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韬钅沟奈恢?、形制與規(guī)模使得它在發(fā)掘之初就被學術界迅速鎖定為西漢廢帝劉賀之墓。學界對它的關注還出于如下原因:文獻對劉賀的記載極其有限,而他的生平經歷實際上波詭云譎,?;韬钅乖嵝沃频耐暾⑺鑫奈镏妼τ诮獯鹞粗膽夷钍遣豢啥嗟玫臋C遇,等等。但是推斷與確證是兩回事,墓主的身份最終是由墓中出土木牘和金餅上的文字以及私章得以證實的。劉賀私章出土后清洗紐部費了不少功夫,它和?;韬钅怪衅渌鐾廖奈镆粯?,豐富了人們對漢代物質文化的想象,該印紐曾被斷為螭虎紐、蟾紐、鳳紐等,社科院考古所王仁湘先生以為當判為“梟紐”(圖1-3),這是迄今為止最具說服力的說法。以梟為紐的情況前所未聞,難道劉賀此舉別有用深意?
圖1-3 劉賀印
圖4 漢代鴟鸮冢當 所謂“梟紐”,即將印紐制成鴟鸮形(漢代“梟”字義同“鸮”)。鴟鸮在先秦或漢代的文獻與圖像記錄中被認為是與墓葬關系較為緊密的一種鳥(圖4)。如果說?;韬钅顾鰟①R印確實是專為喪葬的需要而制作,那么其用意就不言而喻了。然而,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漢代出土的各類印章中,私章往往都以死者生前所用章隨葬,在另一個世界表明死者的身份,只有國家頒發(fā)的公章才需要專門仿制,因此劉賀章乃為墓葬專門制作的推斷可以排除。為了更好地考察梟紐可能具有的意義,我們可對上古時期人們如何看待鴟鸮這種禽鳥作一簡要的回顧。
圖5 北大賽克勒博物館藏陶鸮 從遠古時期開始,直到商代,鴟鸮都被視為神鳥。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就藏有一尊新石器時代的半球形陶鸮(圖5),原始時期此類圓雕通常都是祭祀對象或神祇;殷商時期,中原地區(qū)出土了大量以鴟鸮為表現(xiàn)對象的擬形青銅器、玉器,有些學者甚至提出籀文體“商”字(商代的國號)也是鴟鸮面部的正面寫照,可見鴟鸮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對此,學者們提出至少有三個理由可以進行解釋:其一,鴟鸮是一種猛禽,在軍事領域被視為吉祥物;其二,鴟鸮活動于夜間,是為夜神或夢神;其三,鴟鸮是祖先神,何努教授進一步指出它可能還是商代的皇室圖騰。但這樣一個重要的信仰符號,主宰生死的至上神,在周代以后,迅速地從現(xiàn)實生活中悄然隱匿,這與商的征服者周不無關系。朝代更迭使得鴟鸮失寵,但于墓葬這種地下語境中它的傳說還在繼續(xù)(圖6)。
圖6 費縣潘家疃出土漢墓畫像石 圖7 洛陽周廟出土漢畫像磚 在漢代,大多數(shù)人對死后世界都懷有期待,追求長生或靈魂不朽者大有人在,這種觀念也影響了墓葬中的殉葬品和紋飾,出土的帛畫、冢當、畫像磚、畫像石等視覺材料上都發(fā)現(xiàn)了鴟鸮形象(圖7)。以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T型帛畫為例,畫面的三個位置上出現(xiàn)了鴟鸮,其中一處在正中心的位置,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圖8),鴟鸮在漢代墓葬中是墓主溝通天地的重要載體。
