十五,他在長安城邊告別送行的官員。 每個月的十五,在中國古老的民俗中,有意味著團(tuán)圓,而此時,花朝節(jié)也開始流行,所謂花朝月夜,是賞花團(tuán)圓的時候。 但是韓愈卻要離開長安和家眷,饒是官高至此,面對浩瀚春風(fēng)美景,也不免生出感嘆。 風(fēng)光是最美的時候,萬木蓬勃,我卻要告別長安,在這美麗的春半,我倒是覺得這城邊城外的風(fēng),特別的寒冷。 這里沒有園林的春花,滿城的楊柳,我今天上路,一路騎馬,只有團(tuán)圓的月亮伴隨著我。 良辰美景,因為國家重任在身,且前途未卜,在馬上度過最美的花月夜,是慷慨悲涼都有。 這首詩其實分外耐讀。身后是長安城最美的仲春繁華,而他一人出關(guān),有多少人記得他此時的壯烈的情懷? 這里的春半,明確的就是農(nóng)歷二月十五。 ![]() 曲江春半日遲遲,正是王孫悵望時。 杏花落盡不歸去,江上東風(fēng)吹柳絲。 —— 唐·溫庭筠《長安春晚二首·其一》 如果你知道溫庭筠可以替很多人做槍手考進(jìn)士,而他本人卻屢試不第,就知道杏花對于溫庭筠是多么重要的一個文化心理符號。 凡是考中進(jìn)士的人,都會在曲江的杏園邊,由朝廷舉辦迎接宴會。這是所有士子的夢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以實現(xiàn)人生的抱負(fù)和理想。 溫庭筠考進(jìn)士,并非他沒有才,而是有人刻意作梗,就是凡是溫庭筠的試卷,概不錄用。據(jù)說溫庭筠十五年考了五次。 每年的花朝節(jié)二月十五,溫庭筠都會到曲江邊上看杏花。杏花是初唐所種,開始就有千棵,到了晚唐,樹木增多,接近萬棵。而正是這壯觀的杏花林,成為長安花朝節(jié)重要的觀賞花事的盛地。 而唐朝的花朝,叫作落花朝,也是因為這片杏花林得來。 此時正是杏花邊開邊落的壯美時刻。杏園雖然招待進(jìn)士,但是平日仍舊是貴族和市民踏青的好地方,杏花開時,車馬雜沓,花光人氣,十分壯觀??梢詤⒄辗錾5臋鸦ㄖp。 曲江邊上的春半花朝,太陽照在了無限的杏花樹上,正是很多人觀看杏花的時候,也有很多王孫貴族,看著杏花生出惆悵。溫庭筠祖上是唐朝宰相虞國公溫彥博,是唐朝的功勛名相,溫庭筠說自己是王孫,毫不為過。 他站在杏花林中很久,看著無限光彩的杏花和此時從江上吹來的搖曳柳樹的春風(fēng),他在想什么呢? 作為貴族子弟,恢復(fù)祖上榮光,靠著自己的才華,進(jìn)入仕途,這是刻在骨子里的夢想吧。 杏花代表了他的夢想,他的期望,但是他看得見,卻一生無緣實現(xiàn)夢想。 但是至少此時,他還是心中有夢的,惆悵歸惆悵,繼續(xù)考試。 只是十五年的艱辛,逐漸讓他洞徹了官場和考試的黑幕,那是后話。 看到這首詩,我很想說,飛卿,你怎么這么儍?但是我想,如果溫庭筠在,他會笑,這是我的夢想和路啊。 ![]() 春半煙深汴水東,黃金絲軟不勝風(fēng)。 輕籠行殿迷天子,拋擲長安似夢中。 ——唐末五代·翁承贊《隋堤柳 》 仲春二月最美的是什么?是垂柳。 不得不說隋煬帝很有植物審美,有人從四川移植當(dāng)?shù)氐拇沽?,隋煬帝非常喜歡,長絲婀娜,好看固土,賜姓國姓“楊”,并詔令運河邊上種植垂楊柳,固土保堤。 于是千里運河,夾岸垂柳,那個美,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翁承贊是經(jīng)歷了唐朝滅亡的高官。 