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對“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個道理特別有體會。 我理解的“讀萬卷書”,指的是學到的道理。 而我理解的“行萬里路”,并不是說走萬里路,而是實踐,說得接地氣一點就是按照道理去做事。 于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就可以翻譯為知道很多道理,不如按照道理做過很多事。 即使到這一步,我也覺得這更像是一句廢話,因為這是顯然的。 但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不如按照道理做過很多事呢? 我們并沒有深究過。 可能有人會說你都按照道理做事,說明知道了很多道理。 其實這還真不一定,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那些沒讀過幾本書的人,雖然知道的道理不多,但是他們的行為方式卻是遵守某種道理。 這個問題我也是最近隱約有了一個答案。 我想這個問題還可以換一種說法就是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這里就不賣關子了,答案是道理理想化。 什么意思呢? 知道了很多道理,但是缺乏實踐道理的經歷,面對問題容易給出理想化的方案。 這些理想化的方案,如果在紙面上推導并沒有什么邏輯錯誤,但是現(xiàn)實往往比這個復雜很多,很多困難不去經歷是不會知道他的存在。 一旦按照自己設想的理想化的方案行動,很大概率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這種情況不斷累積,當然過不好這一生。 所以應對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調整關注重點,將學習道理的時間比例下調,花更多的時間實踐道理。 這個辦法說起來也不是我想到的,而是我先去實踐道理,發(fā)現(xiàn)這么做可以解決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個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