圖8 馬王堆一號墓出土T型帛畫 而另一方面,大量的文獻資料又表明,漢人對鴟鸮的“不孝”行徑(如“羽翼既成,食母而飛”)可謂“深惡痛絕”,甚至連它的聲音都被斥為“惡聲”?!墩f文》提及,《漢儀》有“夏至賜百官梟羹”的儀軌,每年夏至前夕,便“使東郡送鳥”。東郡位于今河南、山東交界處,距昌邑不遠。劉賀既黜,返昌邑舊宮后,張敞曾伺機試探他,說“昌邑多梟?”言語或有所指,如《焦氏易林·坤之道》就借鴟鸮諷喻周王室所經歷的政治災難,但劉賀的回答顯然沒有讓張敞感到應有的睿智和機敏:“然。前賀西至長安,殊無梟;復來,東至濟陽,乃復聞梟聲?!睗h帝每年“五月五日做梟羹,以賜百官,以其惡鳥故食之?!贝伺e旨在倡導孝道文化和攘除災異。漢代文賦中也不乏惡鳥鴟鸮的身影:《荀子·賦篇》中有“天下幽險,鴟鸮為鳳凰”句,鴟鸮被當成與鳳凰對立的形象;朱穆曾用鴟鸮喻偽君子,寫了首《與劉宗伯絕交詩》;賈誼睹鴟鸮入室,覺得不詳,作《鵩鳥賦》聊以自慰。鴟鸮之為時人所厭,由此可見一斑,除了較為特別的場合,如軍隊、墓葬語境之外,鴟鸮已基本被剔出漢代人的日常生活,因此,它被選為印紐形象的可能性極低,印紐形象應該是吉祥的符號或者具有美好的象征意義。 作為廢帝,劉賀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性格變得越來越謹小慎微?!靶鄢跫次?,廢王賀在昌邑,上心憚之”,若不是張敞奏其“清狂不慧”,打消宣帝的疑慮,“知賀不足忌”,劉賀“復封為列侯”,就國豫章郡完全不可能。盡管后來宣帝繼續(xù)派人監(jiān)視其行動,但基本不太在意其作為。甚至有司奏請逮捕劉賀時,宣帝也僅處以“削戶三千”而已。不過侍中衛(wèi)尉金安上上書,認為劉賀乃“嚚頑放廢之人,不宜得奉宗廟朝聘之禮?!毙蹨首唷R矎氐椎囟滤懒藙①R回歸政壇中心之路,就算他再有心,也回天乏力了。
圖9 劉賀墓出土酎金 然而,劉賀確實時刻都想著能夠重返政權中心。?;韬钅钩鐾两痫炈鶗昂;韬畛假R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字樣表明,在他封侯的當年,還制作了大量準備用于助祭的酎金(圖9),等待機會。但接二連三的打擊使得劉賀變得越來越謹慎,盡管心存不甘,但是口頭上還是臣從了,從他所寫的簡牘來看,在可以識別的二十七字中,出現(xiàn)“臣賀”字樣三次(圖10),“皇帝陛下”字樣三次,“拜上”一次,占一半的字數(shù),典型的低聲下氣。甚至在出土奏牘副本上所見的“南藩?;韬睢弊謽?,也表達了他努力效忠朝廷,做國之屏藩(他未必有這個資格)之態(tài)度。
圖10 劉賀墓出土木牘 ?;韬顒①R的這種處世態(tài)度,自然也會反映在其日常所用的物件上,包括印紐。從圖像志的角度來看,劉賀印的印紐可以肯定不是鳳凰或者朱雀造型,但它為禽鳥是毫無疑問的,甚至可以肯定它是猛禽。其實猛禽包括很多類別,如鷹、隼、雕、鸮等。從外形上看,鸮形目類的猛禽很容易與其它猛禽區(qū)分開來,因為其臉盤似“貓臉”(俗稱貓頭鷹),主要在夜間活動,而其它猛禽主要在日間活動。由前文的分析可知,鴟鸮在漢代通常被視為不詳鳥,一般人不喜與此物為伍,“低聲下氣”,努力表示出“順從”態(tài)度的劉賀更不可能以其為紐。從劉賀印紐的具體特征來看,此紐當為隼、雕或鷹等活動于日間的猛禽。從印紐的造型上來看,鳥的羽翼特別發(fā)達,這與猛禽的特征是非常吻合的,或許它正好與劉賀期待重返政治高空,一展雄才大略的抱負也相吻合?!秶Z·魯語》曰,“有隼集于陳庭而死”,虎落平陽被犬欺,重返山林才是鷹隼的“鴻鵠之志”。我們現(xiàn)在無法了解漢代人對待鷹、雕、隼等鳥類的具體態(tài)度,換言之,今天對于猛禽的分類方法與漢代很不一樣,因此,我們不妨將劉賀印印紐稱為鷹紐,這種解釋大概最符合劉賀的身份與意愿,而且也不與漢代有關印紐的規(guī)制相沖突。 *原文題為《?;韬顒①R印印紐或為“鷹紐”》,載于《文匯報》2016年11月18日期,發(fā)表時題目所改動。 關于鴟鸮問題的更多討論,請參閱練春海著:《器物圖像與漢代信仰》: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4年出版 |
|
|