唐朝距離隋朝又有兩百多年。 又一年仲春來到,那運河汴河的柳樹又發(fā)芽開花,一片青煙黃綠。 二月的柳樹花葉并萌,茁生在長長的枝條上,而此時是柳樹最好看的時候,無數(shù)嬌黃的柳花開在柳條上,讓柳樹呈現(xiàn)一種柔軟的黃色,而風(fēng)吹動著一樹樹金色的楊柳,遠(yuǎn)看如煙,近看黃絲搖曳,弱不禁風(fēng),婀娜秀麗。 四季不管人世的變遷,依舊煙籠十里長堤,不問歷史的人,這樣的春光讓人輕松迷醉。 但是翁承贊是知道的,不僅知道柳樹的來歷,也知道隋朝的歷史。也見證唐朝的滅亡。 他能說什么呢?說這里柳色之美,讓隋煬帝愿意遍種宮廷,種滿河堤,而忘記自己是長安天子,貪圖春色享受? 恐怕言不能盡于此。 那種歷史變遷,江山依舊的惆悵,在他心里吧。他的長安,是唐朝的長安,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如夢如幻。 ![]() 鳴鳩一聲斑竹林,懷遠(yuǎn)感時驚寸心。 卻憶南園春半夜,薺花如雪草初深?!?/p> ——宋·曹組《聞鳩鳴有感》 到了宋朝,又一個相對太平的時段。 這首絕句格外清美含蓄。 斑鳩鳴叫在竹林里,忽然感到春天來了,他此時應(yīng)該是在離家鄉(xiāng)很遠(yuǎn)的地方,忽然感受到了時光的流淌,有著歲月的哀愁。 這個春半是怎樣的日子呢,是春分嗎? 讓我們慢慢品味。 宋朝的花朝節(jié)已經(jīng)是全民皆知的好日子,看花,踏青,挑野菜,夜晚賞月,好個熱鬧。 曹組肯定知道。他鄉(xiāng)也有花朝節(jié)。但是正是花朝節(jié)的熱鬧,讓他感到身在異鄉(xiāng)的孤寂。 他回憶自己在家鄉(xiāng)家園的時候,花朝節(jié)是一種樸素的浪漫。 和妻子在南園夜晚散步,看月亮。 此時是一年中最美的春月,溫潤不寒。兩個人看月足以見得夫妻情深。 但家園里,沒有城市那種喬張做致的浪漫,他和妻子在園中,看見的是月光下的薺菜花,雪一樣開放。大約也是尋常夫妻的對話,這薺菜可以好好的煮雞蛋,包餃子。 這是他的田園,是樸素而真實的浪漫。 是人人都說仲春的花好看,只有他覺得,故鄉(xiāng)的薺菜花最美,自己的妻子最溫柔,故鄉(xiāng)的春月最圓,可惜他暫時回不去。 但是你可曾月光下看著如雪的薺菜花?那種幽靜安詳,勝過世上無數(shù)春天的桃李吧。 我喜歡這首詩,深醇的家園之美啊。 ![]() 綠衣濯濯紅妝靚,春半園林露未晞。 正似佳人與才子,倚窗深處淡相宜。 ——宋·史浩《和楊柳 》 這里的春半,應(yīng)該是指的二月十五到春分期間的一個時段。 這首詩其實很俗氣,但是俗氣得剛剛好。 都說紅綠俗氣,但是綠柳紅桃卻是春天的正色。 楊柳綠色的衣裳,桃花紅艷紅妝。一早上,那花葉上的露水還沒有干。 這綠柳紅桃掩映,恰恰像才子佳人,靠在一起。 一扇窗戶打開,一樹柳一樹桃,它們是在窗外,但是如何不又像是在窗戶里,才子佳人,少年夫妻的相偎依。 春天這是正好,成全著各種雙雙對對,濃淡相宜。 ![]() 春半,實際是最美最清新的農(nóng)歷二三月的春色,綠尚瘦,紅正肥,花光映日,月照花來。 有百花絢爛的花朝,有春月團(tuán)團(tuán)的春夜,有春分的和風(fēng)細(xì)雨,柳新花艷,是花季,是戀季,是春之最好,是人生回望的青春和情感的旖旎。 你也寫一首春半美詩吧。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